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合肥工业大学:建优建强大思政课 倾心培育工科卓越人才
2024-03-15 10:33:00
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近五年来,合肥工业大学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相关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实施《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以大思政课建设理念,围绕学校“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教育教学集成体系和“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优化思政课建设领导机制,持续完善“必修课+选修课”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在教师队伍、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条件优化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近五年主持国家级教科研项目15项、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70余项,省级以上教学奖励20余项等。

建立健全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的领导机制

  书记校长带头行动

  合肥工业大学一直有领导干部走进课堂听课的良好传统,对所有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听思政课情况作出量化要求。校党委书记、校长更是在每学期都坚持走进课堂听思政课的同时,结合自身研究专长每学期为在校大学生讲授4学时以上思政课,亲自主持小班辅导的实体课堂,激励学生确立工业报国的意志和情怀。

  亮点工程推进行动

  以“教师党支部建设之课程思政”“‘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优行动”等合肥工业大学校长书记亮点履职和开局项目建设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开展增进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行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制度机制完善行动

  合肥工业大学通过“优制度”“建小组”“进规划”“列台账” 等顶层设计,全面优化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发展的日常机制。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行政负责、马院组织实施、部门院系支持配合、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明确将思政课建设发展写进“十四五”规划,确立学校建设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长期目标;在年度“工作要点”中专门探讨思政课建设;形成包含20余项建设内容、关涉全校十余个责任单位的建设台账,持续强化优化思政课师资招聘、课程建设、职称评聘、教学管理等日常管理机制。

  组织建设优化行动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2020年换届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了教研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增设系部副主任,选聘博士或副教授以上人员担任党支部书记,配齐建强系部党政管理人员,促进教研部作为思政课教研共同体的职能发挥。

持续优化完善“大思政课”课程群建设

  开好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程

  按照教育部要求,合肥工业大学于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在全校2022级本科生中开设了线下3个学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针对已学习过“毛概”课的2020级和2019级本科生开设慕课,继而于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在2021级本科生中开设,实现全校本科生全覆盖。

  开好建好课程的同时,独立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并通过引入青年博士和高层次人才、加强培训与学术交流、用好校外兼职力量等多种策略,组建优质师资队伍。目前,教研室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占比6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占比80%。

  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设优化思政课选修课

  按照《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要求,在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等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新增“中国共产党党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全球视野中的国际政治”“新中国外交史”“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等“四史”类线下思政课选修课;增加《红色经典影片与近现代中国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等四史类线上慕课10余门,进一步完善优化了思政课课程体系。

  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合肥工业大学以书记校长履职亮点项目为抓手,构建起“学校党委、学院党委、教师支部、党员教师”四位一体推进机制,以支部书记与课程主讲双负责人制度,有序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通过支部结对、团队嵌入、教案指导等多种形式,参与和促进专业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保障各方聚力形成协同效应、彰显育人合力。

建强建优思政课“大师资”

  高层次人才建设取得新突破

  合肥工业大学坚持教师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在国家级人才计划申报和各级各类奖项遴选中优先推荐优秀思政理论课教师。近五年内,黄志斌教授入选国家专项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唐莉教授、牛小侠教授入选安徽省教学名师,潘莉教授等入选安徽省学科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余京华教授入选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梯队建设更加合理。

  思政课师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近五年学校新增思政课教师33余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青年博士27人;聘请校内兼职思政课教师50人;与安徽省委党校、合肥市委党校、宣城市委党校合作,聘任兼职思政课教师23人;聘请英模劳模、企业负责人等特聘思政课教师5人,使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多形式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统筹用好各种培训平台,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每年均派出教师参加教育部和省里举办的研学培训,全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专题培训等,组织开展实践调研和师德师风专项培训。二是常态化开展教学沙龙,全力支持教师参与境内外教学与学术交流,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三是坚持实施新进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一位新进教师配备指导教授,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团队建设持续推进

  持续推进教育部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以及教育部等十部委设立的“合肥工业大学‘大思政’工程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等教研平台,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省级教学团队建设,业已形成以带头人为核心、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富有责任感、创新能力强的教科研团队。

  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

  在各种考核评价机制中突出思政课教师评价的特点,针对性完善校内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方案和相应考评办法,实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职称评审单列制度,完善职称评审程序,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潜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

全过程创新优化思政课教学 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多形式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

