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周玉院士:系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4-18 09:58: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编者按: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为深刻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肩负的新使命新任务,全方位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中国教育在线联合推出“教育强国建设”系列访谈栏目,邀请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推进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谈一些重点工作和思考。

  4月1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周玉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笔谈时强调,系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是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路径,也是应对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的战略选择。他围绕我国科技发展现状、成果转化的核心作用及提升效能的实践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将科技创新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能力,纷纷加速重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发动“高科技冷战”的步伐愈加迅猛,全球科技竞争进入“高科技冷战时代”。与此同时,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周玉指出,2024年,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提升至世界第10位。然而,高端精密装备“卡脖子”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某些领域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与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风险挑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作用,周玉强调,这一环节是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市场的 “最后一公里”,是实现科技价值最大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够加速科技成果在产业中的应用,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坚实支撑。只有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中试熟化环节薄弱,技术转移机构和专业服务人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周玉特别提到,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要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强与各类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和高新园区等的协同,搭建校企联合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平台,建强技术转移转化等专业人才队伍。打造高端成果交易会、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品牌,为高校成果转化提供了政策指引。

  多措并举高质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围绕如何系统提升转化效能,周玉提出三点关键举措:

  一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托高校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开展有组织科研,并在有组织研究单位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二是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加强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形成多元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同时,加强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三是充分发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的独特优势。周玉指出,科服委要在学会的领带下,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广泛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跟踪服务,系统打造“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模式,确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扎实落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4-17 11:01: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4-15 1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