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京农业大学加强有组织科研 服务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2024-04-02 09:24
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南京农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战略引领、组织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推进,加快推动科研组织模式改革,集聚力量有组织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贡献。

  强化重点领域攻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强基础研究。聚焦智能育种、基因编辑、表型组学、合成生物学等科技前沿,组建新兴领域创新团队,以创新研究群体、优秀青年创新团队等为载体,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在自私基因模型调控水稻杂种不育机理、作物疫霉菌“诱饵模式”致病机制模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是组织科技攻关。围绕生物育种、动植物种养、耕地保护与利用、农业绿色发展、现代农业工程与装备、食品生产与营养等现代农业关键领域,启动农业全基因组编辑计划、食物—环境—人类大健康科学计划、农业生物“干细胞”计划和“大豆南下”计划,大力开展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等科技创新攻关,坚持做强种业“芯片”,提升粮食生产科技“含金量”,守住粮食安全“压舱石”。三是构建多元体系。坚持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米袋子、果盘子、菜园子、花蓝子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土壤有机肥团队围绕产业所需与发展所向,开展经济作物土壤结构改善、作物品质提升等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菊花遗传与种质创新团队在全国20余个省份打造30余个“菊花海”,前伸后延牵引菊花产业链条,促进地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农业综合效益提升的典范样板。

  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一是打造“团队+”“对象+”有组织科研项目。聚焦农业智能化、智慧化、智造化、健康化等科技前沿,推出“团队+”科研组织模式,以学校优势研究团队为主体,整合近几年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组建“虚实结合”的创新团队,实现“农+工”“文+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激活学校科研创新活力。以水稻、小麦、大豆、菊花、梨、白菜等作物为研究对象,聚焦当前行业关键“卡点”,组织实施“对象+”产业协同攻关项目,打破学科和学院壁垒,围绕产业急需和行业急要,开展真合作、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推动“生物育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资源环境—食品加工”等全产业链多学科协同创新。二是加大“学科+”前沿交叉创新研究。成立前沿交叉研究院二级实体单位,畅通自科和社科领域内部与外部的双循环,成立植物表型组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生命健康与医药等研究团队,不断构建多学院多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One Health”大健康理念,促进资源环境、动科动医、食品营养、园艺科学等学科专业的融合,谋划食物—环境—人类大健康科学行动,抢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制高点,支撑重大技术问题的破解与应用。三是加强战略科技人才引育。以质量、贡献和潜力为评价导向,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坚持“不分海内外,不唯帽子,不唯职称,不唯资历”的选才理念,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力度,着重看人才是否把握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是否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未来发展潜力、与团队相融性,是否对学科未来发展能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等。探索实行人才评价“代表作”制度,推动人才评价从“量化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实施分岗位、分类别、分层次的分类评价体系。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一是推进成果转化改革。依托“国家—省—市—校”四级转化平台和江苏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牵头建设长三角高校联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江苏省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和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不断夯实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立足学科特色,启动建设南京农业大学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完善专利申请前评估机制,深入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促进更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二是推行绩效评价改革。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以质量为导向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发展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导向的绩效分配机制。基于KPI目标管理思想,研究制定《科研绩效关键指标考核办法》等多个文件,摒弃原本重点依赖论文和奖项的考核方式,构建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将项目、平台、成果、社会服务纳入考核范围,按照学科特点实行校院两级考核,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三是全面激发人才活力。坚持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赋予学院更大自主权,突出绩效导向。注重分类指导,引导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和定位特色发展,调动学院更大积极性、主动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