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学院学子在故宫实习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白菁洁 通讯员 李冠琳)这个夏天,北大考古“团宠”引发热议,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以bet36体育备用676分省文科第四好成绩报考进入北京大学考古系,这让世人眼中“冷门”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热搜。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建筑遗产保护一直是浙大城市学院建筑系专业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过去三十多年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做好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利用,是当下建筑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朱墙黄瓦,光辉夺目,雕梁画栋,美仑美奂。故宫,如一部分雄壮的史诗令人心潮澎湃。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600年的传承汇集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今年,北京故宫迎来了建成以来的第600周年。
今年暑假,浙大城市学院工程学院建筑学1602班的周思言、缪唯清、傅天奇三位同学带着好奇和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北京故宫,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旅程,近距离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工作者的身份重新认识故宫古建筑,三位同学不禁感叹:又一次被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震撼了。“虽然在中国建筑史的课堂上学习过宫殿建筑,但当我零距离观赏故宫宫殿的飞檐、木构件的尺度、中轴线的逻辑时,我不得不佩服古代匠人们的智慧。”周思言表示,“从书本到实践,成为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者还需要很厚的沉淀积累,每一位匠人、师傅都是老师,我们要每日多看、多问、多学。”
同学们还在实习中体会到了更多新的视角,比如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可能性。傅天奇说:“我想在今后的设计中运用更多古建筑的构建手法与表现形式,为中国古建筑的宣传与发扬添砖加瓦。”从北京外环走进内环,看着建筑风格从现代到古代,他们深切体会到这样一种建筑风格更像是历史在这座城市留下的足迹。
“除了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习到了吴博士身上那种‘学术最大’的精神。” 此次实习令缪唯清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故宫考古所的实习导师吴伟博士,“他似乎总有着无限好奇与热忱去工作,严谨又细致,这让我明白了对于未来进入工作后,保持初心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故宫古建筑修缮工地
实习初期,面对多种多样的任务选项,三位同学选择了走出舒适圈,去尝试和挑战自己并不熟悉的“考古”领域。
同学们主要负责天山汉墓的建模复原。由于之前的图纸是现场测绘,部分信息有误,数据需要更新,同学们需要根据图纸和查找缺失的材料,将天山汉墓的王墓和后墓进行电子化,建立成模型,运用CAD软件将天山汉墓重新建模复原。在吴伟博士的指导下,他们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跨越专业的鸿沟,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周淼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瓯集庆桥做建筑考古调查
吴伟博士在故宫南薰殿屋面做建筑考古调查
学校建筑系教师周淼作为三位同学的项目导师,他坦言:“我比较担心同学们难以达到故宫指导老师较高的要求,会丧失信心、半途而废。我能做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夯实基础知识,并进行方法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多鼓励、多鞭策。”在他看来,高标准、严要求能让同学们进步得更快,“把新的知识点和方法拆分成一次又一次的练习,系统化融入训练实习的过程之中,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正是这样的教学理念让建筑系学生拥有着过硬的本领。”吴伟博士则负责在实习过程中与同学们详细沟通、探寻方法、解决问题,将他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充分调动起来,转换为实操能力。
建筑与考古的完美结合,吴伟博士和周淼老师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的“王牌组合”让同学们信心倍增、受益匪浅。在探寻建筑专业与考古专业的交叉学科互融中,同学们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