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推进教育国际化 20所学校将开展双语多语教学
bet36体育备用;-02-06 10:50:00
武汉市教育局
作者:

  各区教育局、市属大中专院校、局直属有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武汉市推进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bet36体育备用;—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本区域(单位)相关工作规划(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相关工作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我局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联系。联系人:董亦频,联系电话:65608593。 

  武汉市教育局 

  bet36体育备用;年2月1日 

  武汉市推进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 

  (bet36体育备用;—2020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武汉市推进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顺利推进,完成预期目标。现将过去三年的工作做简要总结,并制定本计划,对bet36体育备用;至2020年的工作进行部署。 

  一、武汉市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1.中外合作办学成效明显。江汉大学和武汉商学院等市属高校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5个,全市共有12所省级示范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另有武汉英中(培训)学校1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占全省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总量的三分之一。 

  2.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序发展。现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419名外籍学生在武汉长江国际学校、武汉枫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武汉法国国际学校等3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就读,已形成“立足武汉、辐射湖北、服务华中”的新态势。 

  3.海外友城教育交流形成特色。2015年,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首次走出欧洲,在市第四中学顺利举办,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各级官员齐聚武汉。同年,我市邀请11个海外友城的22名高中学生在市常青一中交流学习3个月。2017年,来自18个国家共73名师生参加了在江汉大学举行的国际友城青少年艺术和武术夏令营。 

  4.中小学多语种教学结出硕果。全市共有5所中小学开设德语二外,5所中学开设法语,武汉外校、武大附中开设了西班牙语,市十四中于2016年恢复俄语教学。 

  5.国际理解教育影响力稳步提升。以中英校际连线、中美千校携手、德中同行等项目为载体,已有200多所市属学校与390所国外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 

  6.市属高校国际合作刷新记录。近年来,江汉大学国外长期专家聘请量稳居湖北省属高校首位并率先聘用外籍院长,于2017年成功获批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重点引智项目。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连续两年承办我市海外友好城市?—乌干达恩德培市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获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称号。武汉商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依托学校特色专业,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7.汉语国际推广持之以恒。武汉外校、华师一附中等校积极选派优秀汉语教师赴境外孔子学院(课堂)任教,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汉外校、江汉大学作为汉语推广基地为在汉的300多名外籍教师免费开展汉语培训。 

  我市教育国际化工作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国际化在学段、区域、项目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合作交流的实效体现不充分。二是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市属高校招收国际学生数量不多、生源地及专业分布不够多元。四是部分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外事工作部门不够健全,工作人员不稳定,外事能力建设有待加强。五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布局和规模上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二、推进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及《关于做好新时期湖北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各级各类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对外开放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坚持对外开放,推进人文交流,引进优质资源,不断提升我市教育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落实《武汉市国际化建设工作方案(bet36体育备用;—2020年)》和《武汉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有关发展任务,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体系基本形成,努力成为中部地区国际教育中心。创建10所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学校,支持20所学校开展双语授课或多语种教学试点,每年新增30对友好学校,国际理解教育深入人心;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5个,推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建设,各类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序落地;着力打造“留学武汉”品牌,平均每年吸引100名国际学生来汉学习,来汉留学质量稳步改善;力争在国外设立1家分校和1家孔子学院(课堂),教育援外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更有成效。教育对外开放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得到提高,武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得到提升,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主要措施 

  (一)深化国际理解教育 

  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加强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依托友好城市关系,以友好学校结对为基础,以中英校际连线、中美千校携手、德中同行、中日小大使、国外中学生来汉访学等项目为载体,推进交流合作。鼓励中小学开设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编制校本教材,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学校按照现行政策,有序做好对外交流访问工作。 

  (二)加强海外资源引进 

  1.引入世界知名教育机构。完善配套政策,多渠道吸引国外知名高校、教育科研机构、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到武汉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项目合作。 

  2.引进优质课程资源。支持市属高校引进国际优质课程和学术数据库;鼓励职业学校引进、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支持中小学吸收国际先进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材设计和评估体系,在师资等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开展多语种教学实验。 

  3.引进优秀外籍教师。发挥“四大资智聚汉工程”优势,积极聘请优秀外籍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吸引国际高端人才与学术团体参与科研、教育教学等活动。 

  4.引入教育质量标准。支持参与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引导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对接;鼓励市属高校扩大与国外高等院校在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方面的合作。引进国际考评机构落户武汉。 

  (三)实施留学武汉计划 

  设立“留学武汉”政府奖学金,鼓励友城学生来汉留学,支持市属高校建设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外语授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面向国际学生的特色学科、品牌专业,提高国际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健全国际学生管理服务机制,优化留学服务通道,改善生活设施,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留学服务水平。 

  (四)拓展中外合作办学 

  1.鼓励市属高校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支持市属高校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开展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建设1~2个高水平国际联合实验室、科研协作平台或产学研基地,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促进高端学术合作。 

  2.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国际化。支持职业院校与国外知名院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资格标准、专业课程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对接国际先进课程体系。引进高水平专家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3.支持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联合发展。指导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科研协作体,共同提升办学质量;规范现有公办高中阶段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强评估和管理,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民办高中阶段学校引进国际课程,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4.推进校长教师海外培训和学生海外实习研学工作。依托有关国际合作项目,有序推进校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支持市属高校和职业院校选派优秀学生赴海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短期学习和实习;支持中小学开展海外研学交流活动。 

  (五)发展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优化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区位布局、学历层次和国别分布。鼓励世界知名教育机构来汉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力争在外籍人员子女聚集区开设新校。支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与我市中小学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 

  (六)推进教育海外行动 

  1.支持汉语国际推广。加强汉语推广和中华传统文化基地建设,支持各类学校参与孔子学院(课堂)建设,鼓励中小学教师担任汉语志愿者。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广汉语,讲好中国故事。 

  2.推进开展境外办学和教育援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市属高校开展境外办学、与当地高校合作办学或开展培训;支持市属高校、中小学根据政府工作需要参与国外教育援助工作。 

  四、政策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对教育国际化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方案,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加大政策扶持 

  各级教育部门要统筹资源、健全机构,切实加强教育国际化干部队伍建设;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教育国际化工作;要制定政策,支持师生赴海外学习培训实习。 

  (三)优化监管评估 

  要依法加强对教育国际交流的管理监督,切实维护交流合作秩序以及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将推进教育国际化相关指标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适时启动专项评估。鼓励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研究、咨询与评估。 

  (四)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教育国际化政策、措施与成效,充分展示武汉教育开放发展的最新成就。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