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郝克明研究员在国际教育交流领域的重要贡献
2023-01-17 11:56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作者: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周满生

  2023年1月13日,我们最敬爱的郝克明先生与世长辞。2014年我曾在《宏观教育战略研究的开拓者——教育界专家在郝克明教育科研成果研讨会上的发言》一书中撰写了此文,现再发一次,以追念郝克明先生。

  郝克明研究员从1983年初到教育部从事宏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以来,已经整整走过了30年的奋斗历程。她曾先后担任教育部政策研究室-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的主要负责人,无论从教育战略学科的研究角度,还是教育改革开放的工作层面,郝克明研究员都非常重视“请进来,走出去”,非常重视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积极推动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我国教育宏观研究水平的提高,在国际教育交流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紧密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访问一系列教育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撰写深度出访调研报告,为国家重大宏观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在从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教育宏观政策研究的三十年中,她先后访问过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埃及、韩国、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家,每次出访都是在国内立项开展重大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学习、调研,考察了解这些国家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并与这些国家教育界的同行们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深入的交流,回国后认真撰写出访调研报告,为国家重大宏观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郝克明研究员刚到教育部就任不久,应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邀请,于1983年2月20日至3月5日赴英国考察高等教育。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派出的最早的英国教育考察团之一。郝克明研究员结合她正在进行的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对当时英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层次、类型和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包括研究型大学、体现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密切的“红砖”大学、以高新技术专业为特色的新大学、多科性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放大学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撰写了“英国高等教育层次类型的多样化—英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报告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专业结构、办学模式、培养途径等方面应避免趋同,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办出特色等建议。并带领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于1986年9月6日至9月28日以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为重点,对美国进行了首次考察访问。在此之前郝克明研究员领导的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会同中央有关业务部门,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途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应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6种途径,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提出设置以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学位的建议。郝克明研究员率领的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不仅详细了解了美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硕士博士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并且深入到美国的实际工作部门和行业协会,研究听取这些部门高级专家如美国的著名大法官、银行行长、企业家、工程师协会和医学学会负责人对应用型学科高级人才培养途径模式的意见。由于考察的针对性强,考察活动成为了国内研讨的继续,因此考察访问的收获比较大。这次访问考察,不仅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高质量,进一步开拓了视野,而且丰富和验证了课题组对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研究成果的思路和所提的意见建议。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工科、农科、法科、临床医学、金融、新闻、财会等应用学科设置专业学位以及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学校后继续教育等政策的出台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郝克明研究员在和来华访问的德国巴伐利亚州教育部部长伯克博士,就发展职业教育和德国的经验进行了多次交谈。1990年10月,应联邦德国经济合作部国务秘书冷格尔先生和伯克博士的邀请,郝克明研究员率领中国教育代表团赴德考察。以往对联邦德国教育的考察,大多侧重于双元制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这两个方面,而这次把考察重点放在从总体上了解德国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即不仅了解各级各类教育的内部关系,更侧重于了解它们之间的分工、衔接和沟通,针对中国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从宏观发展战略角度比较全面的提出研究借鉴德国经验政策建议。考察报告的观点鲜明,资料丰富详实,有说服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受到我国教育界和教育领导决策部门的重视。时任教育部长何东昌专门对此报告批示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参考。

  又如,2003年和2008年,郝克明研究员率代表团结合正在进行的关于在中国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研究课题,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芬兰、挪威、丹麦等国推进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情况进行了认真和比较详细的考察。代表团所写考察报告对我国研究借鉴国外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先进经验有重要价值。报告对这几个国家的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学习者对终身学习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及在建设终身学习体系中政府和社会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先进经验的剖析,特别是注意这些国家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在人才选拔和使用方面,不仅重视初始的学历教育,而且重视通过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成果,重视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和必要的转换,调动广大不同类型社会成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成才的积极性;学校教育在培养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同时,强调注意对学习者各种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满足社会成员对继续学习多样化需求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都做了比较系统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对我国研究和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围绕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大问题,组织召开许多次重要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世界各国和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在这些领域的相互研讨和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而且促进了世界和中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了中国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1988年6月21~25日,郝克明研究员组织召开了“当代国际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研讨会”。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中心内容是,在交流与会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政策及其主要经验的基础上,集中讨论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与政府宏观管理的关系,并探讨了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来自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的会议代表交流了有关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并就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1989年11月,郝克明研究员领导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有18个国家和10多个国外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或观察员出席了会议。万里委员长、黄华副总理出席了会议开幕式,李鹏总理接见了全体与会代表和观察员。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以“面向21世纪教育”的主题召开的大型国际研讨会。会议提出的“学会关心”的口号,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郝克明研究员在会上做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体系的若干构想”的专题报告。她指出:“开放性和国际化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中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体系应该是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开放性教育体系”。

