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与种子一起生活?澎雅小学美术老师以“发现式”教育教学调动实践积极性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记者 赵小倩 通讯员 杜凯雯  2020-05-19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赵小倩 通讯员 杜凯雯)植物的生长是缓慢展开的,历时很长,从发芽、抽枝到含苞,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环环相扣,少了哪环都不行。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在杭州市澎雅小学,有这样一位美术老师,她同时也是一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在疫情居家的三个月中她和她的孩子试着几粒种子一起“生活”。如今,绿树阴浓夏日长,万物至此皆长大。

  三月春戴养花,桃李羞繁华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孩子们很长时间都不能出门自由玩耍。孙静老师在陪孩子上网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二年级第一单元由一系列写景状物的文章构成,其主题为“亲近自然”,旨在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能力。当时,孙老师与黄新桐亲子共读的内容是美国作家芭芭拉·库尼的《花婆婆》,网课也正好上到了《开满鲜花的小路》这篇课文,他被文中的语句感动了,开始慢慢地对植物栽培产生了好奇与兴趣。细心的孙老师发现了,便从网上购回了许多波斯菊的种子,邀请儿子跟她一起在自己家小区的六块不同的地方播撒。

  疫情是严酷的,孩子的心态也跟着谨小慎微。在妈妈的指引下,二年级的黄新桐已经有意识地学会将科学书上的一部分知识化为生活中的智慧。在对种子的生命状态进行了持续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他发现向阳一面的植物根茎粗壮、叶子茂密,整体长势也较为健康,阳光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种子的长大的方向,浇多少水是有讲究的等等细节。他耐心地记录了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征,随后,黄新桐产生了想在澎雅403班的花圃里也种植一些雏菊的想法,因为他判断并考证出那里的阳光、土壤、水分条件都很合时宜。况且,他想给空荡荡的校园带去一些祝福。

  “语文书上有这样的话,‘这些花籽落在哪里,就为哪里带来一片芬芳,带去一片欢乐。’所以,小种子就是小希望,学校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希望播下这些种子之后,疫情可以快些过去,尽早复学。”

  孙老师当时在行政岗位任职,每天会去学校上班,孩子就在花圃里铲土、观察、浇水、记录,悉心地呵护这些花苗。辛勤的园丁在工作岗位上播种,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教室前的空地里播种。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疫情期间的澎雅校园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孩子有时也会觉得力不从心不想坚持,孙老师就告诉他,“小雏菊的花语是‘心底的爱。’因为热爱,所以要坚持。你对花儿好,它们也决不会吝惜自己的花苞和果实的。”过了一段时间,黄新桐在日记里写道,“每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就鼓励自己‘其实我们都是一颗种子,别忘了绽放’。”如今,这几颗往昔稚嫩的种子终于与小雅儿一起冲出土壤,开出美丽的花朵。

  花开澎雅,化知识为智慧

  有人打趣孙老师,“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孙老师对此有自己的见解,育人就如养花,都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况且孩子才更应是播种人。澎雅教育一直提倡要把课堂还给孩子,以生为本地展开实践教学。比如,孩子在没有种花之前,不太能区分十字花科和管状花亚科植物的区别,或许对他来说,小雏菊的叶子与萝卜青菜叶是一样的。再者,孙老师作为美术老师引导他调动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细致地观察,小心翼翼地观察记录,并通过自己的设计,赋予花朵新的生命,一幅幅植物手绘跃然纸上。孙老师惊奇地发现,即便是同一种花,孩子的作品、情感的表达都不一样,孩子正在进行“发现式”学习。就这样,孙老师给孩子开辟了第二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寓教于乐,一举三得。有次,黄新桐不小心把植物绿色的汁液染在了手上闻了闻,发现居然还有蔬菜的味道。他去查了资料得知,这是叶绿素。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这种由孩子主导的体验式学习,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家长或者老师不但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还是学习的伙伴。

  澎雅教育也是一样不局限于学校教室,近几年也在致力于开发从生活出发的既与学术知识相整合,拓展学科边界的创新项目式实践活动,包括“红印未来潮客空间”项目也正在启动等等。这些都旨在充分调动小雅儿们的实践积极性,充分挖掘每位孩子的积极性与潜力,引导孩子不仅间接地透过书本学习,更要孩子通过实践领悟把知识化为智慧,让孩子亲近、欣赏、享受现实世界的美好与和谐,学会感恩、敬畏与尊重,学会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养成善待他人和自然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此花长在澎雅甚是不一般。澎雅少年,一颗种子,一份希望,静等花开,趣味教育,愿所有澎雅少年家校合力这样成长。

  又到了愉快的周末,家长带着小雅儿去哪里玩呢?不妨借鉴一下,澎雅小学二年级学生黄新桐家长的做法,或许可以从明天开始试着与一粒种子一起生活?

  少年种花种树种光阴,澎雅等风等雨也等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