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召开2024年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
2024-12-31 16:08:00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12月30日,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召开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AI赋能课程建设,助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题的2024年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会议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总结学校2024年教育教学成效,谋划AI赋能课程建设,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AI赋能课程建设为契机,积极主动顺应数智化时代,加快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校长晏世经作了题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探索AI赋能课程建设 助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题报告。他充分肯定了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以来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阐释了AI时代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学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晏校长说,学校聚焦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着力培育品牌成果。2024年,学校11个本科专业上榜软科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应用型品牌课程,《智能会计》《Web应用程序开发》获批四川省本科高校应用型品牌课程,《工程估价》(第五版)获批首批四川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省首批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建设成效先后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关注报道。思政教研工作取得新突破,获批2025年度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晏校长指出,面对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全校上下必须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坚持目标导向,形成标志性成果。学校将按照“分步实施、重点推进”原则,5年内形成一批对学校发展、学科专业布局有较强支撑作用及示范引领作用的“AI+”应用场景典型案例、“AI+”课程,并开展“AI教学示范教师”评选。为确保目标达成,学校将从价值引领、机制完善、体系优化、评价赋能、技术支撑等方面予以保障。

  晏校长强调,本次会议既是AI赋能课程建设的交流会,又是学校吹响教育数字化转型冲锋号的动员会,更是工作部署会。各教学单位要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本次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本单位实际,一体谋划AI赋能课程建设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教师AI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加强教研交流活动,开展AI赋能课程建设试点,组建AI课程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大胆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和成果,以点带面,全面推动课程建设的迭代升级。

 

  主题报告后,教师代表紧扣会议主题作交流发言。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田巧玉聚焦AI知识和工具与课程体系融合,分享AI赋能电子类课程建设的有效应用经验。艺术学院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钟远波结合实践案例,分享人工智能赋能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副主任付春龍分享了AI 大模型贯穿教学全程、提供丰富教学资源与支持的应用经验。外国语学院肖蕾老师聚焦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实践,从教、学、评三方面分享智慧工具助力文科类课程教学创新,为智慧课程建设提供多维视角。

  本次大会特邀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副主任程祥钰、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严斌宇、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副总裁潘守东分别作题为《人工智能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为例》《计算机类一流课程的AI赋能升级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与探索》的专题报告。三位专家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报告中运用大量数据、案例,结合相关政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介绍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际应用前景,对我校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智慧课程建设具有启发、指导和借鉴作用。

  最后,会议主持人何志伟副校长表示,本次会议紧紧围绕“数字化转型下AI赋能教育教学锦江学院何为”这一命题,通过主题报告、交流分享、专家报告,为学校把握时代要求推进数字化转型、AI赋能教育教学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形成了方案,部署了任务。全校上下要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开放的思维、更务实的行动,扎实推进AI赋能课程建设,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转型、学科建设水平的跨越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学校建成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作者:冯耀丹 彭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