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青春志愿行,追‘锋’正当时”——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开展“雷锋月”志愿服务活动
2025-04-16 08:59:00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为契机,立足学科特色,锚定“三个聚焦”,系统推进实践育人品牌创建,在服务国家战略、破解行业难题、回应社会关切中彰显建大青年担当。
  一、聚焦建筑行业发展,以专业赋能破解行业难题
  行业调研全覆盖。学院充分发挥土木工程学科优势,围绕城乡建设痛点开展深度调研与服务,组建师生联合实践团队,赴山东省济南、青岛、济宁等54个地市,对接浪潮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等11家企事业单位,针对城镇农村房屋安全、绿色建筑推广、市政设施运维等关键领域,开展“问卷调查+居民访谈”专项调研,累计形成调研报告76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技术帮扶显实效。学院以社会实践、社区实践为依托,组织研究生+本科生的“老带新”帮扶团队,结合老旧社区改造需求,开展房屋安全检测、抗震性能评估等志愿服务,完成济南市历下区、槐荫区3个社区危房排查,惠及居民800余户;联合人防设计院等单位研发装配式建筑技术推广方案,助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二、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打造黄河流域特色实践品牌
  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学院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平台。一是建设基地拓格局。与菏泽、聊城、德州、滨州等山东省沿黄9市13地签署合作协议,共建15个社会实践基地,打造土木学院“‘青听黄河,实践筑梦’——山东省黄河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项目”,将专业知识与黄河服务需求相结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二是弘扬精神树榜样。学院以“追寻黄河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为主线,深入黄河沿岸闸管所、工作室、防汛抢险培训基地,聆听黄河边“大国工匠”用“一颗红心两只手”打造黄河上第一艘简易机动自航式钢板吸泥船的奋斗故事,跟随校外导师戚涛、李涛等人学习水闸运行原理,参与震后堤坝排查工作,深刻感悟治黄人的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
  三、聚焦城市社区治理,构建“五为”实践服务体系
  学院以“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公共需求、为社区治理”为导向,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志愿时间仓”激活动能。牵头与电建社区、景和山庄等5个社区共建“志愿时间仓”互助体系,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累计注册志愿者1200人,完成助老帮扶、儿童托管等服务3200小时,“星火赓续筑推建梦支教团”入选2024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服务项目获历城区“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示范项目。“校地双向奔赴”共育人才。学院将社区治理纳入实践课程体系,联合街道办开设“基层治理工作坊”,选派优秀学生担任社区团委副书记,推动志愿服务与思政教育、专业成长有机衔接。
  四、深化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
  学院以志愿服务月为起点,持续强化“项目化+常态化”双轮驱动。一是项目制度固根基。设立专项以奖代补方案支持品牌项目建设,在月度、季度、年度及特殊时间点的实行激励,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服务、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志愿服务项目持续走深走实。二是活动服务展风采。学院以“实践育人”理念为指导,将志愿服务与校园治理深度融合,打造“砼学帮”志愿服务系列活动,通过同学互助、学以致用,引导学生通过自治行动优化校园环境,并在服务过程中培养责任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担当,构建“知行合一”的育人新生态。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实践育人永不止步。土木工程学院将持续锚定“三个聚焦”,厚植服务报国情怀,推动志愿服务与国家战略同频、与行业发展共振、与社区治理共生,激励青年学子以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土木学子”的青春答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