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方能行稳致远。” 6月19日,在上海电机学院2025年毕业生党员远航教育大会上,一场为毕业生党员定制的“青春远航赋能行动”,为即将奔赴四方的青年党员注入红色动能,七重饱含深意的“礼物”被郑重装入青年们的行囊。
“七重礼构建了从校园到社会的党性教育闭环。” 校方表示,从初心之礼的重温入党誓词,筑牢思想根基,到纽带之礼的组织关系无缝转接;从笃行之礼的行前纪律谈话,明确行为规范,到烙印之礼的发放政治生日卡,铭刻党员身份;从淬炼之礼的上好离校前最后一堂党性教育课,到协同之礼的离校说明会,强化组织关怀,再到诚信之礼的承诺书签署,践行党员责任担当。七重赋能环环相扣,形成从思想淬炼到实务落地的闭环教育体系,为毕业生党员的政治生命续航保驾护航。
当天,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在《以优良作风绘就砥砺奋斗的青春底色,成长为卓越现场工程师》专题党课中,细数了同学们在校期间亲历的党的二十大、建校70周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第二次党代会、“电机一号”卫星发射、航空学院成立等学校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时刻。他指出,这段与学校发展同向同行的经历,是同学们汲取“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电机精神的宝贵财富。他勉励大家离校时务必带上这份精神印记,心怀家国、艰苦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同时,他郑重递出“作风建设锦囊”:面对身份转换,要守住修身洁行的底线、不越党纪国法的红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他寄语毕业生党员:要胸怀“国之大者”,做坚定的自己;要紧扣“时代之变”,做独特的自己;要保持“奋进姿态”,做充实的自己;要铭记“党员身份”,做卓越的自己。
“我是江西农村娃,父母用双手告诉我‘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毕业前毅然报名西藏专招计划,即将奔赴日喀则乡镇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党员赖永诚坦言,父母用勤劳双手改善生活的历程,早已在他心中种下奋斗的信念。四年的党性教育更让他牢记习总书记的教诲:“党叫干啥就干啥、党让去哪就去哪,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他渴望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填补西藏乡镇在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缺口。
“母校给了我扎根的底气,我要用所学反哺这片热土。”来自材料学院的毕业生党员马正林选择留在临港这片热土。在芯源微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的他,亲眼见证了临港的蝶变。“当我在滴水湖畔看到烟花绽放,看到这座城市蓬勃的生机,留在临港的想法便在心底生根。但更打动我的,是它给年轻人的机会:落户加分、住房补贴、产业集聚……” 他如数家珍地列举临港对青年的优待政策,更感激学校搭建的产教融合平台提供的实战经历,这成为他真正的求职竞争力。
2022届校友周国军分享了其在香格里拉高原的故事。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他牵头打造了当地首个青年创业者聚集地“青创空间”。没有场地、没有资金,他和同事亲手刷墙、搬桌椅,最终建成州级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因高原反应住院,但党员身份提醒我必须挺身而出。”如今返沪工作的他更懂得:“党员身份不是标签,是群众最需要你时能否站出来。”
校友公伟凯分享了自己从“实验室萌新”到“企业战士”的蜕变经历。作为苏州汇川公司的电控软件高级工程师,他对比实验室与一线差异:“学校代码跑通就行,企业代码要装上万台车!一个失误可能引发召回。” 他形容首次发布车载软件时的战战兢兢。党员身份也激励他迎难而上,不当“差不多先生“:主动啃下ISO26262标准、学习MISRA C规范……用“钉钉子精神”攻克技术难关。“党员身份让我多了一份敬畏心和担当感。”
“以前觉得‘党员先锋’是抽象概念“,一位毕业生党员小张感慨道,”学长们和同辈们的分享,让我真切感受道这四个字的分量。“他们用多元选择诠释同一内核:党员身份不是光环,而是“站出来”的本能与担当。
活动尾声,鲁雄刚还向毕业生党员代表赠送了《青春火种》和政治生日卡。两百余名毕业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彰显了党员的责任担当。党委副书记朱洪春与校友周国军一道,将象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红色接力棒交到2025届毕业生党员代表手中,这些带着红色基因的年轻身影,即将奔赴五湖四海,他们将以专业知识为帆,以红色基因作舵,驶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海域,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的青春答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