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沈雪松:支持和振兴多边主义,开放包容以及互利共赢,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020-10-15 19:38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第21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2020中国国际教育研讨会将以“线上+线下” 双线融合的创新办会模式于2020年10月21-28日期间正式举办,包含全体大会和线上平行研讨会两部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女士接受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

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任蕾对话沈雪松副秘书长

  Q1:今年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以及紧张的国际局势,给国际教育交流带来了特别大的冲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这种情况下,是如何参与并在全球的教育治理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的呢?

  沈雪松: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世界正处在转折点。当今多边国际关系呈现“变”和“乱”的特点,致使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短期内出现“断”和“难”的状态。在这起黑天鹅事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全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与合作在实现人类共同利益中起着关键作用。从长远来看,坚持和振兴多边主义、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仍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充分发挥民间交流的基础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的优势,自25年前参与组织世界妇女大会教育边会活动开始,先后组织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大会非政府组织分论坛、世界母语日等促进教育质量和公平的多边会议,2006年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2009年与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正式伙伴关系,近年来还成为东盟教育部长组织附属会员、世界职教院校和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创立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等区域性合作交流机制。通过持续深化与这些组织机构的合作,参与制定相关政策、规则和标准,学习交流先进经验,分享中国的成功做法。

  疫情期间,我们和这些组织的交流合作均通过线上实现,没有中断。例如,我们与世界职教院校和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依然保持紧密工作联系,通过在月度线上理事会和联盟通讯,连续介绍中国阶段性抗疫防控、复工复学和在线教学等举措。我们积极推动制定联盟发展战略规划,以支持各国职教体系相互学习,服务疫后各国经济恢复。

  8月,交流协会与中国—东盟中心共同成功主办“2020年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暨特色合作项目成果展”,为第三批20个“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云授牌,以此鼓励职业教育更加聚焦国际产能合作的规划和布局调整,聚焦本土发展需要和特色优势,提升双方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核心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心相通,为建设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交流协会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创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疫情期间工作安排也是紧锣密鼓,虽然无法按计划在中东欧国家举办新一届17+1高校合作论坛,我们仍组织了18场 “走近中东欧”系列在线讲座,服务200余所联合会成员校,刚刚又完成新一轮17+1联合教育项目的评审工作。

  9月,交流协会代表中国教育界参加金砖五国民间社会论坛“推动积极变化:教育科技多维度合作”分论坛并发言,介绍了中国的教育与科技事业最新进展并对金砖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提出了建议。

  即将召开的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是我们最重要的年度教育多边主场活动。今年研讨会的主题为“教育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会代表将就研判新形势下的教育国际合作发展方向、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全球化发展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今后,交流协会将继续巩固已建立的多边合作关系,进一步发挥中国民间教育交流网络枢纽的优势,积极参与全球教育发展治理,坚定支持多边合作,在议程设置、规则和标准制定上更加主动提出中国的主张、倡议和方案,特别是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四-实现人人享有包容和优质教育方面。

  Q2: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提质增效阶段,此次年会中有多个论坛都聚焦在国际化教育质量保障上,协会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沈雪松:如何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质量保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交流协会将跨境教育质量保障作为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的一个着力点和增长点,积极参与国家跨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服务教育对外开放治理。目前开展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工作主要有三项。

  一是跨境教育质量的认证。作为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教育服务认证机构,交流协会坚持以国家认证认可工作相关的要求为标准,以教育领域特定的规律为遵循,研发和搭建了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高中国际项目等跨境教育相关领域的认证工作体系,实践和探索适合教育领域特点的认证体制机制和模式办法,通过建设和实施一批质量过硬、布局合理、政府采信、社会认可、国际特色的认证项目,促进跨境教育质量透明化、服务标准化、人才国际化,积极配合政府规范和引领跨境教育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跨境教育标准化高水平建设,逐步有效扩大在全球教育质量保障领域的影响力。

  首先,交流协会配合教育部国际司建立健全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搭建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项目群。一是对普通高校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认证,迄今已有142所高校参加,目前正对19所高校实施认证。还与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实施高职院校类来华留学高等教育质量认证,首次将高职院校纳入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试点认证即将率先在苏启动。我们还将实施英语授课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质量认证,开展细分领域专业认证,目前研发工作进展顺利。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已明确写入刚刚发布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成为政府和业界广泛认可的质量保障项目。

