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赋能马中教育新生态 中国教育在线助力融媒时代教育合作新升级——马中教育新生态论坛在吉隆坡成功举办
2025-11-25 09:3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为进一步推动中马两国在教育、科技与文化传播领域的深度合作,由马来西亚中国教育协会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融媒育未来──马中教育新生态论坛》于2025年11月16日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成功举办。多机构、多领域、多平台的积极参与,使本次论坛成为2025年度中马教育合作领域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活动。

  本次论坛特邀嘉宾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教育参赞赵长涛先生、马来西亚征阳集团执行主席丹斯里拿督戴良业先生(马来西亚征阳集团中国事业部首席代表明双先生代为出席)、马来西亚私立教育机构全国协会主席拿督刘慧菁女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副校长张颖博士、马来西亚国家人才资源局会长江贻茗博士以及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孙志鑫先生。多方专业力量的加入,为论坛的研讨深化与合作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论坛围绕媒体融合时代的教育创新展开了多场主题演讲与对话交流,深入探讨了教育现代化、国际人才培养、科技赋能教学与文化传播创新等议题,全面呈现了中马教育合作的深度与活力。

  一、传媒赋能科技创新——中马教育合作新方向

  论坛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举行了开幕仪式。致辞嘉宾围绕中马教育合作、传媒赋能与科技创新等内容进行了分享。


马来西亚中国教育协会会长姜忠岐先生发表致辞

  姜忠岐会长指出,马来西亚中国教育协会过去在教育展与留学服务、校际合作与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现了平台搭建、人才培养和专业服务的实质性成效。

  在谈及未来发展方向时,他提出三项核心愿景:首先,以数字化和媒体融合为动力,推动中马教育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其次,坚持务实推进,让更多合作项目真正落地并产生实际效益;最后,持续拓宽合作领域,吸引和凝聚更多来自两国的教育力量共同参与。

  他强调,教育面向未来,合作通向发展,协会将以开放、务实与创新的姿态与各界携手,推动中马教育合作迈向更高、更广、更深的层次。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副校长张颖博士发表致辞

  张颖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作为中马教育合作的典范校园,始终以推动区域学术交流、促进人才培养与深化文明互鉴为重要使命。本次论坛能够在校园举办,不仅体现了两国教育界对新时代传媒教育与数字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青年人才与行业专家搭建了一个跨文化、跨领域的思想交汇平台。

  她强调,媒体融合与教育创新正在深刻塑造全球教育格局,而中马两国在这一领域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学校将继续秉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深化与马来西亚中国教育协会及各合作单位的协同联动。


马来西亚国家人才资源局会长江贻茗博士发表致辞

  江贻茗会长在致辞中指出,人才是推动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现代化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于马来西亚的未来具有战略性意义。

  他强调,在全球数字化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马来西亚正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型,而中马之间在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人才流动方面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本次论坛的核心议题与当前国家人才战略的方向高度契合,为双方在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共享与跨国合作机制方面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建中马教育新生态

  “产教融合与教育创新论坛——协同育人,共建未来” 是本论坛的核心环节之一,由马来西亚中国教育协会会长姜忠岐担任主持,引导嘉宾展开深度交流。在融媒体与技术迅速革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正面临新的转型契机与挑战,如何突破传统边界、促进资源共享并深化跨国协作,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议题。


左起为:姜忠岐会长、王昌松院长、江贻茗会长、孙志鑫主任

  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传媒学院院长王昌松教授、马来西亚国家人才资源局会长江贻茗博士,以及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孙志鑫先生:从人才需求变化、高校与产业的衔接机制、跨国人才培养路径,以及内容传播在教育创新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昌松院长发表讲话

  王昌松院长指出,融媒体时代最显著的变化在于教育资源的可及性被大幅提升。课程内容不再受制于时间与空间,通过跨平台传播、互动式内容以及算法分发,学习者能够以更加自主、多元和即时的方式获得知识。在信息渠道极度丰富的背景下,他进一步强调,仅依赖技能训练已难以满足未来人才的需求,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媒介素养、跨文化理解与自主学习能力。

  他认为,技能可以通过训练获得,但思维能力决定了学生如何在复杂信息中做判断、如何在变化中持续学习、以及如何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创造力。因此,融媒体不仅改变了资源的传播方式,更推动教育从“教会什么”转向“如何学会终身学习”,而这正是未来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


