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陈子季:强化“双师”素质 锻造新时代“工匠之师”
2020-10-26 09:33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寄予殷切期望,而且提出了多措并举打造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系列明确要求。2020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向全国广大教师寄语,希望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这对加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教育发展关键看教师,教师素质关键看“双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素质、来源。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连续实施了两个周期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带头人和职教名师。2019年,我国职业教育专任教师超过135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超过48万人,占比达35%:中职专任教师超过84万,“双师型”教师占比达32%;高职专任教师超过51万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40%。教育部职教所开展的全国职业院校教情调查显示,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上表现出师德良好、首选职业比例高、学历匹配好、工作效能感和认同感较好等优势,能够较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有力支撑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但是,随着专业的升级、课程的更新、生源的多样,对职业院校教师会不会教、能不能教好,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诸多困难。比如,由于体制方面的“天花板”,职业院校师资总量依然不足,特别是高职扩招后需新增教师数万人,部分职业院校生师比不达标;由于收入分配的“玻璃门”,职业院校的绩效工资制度还不完善,职称制度改革有待深化;由于校企双向交流的“旋转门”还不顺畅,想招的人进不来,能进能出的双向流动机制还没有建立。同时,不少教师面临着知识更新难、技能实操弱等问题。有关调查也显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企业经历不足、职前准备不充分,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学校归属感、工作获得感、工作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也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质增效、增值赋能的机遇期,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破解制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和难点,切实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打造职业教育“工匠之师”。

  坚持培养培训两手抓。要优化布局结构,鼓励有条件的优质高职学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或开办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支持高水平工科院校分专业领域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到2023年,实现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实施好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落实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要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加强师资培训,逐步探索出一条培养路径更加科学、培养层次逐步提升、培养机构更加多元的新路子。

  发挥校企两个积极性。要扩大教师来源渠道,今后新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鼓励职业院校从企业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和企业自主招聘兼职教师。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固定岗+流动岗”资源配置新机制,遴选、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等,推动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为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一个月实训提供支撑。

  用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要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健全分层分类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完善以教书育人实绩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发挥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教”的积极作用,发挥社会第三方评价作用。改革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倾向,将企业生产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改革完善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政策,鼓励教师参与职业培训、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等并依法依规取得收入。

  总之,要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加快由数量普及阶段转向内涵发展阶段的要求,全面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素质能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作者:教育部职成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陈子季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报 2019-03-03 11:06
中国教育在线 2019-12-22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