  其次,交流协会实施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认证,聚焦高水平示范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建设创新发展模式,突出国际特色,强化高水平示范性的标准。同时也在探索和国外的权威质量机构合作,开展联合质量保障项目。

  即将开展的是高中国际项目认证是我们在基础教育对外交流领域的有益探索,是和美国英格兰院校协会NEASC合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认证标准和规则,开展中美两国认可的高中国际项目认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认证项目也将启动,我们希望能够建设多层立体的认证项目体系。

  在搭建认证体系的基础上,交流协会还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和国外合作资源,创设质量保障性质的服务项目。协会希望以认证业务为基础,以质量保障技术为依托,针对院校发展需要,助力跨境教育质量提升。此次年会期间还将举办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相关主题研讨会、组织专题培训,以期让认证成为推进院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交流协会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拓展及维护和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日本等国高水平权威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合作,希望通过交流互鉴,不断提升我们的质量保障工作水平,扩大交流协会的国际影响。

  二是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受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交流协会自2015年起承担本科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年度报告编撰、本科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现场评估、高中及高职高专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合格评估。

  总结多年来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经验,协会践行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引导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发展,有效地解决了过去中外合作办学单纯依靠通讯评估中所遇到的客观求证问题,是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创新,推动了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和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建设。

  三是团体标准研发。交流协会协调相关市场主体来共同研制相关行业的团体标准,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首批完成的是关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团体标准。在2019年12月30日,协会正式发布了4个团体标准,包括《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服务规范》《中小学赴境外研学旅行服务机构规范》《中小学赴境外研学旅行实施规范》《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规范》,并于今年的3月21日实施,弥补了目前中小学研学旅行行业标准方面的空白,凝聚了战略上的发展共识,起到了很好的推广和示范作用。

  交流协会开展团队标准的研发的工作,也得到了国家标准委的批准,研发出来的团体标准,符合市场需要的,经批准后将挂在标准委网站上,供行业参考执行。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围绕着外籍教师聘任和管理工作研发团体标准。

  Q3:在新形势下,交流协会如何通过民间国际教育交流,打造好“留学中国”品牌,让中国教育走出去?

  沈雪松:来华留学实际上是中国教育“走出去”的一个过程。交流协会希望通过民间力量,助力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努力确保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是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提高“留学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交流协会在疫情之前,每年组织中国高校赴海外举办中国高等教育展,宣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情况,介绍中国高校特色专业,吸引外国学生来华学习。还利用境外教育展的契机,组织双边或多边关于高等教育合作的论坛,为中外双方高校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从2016年至今,交流协会已经组织了200多所高校赴16个国家举办了45场留学中国教育展和高等教育研讨会。

  与线下宣传活动并行的是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开展的来华留学线上宣传工作。交流协会推出英文版《留学中国指南》,对外推广中国教育国家形象,为外国学生提供真实、有效、准确的留学中国信息。这本指南也特别受到我驻外使领馆和各国驻华使馆的欢迎。我们还在着力打造“来华留学网”,让中国教育以更立体的形象走出去。

  二是针对来华留学的实践教育,交流协会创新了来华留学实习项目,通过学习加实习的方式,发现并储备人才,完善来华留学的全链条服务,为“留学中国”品牌注入更多新时代的活力。

  2019年设立的“全球青年国际人才实习就业平台”项目,为全球国际人才提供国际企业、国际组织、中国本土企业、机构、中国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实习及就业信息、在线招聘和大数据研究,通过有效的、常态化的信息渠道,为留学生及国际青年人才提供丰富透明的在华实习就业信息。

  Q4: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将带来哪些影响?