江贻茗会长发表讲话

  江贻茗会长在回应提问时指出,马来西亚近年来将产教融合视为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引擎,通过推进 TVET 体系改革、建立产业主导的课程共建机制、完善技能认证标准、发布重点产业技能清单以及提供企业培训激励等措施,以强化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他强调,面对数字经济、绿色产业和高端制造的快速发展,教育体系必须通过课程创新、实践教学升级和产业场景深度融合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需要推动“技能—思维—创新”并重的培养模式,以满足未来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在国际合作方面,他表示马来西亚在区域位置与政策环境上具有明显优势,期待与中国院校和企业共建培训中心、推进课程与技能标准互认、发展联合认证项目,并推动产业投资与人才培养同步布局,以在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上为马中两国创造更多合作机遇。


孙志鑫主任发表讲话

  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孙志鑫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论坛并参与致辞环节相关交流。他表示,中国教育在线始终以 “搭建全球教育信息互通桥梁” 为核心使命,长期聚焦国际教育资源对接、跨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教育合作模式创新。在中马教育合作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教育在线不仅见证了两国在留学服务、校际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的丰硕成果,更积极投身于教育数字化、国际化的实践进程,未来将继续发挥资源整合与渠道优势,为两国院校、企业及学习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支持。

  大会随后进入合作成果集中呈现阶段。马来西亚中国教育协会与马来西亚国家人才资源局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姜忠岐会长与江贻茗会长代表两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三、低龄阶段国际教育——支持学生终身学习

  “低龄阶段国际教育专题论坛”作为本次活动重点议题之一,特别邀请了三位国际教育嘉宾:赖盖特文法国际学校校长 Phillip Bailey、查特豪斯国际学校副校长 Emma Rooney,以及协和国际学校创始校长 Neil Hawkins,围绕“终身学习”主题展开了深入对话。


左起为:主持人符俊铠、 Phillip Bailey校长、 Emma Rooney副校长以及 Neil Hawkins校长

  三位嘉宾分别从国际学校实践出发,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文化、技能导向的国际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在培养终身学习者方面的差异、终身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分享。他们从课程设计、项目式学习、批判性思维培养、学习动机激发以及跨文化环境塑造等角度,全面阐述了国际教育在塑造未来人才方面的独特价值。

  四、产教融合随企出海——职教出海的探索与挑战

  中国教育在线在职教出海方面有着坚实的建设基础,是我国高等教育境外办学标准的“建言者”。孙志鑫主任围绕 “职业教育出海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展开深度分享, 孙志鑫主任指出在融媒体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从传统的校际交流转向 “资源互通、标准互认、产业联动” 的新阶段。中国教育在线凭借多年深耕国际教育领域的经验,构建了覆盖数据研究、资讯传播、资源对接、项目落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发布国际教育行业报告,为两国教育政策制定与机构合作提供数据支撑;借助多语言传播平台,打破中马教育信息壁垒,让优质教育资源触达更多学习者;通过搭建跨国院校合作对接渠道,已促成多所中马院校在课程共建、师生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尤其在 “职教出海” 领域,平台联合中国优质职业院校与马来西亚当地企业、教育机构,打造了在线课程输出、数字化教学平台共建、跨国技能培训、联合认证等一系列示范性项目,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模式。


孙志鑫主任分享

  针对产教融合这一核心议题,孙志鑫主任表示,中国教育在线正积极推动 “教育端 - 产业端 - 服务端” 的三方联动:一方面,基于马来西亚重点产业技能需求清单,对接中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实训资源,助力当地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中马技能认证互认沟通机制,为跨国人才流动扫清障碍;同时,借助融媒体传播优势,推广中马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协同育人体系中,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中马教育合作再升级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在论坛落幕之际,孙志鑫主任表示,融媒时代为中马教育合作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教育在线将以本次论坛为新起点,持续发挥平台优势:一是深化与马来西亚中国教育协会、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等机构的长期合作,共同打造中马教育合作品牌活动;二是聚焦数字化教育、职业教育、终身学习等核心领域,推动更多务实合作项目落地;三是加强中马教育文化传播,讲好两国教育合作故事,凝聚更多合作共识与力量。

  未来,中国教育在线将继续秉持开放、务实、创新的理念,深耕中马教育合作领域,以技术赋能、资源互通、服务升级为核心,助力构建 “教育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产业共兴” 的马中教育新生态,为两国青年成长成才与区域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教育部 2025-11-15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