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中能科学分析和评估复杂的公共卫生风险和问题的高级管理领导型人才的匮乏,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培养公共卫生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刻不容缓。”日前,西安交大副校长、医学部主任颜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公共卫生高级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善,特别是要改善公共卫生博士培养体系并提高教育水平,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据介绍,中国每万人口仅有1.4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相当于美国的1/5。公共卫生领域人才数量配置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高层次人才匮乏,公共卫生人才储备不容乐观。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bet36体育备用;年中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共计约18.78万人,其中约有26%为非卫生技术人员。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疾控体系在整个卫生系统中被逐步弱化、边缘化,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有93所高校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全国每年培养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生7000人左右,这一规模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无法满足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要。加之疾控体系待遇较低、地位不高,毕业生真正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并不多。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只包括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和博士科学学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完善,建议设立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以填补空白。”颜虹说,现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博士培养主要沿袭的是研究性博士的培养方法,总体来看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性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现行公共卫生教育与现实公共卫生服务需要脱节的矛盾愈发凸显。公共卫生博士培养规模较小,很难满足国家对公共卫生高级人才的需求,博士毕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科研单位、国际组织或出国深造就业,很少能在国家或地方的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部门从事管理实践工作。
2011年,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始研究我国的公共卫生博士培养方案,2015年试点培养,积累了宝贵经验。颜虹认为,实施公共卫生博士培养工作,培养具有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有利于弥补现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将为我国应对公共卫生问题、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和实现“健康中国2030” 培养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实用型人才。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防’‘治’分离现象比较突出,重治疗轻预防,容易导致‘小病酿成大疫’。过度依赖医疗体系,将显著增加国家的支出负担。”颜虹说,尤其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患病率与发病率持续攀升,新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趋频发。建议国家扩大公共卫生硕士招生规模,特别是增加在职人员的招生规模。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推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同时,重视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投入,提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科招生规模及培养质量。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加大在疾控中心训练实践的时间与内容,培养既有扎实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又有医学应急技能可对公共健康问题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缓解公共卫生人才缺乏的现状,可将流行病学等公共卫生核心课程纳入大学通识教育,普及公共卫生理念;加大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等专业疾病预防控制的课程与训练,弥合预防与医疗的裂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