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启动“爱北京·爱科创”行动
2025-04-18 17:15
首都教育
作者:

  4月18日,“爱北京·爱科创”行动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启动。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副市长马骏,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于俊清、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副局长薛淮等出席活动。

  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bet36体育投注、科技、人才优势的重要指示精神,率先落实市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小组会议精神,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用好首都资源力量,发掘储备一批后备创新人才,引导青少年不断提升科学素养,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力推动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全市近万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通过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同备一堂课”平台,线上参会备课。

  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强调“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

  “科技创新,贵在接力”。bet36体育投注系统始终致力于将首都优质科创资源转化为学校立德树人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大动力,将科学家精神培养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和科学教育全过程,引导青少年不断提升科学素养,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他强调,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彰显“大思政课”鲜亮底色。“爱北京·爱科创”的核心是报爱国之心、立青春之志、成科创之才。在策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始终把“大思政课”这一根本定位挺在最前面,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讲深讲透,将思想引领贯穿始终,用好新时代首都科技领域的鲜活实践和伟大成就。要把我国科技领域辉煌成就背后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讲深讲透,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立志投身科创报国、造福人民的宏伟事业。要把“爱国”这一科学家精神的灵魂讲深讲透,用老一辈功勋科学家的科创故事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引领学生。

  二是秉持因材施教工作原则,始终突出“学生中心”行动理念。教育的真谛在于为每个学生都播下希望的种子,让每粒种子都迎来破土而出的春天。“爱北京·爱科创”行动要把握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循序渐进,遵循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行动中多一些设身处地的“共情”,少一些居高临下的“说教”,从学生的同理心、兴趣爱好出发,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尽量与学生的学科专业学习和现实生活有效联通,以科创引领学生知识能力提升,以思政促进五育融合发展。

  三是全面有序推进各项活动,高度聚合“科创思政”工作合力。“爱北京·爱科创”行动是科创与思政的一次跨界联动,是一场需要各部门协同参与的“交响乐”。“爱北京·爱科创”行动包含四大模块、30余项活动,牵头单位要各负其责,强化资源统筹和分工协作,根据工作安排形成明确的任务图、时间线、进度表,压茬推进相关育人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积极与科研院所、科技类企业协同联动,为师生开展科创育人活动提供更加完备的条件。在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对相关单位的科研工作造成干扰、增添负担,更要高度重视安全和涉密风险。

  活动现场,副市长马骏等领导同志共同按下启动按钮,正式启动“爱北京·爱科创”行动。“爱北京·爱科创”行动方案及主题标志正式发布。

  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总书记说,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要像撒盐一样落实思政工作,要高度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爱北京,爱科创”主题行动,就是首都教育落实总书记指示的一个生动实践。

  可感、可知、可行、可为,不仅仅是在科创,更是广大同学认识身边社会、增强自身能力、交往更多同伴的新载体,是促进同学们身心俱丰的最鲜活的思政。

  “爱北京·爱科创”行动,是我市立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的“大思政课”育人项目,行动聚焦培育科学素养、弘扬科学家精神这一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计划在2025年开展30项育人活动。

  “爱北京·爱科创”行动,将针对不同学段、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实际特点,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小学生注重增强科技体验,中学生注重培养专业兴趣,大学生注重以实际行动科创报国,确保全程贯穿、全覆盖参与。

  自本月起,“科创漫步触碰未来”科创场馆打卡、“科学精神进课堂”研学、科创体验大练兵、科创力量基层行等10个项目、30项育人活动将陆续开展,还将用好AI、5G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线上与线下一体推进,实现各类科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