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藤蔓计划”品牌建设与国际新质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来自国家发改委、新华社、北京市发改委、高校、涉外企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留学生等15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藤蔓计划”的发展与未来。
北京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段艳红在致辞中表示,感谢各界对北京发展的支持。她指出,北京市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深化国际交往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藤蔓计划”作为北京市“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品牌项目,通过多种方式为国际留学生与企业搭建桥梁,促进民心相通,推动科技、经贸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未来,北京市将继续支持“藤蔓计划”创新发展,拓展国际合作网络。
新华社原副社长严文斌发表主旨演讲,从三个维度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创新与发展。他指出,中国通过创新解锁发展困局,创造了诸多奇迹,如中老铁路、非洲数字高速公路等,推动了全球化内核的重构。他强调,“藤蔓计划”培育的是文明的转译者,构建了“人才—产业—文化”的三维生态,助力国际新质人才成长,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生根。
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理事长张晓东分享了“藤蔓计划”的实践与体会。他介绍,“藤蔓计划”旨在服务中国科技企业“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通过与高校、企业、政府合作,为国际留学生创造实习与就业机会,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中国技术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实施8年来,该计划已为90余个共建国家的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超过10000名国际留学生参与,帮助1200余名国际留学生获得实习机会,吸引了300余名留学生扎根中国。未来,“藤蔓计划”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深耕,赋予更实的内涵,成为国际人才流动新范式,助力中国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提升,提升“一带一路”软实力。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科技参赞汗?穆罕默德发言强调,科技合作是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核心支柱,近期两国将科技创新合作进一步纳入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他称赞“藤蔓计划”项目聚焦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合作,为留学生提供职业发展通道,助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外嘉宾围绕“藤蔓计划”产学研融合进行了深入讨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主持对话。嘉宾们一致认为,“藤蔓计划”历经8年发展,通过产学研有机融合,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与创新动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高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同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推动“藤蔓计划”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品牌。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进一步明确了“藤蔓计划”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与使命。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继续支持与参与“藤蔓计划”,共同开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