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管培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启新征程
2021-05-10 13:3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作者: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启新征程

——在“加强数字化建设助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研讨会上的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

管培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开启新时代教育强国新征程擘画了新的蓝图,意义重大深远。

  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与“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我国教育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一直在路上。从国家维度看,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某些领域的“领跑”,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社会维度看,从“上学难”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日益增长。公平与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需求与满足需求的供给永远相辅相成;国家战略需求和人民的需要始终是教育政策的基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使得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提上国家重大议程。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基于党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应对人类发展困境的“中国方案”。意味着传统发展方式不再适应新的要求,创新驱动、协调平衡、环境友好、开放共赢、包容共享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意味着发展不是经济“单兵突进”,而是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文化“协同联动”。我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质的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正是新发展理念在国家教育政策上的集中体现。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国际竞争实质上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与教育的竞争。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核心和关键是创新驱动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更加依靠科技创新,更加迫切需要知识和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自立自强和更大力度的开放,需要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人民对于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待。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反映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望与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规律使然,是我国义务教育实现普九、高中开启普及化,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必然趋势。

  时也,势也。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新一轮科技创新,面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紧迫需求,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顺理成章,意义深远。

  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根”与“魂”

  “十三五规划”的教育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十四五规划”的表述是“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这一重大变化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深化和教育发展更高的目标。准确把握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内涵和本质特征,至关重要。我概括为十个方面,两个理念、八个特征。

  高质量教育体系体现了内涵发展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非常精辟,“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强调质量水平,而不是数量规模;更加强调内涵发展,而不是外延扩张。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服务国家社会能力进一步提升。

  高质量教育体系体现了系统治理的理念。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从治理的高度,教育体系是一个整体一个开放系统,不能画地为牢、各自为政、自我封闭;教育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总体规划、一体化推进,分阶段实施,上下游相互支持。这意味着教育系统各阶段、分学段、各方面、各环节需要统筹协调、系统集成。探求高深学问与服务国家战略有机统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辅相成,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学科建设与问题导向有机统一、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相得益彰,形成一个深度关联、有机衔接的整体。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以思想引领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的统筹规划和设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坚守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质量与公平相统一;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建设,多层次发展。支持发展民办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系统工程”。立德树人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责无旁贷,但不能孤军重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干扰教育的种种乱象指出,这些问题都属于社会性问题,不是教育部门单独可以解决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全社会尊师重教,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的教育体系。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素质。全社会尊崇教师,拥有一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显著特征。“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首先要加大教育自身的人力资本投入。牢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立教之本”。鼓励优秀人才从教。构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完善教师发展机制。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素质。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服务国家发展的创新体系。创新性人才和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要适应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和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传统优势学科,发展国家战略急需学科,拓展新兴交叉融合学科。发挥高校学科、人才优势和跨学科综合的“天然优势”,培养创新人才,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支持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信息化支撑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与学的变革,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打破时空界限,共享优质学习资源。“‘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全新教育形态,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型社会。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高度开放的教育体系。面对全球化逆潮,我国要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全球化时代人才、资源的国际性流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他山之石。吸引全球优才,增强核心竞争力,服务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具有良法善治的教育体系。政府、社会与学校边界清晰。政府依法治教、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学校形成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位,政府服务监管到位、社会广泛参与、广大教职员创造性充分发挥、办学治校高效运行。

  总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主要标志,应当突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时代特征。应当体现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在教育的基本条件、各级各类学校整体质量水平主要可比指标达到世界中上水平;体现在教育供给与社会需要契合性好、教育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贡献率高,人民群众满意度高;最终体现在人才质量、全民素质不断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毋庸置疑,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没有好的治理结构,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没有协同创新机制,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没有协同育人社会机制,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没有信息化支撑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不能培养创新人才优秀人才,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没有显著的科研创新贡献,也不是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知”与“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当务之急是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带动一系列重大举措落地落实,实现“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开局。

  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实现新突破。明确政府、社会、学校的边界与职责。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该服务的服务到位。积极培育和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作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教育部下放教师职务评审权,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负责评估督查,加强监管。放权放到位、放权不放责,提供了“放管服”改革的案例。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实现新突破。教育评价“罪”在“五唯”,不在“五维”。以辩证思维破除“五唯”难题,欲破先立、破立结合,关键在立。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建立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国家、省级、学校三级教育评估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改革。营造鼓励潜心育人、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创新活力,促进质量提升的良好教育生态。

  深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新成效。锲而不舍地推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一系列重大部署落地见效。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夯实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人才支撑。

  在教育服务新发展格局上作出新贡献。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大学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贡献原始创新成果。争取更多国家实验室建在一流大学,顶尖大学领衔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普职融合、校院协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促进东西部教育协作。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以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作出新贡献。举国在线教育在抗疫中展示了显著优势。要再接再厉,从“应急状态”走向“常态化”。加快建设教育专网。课程教材、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一步有效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提高质量;推进国培计划,提升师资水平;助力教育评价改革,引领教育科学发展。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启教育强国新征程。现在我们重新出发!谢谢各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7-14 14:5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6-23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