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基础在“引”,根本在“育”。六盘水市一方面注重引进市外各类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培养市内本土人才,立足本土优势,坚持就地取“才”、变“材”为才。日前,记者从六盘水人社部门获悉,六盘水组织全市100余家引才单位连续6年参加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累计接待各类人才2.9万余人次,现场签约3300余人,签约人数连续六年排名全省第二,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600余名。
制定出台40多个政策、办法
据了解,“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贵州省部署要求,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为全市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组织部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人才工作重大问题、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统筹推进人才强市。
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办法40余个,提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激励保障等系列创新举措,形成了“2+X”的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持续推进实施高层次青年人才和市管专家培养计划,着力挖掘全市青年高层次人才潜力,累计纳入培养对象1132名,命名市管专家223名。培育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入选“西部之光”、“甲秀之光”访问学者34人,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42人。
积极搭建人才创业创新平台,激发人才活力,全市建有国家级平台及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人才平台18个。其中,水城现代农业产业园bet36体育备用;年12月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首批认定的20个国家农业产业园之一,盘活了本土人才资源,厚植了人才优势,积蓄了发展动力。
推动人才作用发挥
用好用活人才,关键在体制机制。六盘水市不断探索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着力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枷锁”,努力让全市高层次人才活力迸发。
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人才资源。采取挂职帮扶、组团式援助、培训指导等方式,与大连市互派教育、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1630人,举办各类培训368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6项,
匹配1520名农业专家开展“点单式服务”。到各县区、乡镇开展技术指导9500余次,举办培训2300余场,解决突出问题2800余个,确保了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充分激发人才效能,推动引进人才申报各类项目获批281个,争取立项经费1585万元,授权专利500余项。
诚心引才,用心留人
六盘水市紧紧围绕“引进来、留得住”的目标,不断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大力营造爱才惜才、尊才重才的人才发展新环境。
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各项人才政策落实,近年来共支出人才经费2520余万元,用于兑现专家津贴、购房补贴、专家科研成果奖励等各类人才待遇。
实行高层次人才直通服务,发放人才服务绿卡421张,从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文化旅游等方面提供人才服务4200余次。购建2004套市级人才公寓和7564套县级人才公寓,为引进人才提供了优质服务。
建立市领导联系专家人才机制,通过定期走访联系,帮助专家人才解决困难问题86个,建立市管专家工作交流机制,印发《六盘水市人才保障口袋书》,提升人才保障政策知晓度。
着力开展“人才之家”建设,鼓励重点引才单位和县区结合实际建设实体化“人才之家”,充分发挥人才阵地的沟通交流和服务纽带作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