  ----1994年11月4~7日,郝克明研究员领导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来自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近百名专家就“市场经济与教育体制”、“市场经济与人才培养”、“市场经济与教育投资”三个主题进行了研讨。这次会议对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如何正确对待与处理教育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助理总干事波尔都到会做了讲话,并对这次会议的发言做了很高评价。郝克明研究员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为题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欢迎。

  1994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郝克明研究员担任了非政府论坛中国教育系列论坛的总主持人。由于中国政府在国内第一次举办有数万人来自世界各领域人士参与的NGO论坛,各方面经验不足,郝克明研究员和她的团队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充分发挥教育各个领域妇女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向世界妇女介绍中国妇女教育发展在各个领域的成就、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发展趋势,促进妇女在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使教育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受到非政府论坛组委会的表彰。郝克明研究员在论坛开幕式上做了“教育是决定21世纪妇女命运的关键”的主题演讲,指出“二十一世纪妇女的命运必将与教育联系在一起。大力发展教育,保证妇女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是二十一世纪妇女解放与发展极为重要的内容。占人类总数一半妇女聪明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进步最显著的标志”。她的演讲博得与会中外教育学者的高度认同。

  1999年,郝克明研究员出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第一副会长,在郝克明研究员的倡导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首次举办中国教育国际论坛,加强了教育交流协会促进教育国际学术交流的职责和作用。在郝克明研究员就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第一副会长的任期内,于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连续举办了“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挑战”、“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国际合作”、“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等5届教育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家就教育领域国内外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共同研讨和交流。

  2010年5月19-21日,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论坛主题为“让学习伴随终生——终身学习的进展、发展趋势和制度建设”,来自有关国际组织和37个国家共200余名中外专家出席了会议。由于中国政府和教育界以及国际组织的重视,郝克明教授及其团队在论坛准备工作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这次论坛开的很成功。与会各国专家的发言从不同角度和领域,比较深刻地总结了世界范围内终身学习的进展和新鲜经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丰富了终身学习的内涵,特别是对终身学习的发展趋势和进一步推动终身学习的思路和对策措施进行了研讨和相互交流,对促进我国和世界加强终身学习的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次论坛受到我国政府领导同志刘延东副总理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刘延东在这次论坛总结报告的批示中说,此次论坛很成功,不仅对促进终身学习在全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教育发展的了解。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批示说:要认真研究论坛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思路和举措,在具体落实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中要充分体现终身教育、在终身教育(学习)的框架下做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阿达玛·旺安说,“这次会议是这些年来召开的关于终身学习最重量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为推动全世界范围内的终身学习做出重要贡献。”

  郝克明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学术演讲,注意介绍中国教育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让世界了解中国。例如1996年她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的邀请到该校讲学。她在该校举办的几次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讲座中,针对美国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的问题,并结合她多年的研究成果,从中国的历史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地理环境等中国国情的特点入手,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与教育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进行讲授,讲授的论据充分,既有比较清晰深刻的思路,又有大量的数据和实证分析,使得她的讲演很有说服力,受到该校师生的欢迎。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她在讲学、与师生座谈以及在和美国教育部部长的会见中,充分运用在她的领导下由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研究编制的《中国教育地图集》的研究成果。《中国教育地图集》收集了自1963年到1994年1600万个有关教育发展的各种数据,精心设计和制作了240幅彩色地图和400多幅不同形式的彩色图表。通过这种比较直观、形象的语言和形式,形象地显示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演变规律和趋势;反映中国教育发展与中国经济、人口、民族、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图集还根据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在反映全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平均水平的同时,努力反映了中国内地31个不同省市发展的水平和特征,少数重要的基础教育指标还展示了全国2000多个县的情况,不仅是定量的而且是定位的,不仅在国内受到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誉为教育科学与地图科学结合的创举,在美国也引起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师生的震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苏珊女士说,这种反应教育状况的地图美国还没有,中国教育科学工作者在教育战略研究方面所下的功夫和创意很值得美国学习。为了表示对郝克明研究员讲学的感谢,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第一次以一个中国学者的名字设立了奖学金。在该校学习的北大留学生说,郝克明研究员的讲学不得不使骄傲的美国人信服,为我们中国教育工作者争了光。

  三、注意与国外宏观教育政策研究机构开展长期、有成效的合作

  1988年,郝克明研究员与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美国教育界的泰斗波伊尔博士,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从此开始了双方长达近10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应波伊尔博士的邀请,郝克明研究员于1988年、1991年、1993年三次访问美国;波伊尔博士应郝克明研究员的邀请,也多次来中国访问。通过相互交流和共同研讨,增进了中美两国教育工作者之间对教育发展状况的相互了解,加强了两国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推进改革特别是要更好的为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的共识。由于每次交流双方都做了十分认真地准备,特别是双方都有相互学习的愿望和相互尊重的态度,不仅交流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郝克明研究员与波伊尔博士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波伊尔博士在临终前,决定将其教育藏书捐赠给郝克明研究员领导的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表达他对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深厚友情。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代理主席格拉西科博士和波伊尔博士夫人率领的代表团还专程来到北京,出席1996年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为了纪念波伊尔博士在学术研究和促进中美友好交流和合作所做出的贡献,由郝克明研究员提议,北京大学为波伊尔博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美国伯克利大学校长田长霖博士等亦参加了为波伊尔博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大会。2000年,应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李·舒曼的邀请,郝克明研究员再次访问美国,并结合有关研究课题,与美国教育界人士进行了相关的研讨。郝克明研究员与波伊尔博士共同推动的教育友好交流合作以及在合作中形成的深厚友谊堪称中美两国教育科学工作者友好交流合作的典范。