  沈雪松:作为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交流协会在疫情期间做了系列调研,其中包括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应对疫情,开展线上教学情况的调研。

  同时,我们积极协调平台资源,聚焦规范办学和可持续发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与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开展座谈和业务合作,及时解读政策推动同行经验交流。

  总体来看,这些院校基本上都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及时与境外合作院校研究制定线上教育教学方案,采取录播或是直播的形式,配合师生在线互动,切实保证教学质量,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

  疫情暴发后,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各国(地)签证、航班等政策限制,赴境外就学受阻的我国部分出国留学人员提供更多就读选择。允许部分高校采取临时举措,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增加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及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招生名额,考核招录部分符合特定条件的出国留学生,双向选择,择优录取,为学生提供国内求学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了大规模的教学方式创新,与过去相比,学生在学习时间、方式和速度方面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交流协会也将在此领域推动研制在线教育教学标准,做好行业引领,相信这些探索同样会为我们的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注入活力。

  Q5:除了传统的美英澳加外,中国也在加强和其它国家和区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此次年会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将探讨哪些问题,未来有哪些教育合作交流机会?

  沈雪松: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17+1”合作机制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教育领域合作持续加强,双方认真落实领导人之间达成的重要共识,合作更加密切。研讨会期间,以“新社会经济背景下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为主题的研讨会,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平台,邀请双方院校代表,探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高校在人才联合培养、教育信息技术、卫生安全、生物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未来我们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与17国加强教育合作:一是提升来华留学招生力度和来华留学学历层次。中国目前已经与11个中东欧国家签订了相关的教育合作协议,与8个中东欧国家签署了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但是来华留学生整体的数量不多,学历生数量也偏低,相比落后于多数的“一带一路”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规模,所以未来高校应该扩大中东欧国家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提升学历生的比重,加大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力度,挖掘特色教育资源。

  二是挖掘双方合作办学的空间。截止到目前,中国和中东欧17国一共合作建立了35个孔院,44个孔子课堂。但是在中东欧17国开展境外办学还是空白。在未来双方合作办学方面,可以根据中东欧各国国情和教育发展情况,以及中国院校的合作诉求,制定差异化、多元的教育交流合作策略,尝试把我们自己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对方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合作之后落地在海外。

  三是创新合作形式。交流协会去年起推出了两个特别项目,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能力建设项目主要面向中东欧17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级官员、研究机构负责人、大学校长,通过邀请他们来华深度访学,加深彼此了解互信,推动务实交流与合作;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中国高校与中东欧国家高校在重点科研领域开展联合科研项目,推动科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此次研讨会上我们将发布《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合作指南》,就如何在双方优势学科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提出具体建议,以推动多层次、高水平、务实合作成果早日落地。

  Q6:据悉协会在此次疫情期开始时得到了很多国际合作伙伴的支持,疫情后期又帮助了很多合作伙伴,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沈雪松:疫情初期,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法国、希腊、塞尔维亚、南非、牙买加等国的上百家组织机构、院校和参与过协会项目的学者、学生纷纷通过发邮件、视频、邮寄口罩等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支持和慰问,表示愿同协会共度难关,期待中国快速恢复繁荣。

  在全球疫情多点暴发、迅速蔓延时期,我们利用各种通讯形式向37个国家的120多个国际机构、组织、学者等表示慰问和支持,向合作伙伴及外国学者宣传中国防控措施和进展,及时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寄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诊疗指南及防疫手册(英文版),捐赠防疫物资,鼓励合作伙伴战胜疫情。合作伙伴对中国政府采取及时有效防控措施纷纷表示赞赏与支持,对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以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给予高度评价,希望能与我会加强合作交流。

  南非大学校长协会首席执行官巴瓦教授在来函中对中国抗疫取得的阶段性进展感到高兴,表示南非正在向中国学习抗疫经验。他指出全世界应在科学研究、资源分享方面建立合作,加强人道主义关怀,共同应对疫情带来的全球挑战。希腊教育部和宗教事务部高等教育秘书长迪米特洛珀罗斯博士表示非常感谢协会在困难时期提供的帮助,十分珍视与协会的密切沟通,期待就共同关心的议题进一步加强合作。

  疫情期间,协会广大会员单位、各项目院校也积极向境外千余家合作伙伴传递支持和慰问,向合作伙伴寄送口罩手套,分享国内高校疫情防控经验;甚至派送医疗专家前往疫情严重地区开展医疗救治服务;捐助医疗防疫物资、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等特殊抗疫援助。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交流协会与合作伙伴之间本着团结、合作的精神,相互支持、鼓励,增进了互信,为日后长久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10-25 10:29
签约0.png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9-29 15:21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9-27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