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浏览器厂商酝酿竞争新格局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2011-04-01    

  浏览器厂商最近动作频频。

  3月28日,搜狗在京推出搜狗高速浏览器3.0预览版。一周之前,Mozilla在3月22日发布了新版火狐4浏览器;微软翻身之作IE9也在3月21日高调亮相中国市场。

  相继发布的新版浏览器使该市场的火药味愈来愈浓烈,在这场中外巨头悉数参与、技术市场交织变革的持久战中,崭新的竞争格局正在酝酿。

  回归本质

  市场调研机构NetApplications的数据显示,IE市场份额已缩水至56.77%,火狐、谷歌的Chrome正加速蚕食其生存空间。在经历了IE8的失败之后,微软加快了研发节奏,不到两年时间就发布了IE9.

  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接受采访时称,IE9具有快速、简洁、可靠、互操作性等新特点。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50多家网站与IE9达成合作。

  同时,微软消费与在线业务市场部总经理韦青认为,从IE9开始,网络和客户端应用的界线将越来越模糊,网络应用的体验与本地应用的体验会越来越像。云和端的概念同样模糊起来,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用户将不在乎使用什么浏览器,而在乎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微软正在回归浏览器的本质,速度、体验和安全成为三个核心要素,“做到简单,返璞归真”。

  同样的研发理念在Chrome 10、火狐4中也能看到。火狐4的用户界面变得极为简化,同时在速度、稳定性、安全等浏览基础性能上大做文章 .

  对于国产浏览器厂商而言,由于都是基于IE内核进行研发,早年一直在做“加法”。直到搜狗浏览器诞生,才开始独树一帜,真双核、全网加速、网速保护等成为其崛起的关键。这与近年来全球浏览器研发趋势保持同步,也逐渐被其他国内厂商采纳。

  “三年以后,整个市场里面单核的浏览器份额不会超过20%,速度快的话,到2011年底中国的浏览器提供商都会是双核的,甚至是多核的。”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认为,双核浏览器基于WebKit和Trident两种内核,相比微软IE等单核浏览器,在速度与兼容性方面更具优势。

  入口之争

  搜狗CEO王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民在上网时会同时开启包括微博、SNS在内的很多网页,要看到最新的微博或者SNS网站上的朋友消息,需要来回点击浏览器窗口,或者不停刷新网页。但搜狗高速浏览器3.0预览版首次推出的“网页更新提醒”功能,可以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搜狗桌面事业部总经理杨洪涛介绍说,搜狗高速浏览器3.0预览版会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来“PUSH”信息,改变了传统浏览器用户上网时单纯的“浏览”行为,引领浏览器全面进入个性化定制时代。同时,他透露,目前国内浏览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搜狗高速浏览器将通过一系列新产品与新功能的发布,在浏览器品质上进行提升,并提供差异化服务,在2011年全面发力。

  可以看到,进入2011年,浏览器市场一片火热,除了微软、火狐、搜狗,国内互联网巨头盛大、百度也在酝酿推出自己的浏览器产品。各家巨头纷纷发力的背后,与浏览器作为互联网流量入口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重视有关。

  对于浏览器的入口之争,胡延平认为,“大家都在争夺平台,争夺互联网的入口。尽管互联网的App化过程比较明显,但基于Web的互联网入口和虚拟的OS,以及App平台都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浏览器其实就是一个操作系统,而Web开发工作者就是浏览器操作系统上的应用开发者,这个数量级正在不断上升。”王小川表示,未来浏览器将成为Web平台最重要的入口,并通过多种应用为网民提供很多的使用体验。据透露,搜狗浏览器正在积极寻求与其他互联网公司合作,将搜狗浏览器平台开放给各厂商的产品,从而实现产业链共赢。

  王小川说,目前北京高校80%的学生都在使用搜狗浏览器,因为搜狗一直在进行本土化创新,在开发产品上,更注重贴近用户端的需求,如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虽然目前中国互联网公司并没有去做浏览器的引擎,但不代表没有创新和技术,与现有引擎如何更好地衔接,有很多技术细节要处理。就好像没有飞机引擎技术,不代表不能制造飞机,相反要通过许多技术手段来让飞机飞得更快。”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