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仪式感的毕业季,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了一款“四季盲盒”,为2025届毕业生送上了独特的毕业祝福。机械学院毕业生高歌在打开“夏天”盲盒时感慨道:“夏天的回忆最为珍贵,它承载着我们在校园里播种的希望。如今,我将以一名工程师的身份踏上新征程,期待在未来收获成长的果实。”高歌已成功签约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即将开启全新的职业生涯。
上海电机学院这所扎根临港新片区的应用型高校,正在打造新时代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育样本。毕业典礼上,学生代表材料学院王子轩的发言引发共鸣。她回顾了四年的大学时光,从实验室的手足无措到独立完成科研项目,从理论学习到企业实践,最终签约积塔半导体,成为一名芯片良率工程师。“母校教会我不能仅仅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成为主动创造未来的工程师。”她的感言道出了学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真谛。
2015届校友王勇的成长轨迹也印证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他从一名普通的数控机床操作员一步步成长起来,扎根一线,精益求精,获得了上海工匠、上海电气首席技师等多项荣誉称号,用十年时间印证了“现场即是创新源泉”的理念。
科技元素的融入更是掀起了毕业典礼的一个小高潮。由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新片区校友驿站团队二次开发的人形机器人“悠悠”,以清晰、流畅的语音宣读了本届毕业生校友联络员名单,并祝福2025届毕业生们,以优秀前辈为榜样,勇担使命,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院长龚思怡在毕业典礼致辞中提到,未来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服务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卓越现场工程师。这不仅是时代赋予电机学院的使命担当,也是学校对每一位电机学子未来发展的殷切期盼。她希望毕业生们将“工程师”“现场”“卓越”“全球”四个关键词铭记于心,以“工程师”的务实、“现场”的历练、“卓越”的追求、“全球”的胸怀,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在波澜壮阔的全球制造业舞台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母校的精彩华章。
典礼现场,党委书记鲁雄刚向入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学生代表授旗,商学院赖永诚同学入选了西藏基层专招计划,即将奔赴边疆,将青春绚丽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据党委副书记朱洪春介绍,本届毕业生中超过76%选择投身高端制造、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其中临港新片区就业人数同比增加23%。这些带着“电机印记”的年轻工程师们,正以“理论顶天、实践立地”的独特优势,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写下生动注脚。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