  2003年11月5日,郝克明研究员参加了由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起,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主题为“中美关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研讨会,并应邀担任研讨会教育专题论坛的主席。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郝克明研究员在中美民间教育交流中的影响和地位。

  郝克明研究员领导的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德国著名教育专家伯克博士在职业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是中德两国教育科学工作者友好交流合作的范例。伯克博士除了两次邀请和专程陪同郝克明研究员领导的代表团考察德国的职业教育外,还就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德国在战后通过电视等现代远程教育的方式培训中小学教师的经验,先后写信给郝克明研究员。这两封信都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后者还由当时国务院副总理兼教委主任李鹏同志批示广播电视大学参照德国经验设立了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1991年,在伯克博士和郝克明研究员的倡议和推动下,经教育部批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德国有关部门签署了在苏州建立小学和初中劳技课教师培训中心的协议,为研究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规范和提高基础教育劳技课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劳动观点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04年9月30日,美国和世界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理事会审议决定授予郝克明研究员“教育与人类发展杰出贡献奖”。该奖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授予全世界对教育和人类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个人的最高荣誉,此次是中国专家学者首次获此殊荣。2004年10月25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著名教育家莱文教授等专程来北京为郝克明研究员举行颁奖仪式。这项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著名高等学校对中国和郝克明研究员在世界教育研究领域所做贡献的认可。

  纵观郝克明研究员在宏观教育研究领域工作的三十年,她在国际教育交流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所从事的研究和国际交流活动都具有高度的战略指向

  郝克明研究员组织或推动的每项国际交流活动都有很强的目的性,通常涉及与国家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教育发展战略问题和教育政策问题,如教育规划制定的国际研究,教育结构调整的国际研究,终身学习的国际研究,开放大学的国际比较研究等等。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是为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国家教育发展和改革以及教育重大决策服务。她撰写的许多政策研究报告不仅有在国内认真调查研究的比较扎实的基础,而且有比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得到了教育界和国家教育领导决策部门的重视。

  2、对学习国际教育的理念与经验,强调比较鉴别、为我所用

  郝克明研究员在2001年5月举办的以职业教育为主题的国际教育论坛中做了《比较鉴别,促进发展》的发言,对如何促进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许多国家从职业教育的内涵、体系、结构、办学体制、发展机制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等,都进行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创新。只有经过比较和鉴别,才能促进发展”。她向来主张对发达国家的经验,既要认真研究学习,又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不要盲目的学。2000年,她针对一些国际组织的专家提出中国在2020年应取消中等职业教育的论点,在《教育研究》发表文章“在我国教育事业新的发展中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明确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她在文中运用大量调查的数据和分析说明:“在我国相当长时期,对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需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如果忽视或者削弱中等职业教育将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这篇文章受到教育部主管职业教育副部长王湛同志的高度重视,并把这篇文章提交当时正在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学习参考。

  3、开展国际交流强调实效,重视质量和可持续性

  由郝克明研究员组织推动的国际交流活动往往不是一次性的单边论坛和出访活动。每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缜密,不搞花架子,强调交流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重视交流活动的持续发展。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合作延续了整整十年,国际交流协会国际教育论坛每年一届,每年都有新的议题,但主题都围绕我国和世界21世纪教育发展和改革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和挑战来进行。关于终身学习的研讨,自本世纪以来,她主持召开的国际研讨会就有3次。最近她还特别强调,为了提高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对于一些重大课题,必须要经常了解所研究领域世界的研究动向,力求使我们的若干研究课题能够站在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

  4、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个性魅力推动双边交流发展

  郝克明研究员对国际教育领域的新问题、新事物、新成果非常敏感,她追新并不盲目崇新,她坚信只有博采各国各家之长,只有经过比较、鉴别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促进发展。她钟情科研,勤勉敬业,每一篇文章从命题到框架结构设计到文字细节,势必事事躬亲,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她以宽广的视野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国内外同事、同行的尊重。她以极具个性的教育外交与美国教育界的泰斗波伊尔博士、德国教育专家伯克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莱文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苏珊女士和韩国教育开发院院长李敦熙等建立了真诚的友谊,推进了与这些国家高层次、宽领域、实质性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3-04-17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