  通过名师讲座、教学沙龙、观摩教学等多种形式,分章负责、交流分享、整体优化等备课环节,开展“专题聚焦”“难点研讨”“同课异构”等深度备课交流,分析研判学生学情、剖析研究教学内容、搜集建立教学资源素材、整体思考教学设计、全程反思与关注教学过程再优化,在教育部下发通用课件的基础上,联系本地、本校实际和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充分考虑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推进实际,对教学课件进行进一步改进完善,着力提升学生需求侧与教学供给侧的适切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智能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互补度、学生专业要求与思政课内容的融合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筹度。

  持续丰富教学内容,拓展优化思政课教学资源

  首先通过更新教案、丰富讲稿、优化授课资源库等方式,将十九届中共中央历次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即时准确有效地纳入教学内容;其次通过持续创新开展“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优行动,联合省市党校、革命博物馆等组织机构,形成专项教案、课件和部分视频示范课;再者以超星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为基础,以教育部“工科高校素质教育改革虚拟教研室”为沟通联络机制,丰富拓展思政课教学资源库,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良好资源支撑。

  统筹贯通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

  针对每门思政课的课程内容特征以及学生的兴趣,组织品牌实践活动。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打造出了“微创作” 竞赛的品牌活动,分门别类地创作微小说、微故事、微剧本、微视频等,目前创作的各类作品已超过5000篇。《思想道德与法治》打造了“大学生道德情景剧大赛”品牌,使学生在表演情境中体悟“德”与“法”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打造了安徽省“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引导学生读经典、悟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通过“国情国力调查报告”的实践成果大赛活化教学内容,并将其作为课程教学和课程考核的一个必修环节。

  在每门课独立开展“一课一品”实践活动的同时,依托教育部等十部门设立的“合肥工业大学‘大思政’工程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理念、主题、组织、方式和成果统筹等“五大统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学工部的充分协作,做到所有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无缝对接”。每年暑期,合肥工业大学超过2000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以实践成果为基础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作品大赛、“大学生讲思政课”“‘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等竞赛活动,并取得国家级二等奖等省级以上竞赛奖项百余项。

  常态化推进“英模·大师”和企业家进课堂活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常态化开展“英模大师进课堂”“企业家进课堂”活动,聘请老红军、老党员、党政干部、优秀校友、社会楷模、优秀企业家等优秀人物,通过场景联动、人员联动、活动联动等多种形式,丰富思政课课堂教学。“最美思政课”教师曲建武、全国劳动模范董慧、“国网公司首席专家”王开库、安徽省军区原副政委杨学伦将军、金寨县委档案馆馆长胡遵远、中建七局二公司陈海波总经理等先后走进思政课堂,产生良好育人效果。胡遵远馆长以现场+线上直播方式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展了题为“长征先锋、百将之师——英雄的红25军”等“四史”专题教学,被学习强国、新华网安徽频道、中安在线、安徽日报等宣传报道,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不断优化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过程评价,持续增进学生教学获得感

  按照能力导向的“培养目标—教学过程—质量提升”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以教学环节设计、效果评价及其反馈调控为抓手,形成闭环教学流程,持续循环提升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方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随堂测试、调研报告等过程评价权重,以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的积极性。主要考核评价形式包括:结课机考(≤50%)、课堂作业或课堂汇报 (≤15%)、小班讨论(≤15%)、实践报告(≤20%)、学生自选作业(≤15%)等。

持续推进思政课教改研究 以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

  

 

 

  以“大思政课”理念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合肥工业大学承担各级各类教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科研项目15项;省级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70余项,其中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5门;省级以上教学奖励20余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个;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百余篇;就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交智库报告10余项,被采纳和批示5项。2023年度,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志斌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牛小侠教授领衔“习概”课全国通用课件和讲义创作,就课程中生态文明章节的核心问题、热点难点等方面阐述,反复修改成稿,对全国思政课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竞赛,总结升华和展示交流教科研成果

  近五年,积极组织和激励教师参与教学竞赛,通过自主备课、导师督课、团队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参赛教师磨课,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正高组)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竞赛奖10余项。

  拓展数字智能技术与大思政课融合的新手段

  以新兴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硬件方面建成了情境模拟实验室、社会调查与舆情分析实验室、大学生社会责任与社会交往实验室和沉浸式智慧教室等,软件方面搭建了超星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信息化推进教学内容向深里走、教学方式向学生心里走,提升教学效果。借助信息化资源平台,形成“基础内容线上学+重难点问题线下讲”的基本模式,以数字化赋能教学内容的立体化、赋能教学场域的多样化、赋能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持续推进数字智能技术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