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龙树清 刘瑶)7月11日至12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扬眉‘土’气,守正创新”陶艺传承实践团走进保靖县金峰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深度调研与生产实践。此行旨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深入挖掘湘西土陶的文化与经济潜能,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解码“非遗+现代”融合之道
首日,实践团成员与金峰公司负责人展开专题访谈。企业方详细介绍了作为湘西土陶技艺保护单位的发展历程,重点阐释了其“非遗技艺+现代工艺”的创新模式。通过构建“原料供应—工艺定制—文化赋能”的完整产业链,金峰公司与湘西酒鬼酒、茶厂等企业深度合作,在实现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双方还就“传统窑口数字化转型”、“青年匠人培育”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金峰公司“守艺与创新并重”的实践为学子们提供了鲜活样本。
图为实践团成员访谈金峰公司相关负责人场景
匠心传承:从黄永玉设计到“中国酒陶之都”
访谈中,一段尘封的历史被点亮:1983年2月,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返乡,以其独特艺术视角,设计出极具湘西风韵的土麻袋型酒瓶。这一经典设计不仅成就了酒鬼酒的标志符号,更点燃了保靖陶业的腾飞引擎。如今,依托改革开放机遇与深厚的陶土文化积淀,保靖已崛起为“中国最大的酒陶包装容器生产基地”。
图为金峰公司彭主任向团队成员介绍土陶产品
车间见闻:传统工艺的现代新生
次日,实践团深入金峰公司生产一线。在陶土筛选区,原料被工人严格分选;制坯车间里,现代设备与匠人巧手相得益彰,赋予土陶鲜活灵魂;质检环节,精密仪器严控产品尺寸与密封性。整个流程严谨高效,完美诠释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管理的深度融合。
图为车间工人制坯图
青春助力:探索多元融合振兴路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是起点而非终点。未来团队将聚焦土陶与旅游、文创的多元融合,探索开发土陶制作体验项目、设计富有湘西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学子们坚信,在“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轮驱动下,湘西土陶必将焕发新生机,成为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共进的典范。
此次调研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课堂,更为湘西土陶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青春动能。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凝聚青春智慧,为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金峰公司相关负责人在酒陶陈列室合影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