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医学部:六个“一等奖”是如何炼成的
走进彭芳老师的备赛室,映入眼帘的是厚厚的教案,满目琳琅的论文资料和文件夹,“我正在备赛青教赛国赛,希望能拿个好成绩”。
彭芳是长江大学医学部6个“一等奖”之一。从2014年至今,该学部陈晓光、费杨、杨飞、彭芳先后在湖北省青教赛和教创赛中斩获6个一等奖,成为教学竞赛领域佼佼者。
他们用汗水和坚韧,让医学部成为校内闻名的教学名院,也为教书育人写下不一样的青春注解。
初心
2006年11月,在湖北省高校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中,刚入职的陈晓光观摩了一场学校组织的青教赛。生动的语言,清晰的逻辑,丰富的案例……举手投足之间,参赛教师的教学风采深深地印在了陈晓光的脑海里,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他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讲课也可以讲这么好”。
陈晓光在医学部主要教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临床技能实训》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都具有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理论与临床高度融合,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程教学与医患需求结合不够,临床上先进检查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不够,在校评价与在岗评价动态衔接不强等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他。因此,陈晓光下决心要解决医学类课堂的“痛点”,探索出一条教学的有效途径,整体推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他积极探索了“以问题和案例为基础的导学式”的教学模式。
为了将此教学模式落到实处,陈晓光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医院搜集典型病例。为建立适合课程教学的案例库,他把在不同地市工作的同学和学生麻烦了个遍,直到拿到相应的案例才肯罢休。
有一次,为了找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影像病例,陈晓光跑遍了荆州的各大医院,没有找到。他就到武汉继续找,直到在武汉市儿童医院获得了大量的病例才松了口气,痴痴地笑了。这件事后,同事和朋友都开始称呼陈晓光为“痴人”。
为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他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放射科进行临床实践和技能实训,让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就可以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2007年至今,一届又一届学生,迎来送往间,他一直坚持着做好这项工作。虽然占据了他大量的课余时间,但他说,坚持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及早“感受医生、感受患者、感受医院、感受社会”,这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对生命、健康的理解,对前期与后续课程的贯通可以奠定必要的基础。
2014年,经过8年历练的陈晓光通过校赛选拔,被学校推荐参加湖北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参赛是展示学校青年教师形象的机会,是对我个人教学能力的检验,我希望在比赛中学习其他选手的先进经验,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8月,陈晓光成功斩获理科组一等奖,成为医学部第一个一等奖。
此后,医学部的教学竞赛获奖进入了“开挂”模式。bet36体育备用;年至今,医学部连续拿下了5个教学竞赛一等奖。而每一次备赛中,都少不了陈晓光的身影,他总会毫无保留地将参赛经验与心得倾囊相授,“我是在团队的帮助下成长的,我要把这种团队精神传承下去”。
“我是生物学专业毕业的,临床经验比较匮乏。在陈晓光院长和费杨老师两位获奖者的激励下,我就主动报名参加了教学竞赛”,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获得者杨飞认为,教学是安身立命之本,参加比赛有助于提升个人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
令其他老师没想到的是,2022年3月,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陈晓光又报名参加了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再度荣获省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我是分管教学的院长,除了突破自己外,我想给全院老师做一个示范引领,激励更多的老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就在陈晓光再次参赛后的第二年,费杨再次报名参加了第四届湖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从1月接到参赛通知到4月20日参赛,在近四个月的时间里,费杨只休息了一天半的时间,其中一天出差,半天陪儿子过生日,但是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循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医学部青年教师们正在教学创新的赛道上,用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与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为学生们树立榜样。
夺冠
什么是一门好课?怎样教好一门课?杨飞认为,“首先要热爱,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讲好课程中的科学家精神”。
2020年,杨飞报名了参加湖北省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大家注意,‘立德树人’上升到这届青教赛评分标准的首位了。”收到参赛通知后,杨飞团队反复对照往届评分标准后做出精准判断,立马抓住了赛事的新变化,决定在变革点上做出亮点。
充分考虑到《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实践性强”这一特点,杨飞团队将以往在“下临床”中所积累的生动案例筛选后整理成库,再与授课内容充分结合,既方便学生理解课程,又为学生传递“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等职业精神,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如何在众多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彭芳认为,自己能够获奖是因为通过所讲授的课程《儿科护理学》,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学生的“案例嵌入式”高阶教学模式。
翻开彭芳《儿科护理学》教案,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学情分析、教学创新、教学实施策略等教学要点。课前,她会让学生线上对课程进行预习,通过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做好学情分析,梳理共性问题,做好教学设计。课堂上,以若干个案例为基础,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案,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则根据学生课中讨论、汇报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反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上述系列做法,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挑战却又趣味不断,学生既掌握了课程内容,又深刻领会了探索过程。
除了课程本身的“硬核”和学校相关部门领导支持外,彭芳认为每个参赛者背后的团队是夺冠的重要因素之一。成立专业指导团队迎战青教赛,是医学部一贯的做法。自陈晓光参赛以来,医学部的青教赛团队规模逐渐扩大,人才组成也更加多元。团队既拥有经验丰富的前辈,也包含共同进步的“新鲜血液”们。
“备赛时间紧,周红老师常常饿得顶不住了才去吃饭,她觉得吃饭太耽误时间”“早晨五点多钟就收到了任伯绪院长发来的课程总论口诀,原来他思考了一个晚上”“交材料的前一天,陈晓光院长都会陪着我们会议室熬一个通宵,帮我们反复修改PPT,完善材料,全程参与每个环节”……在竞赛指导团队中,除了医学部的教师外,还邀请了徐大海教授、程庆华教授、张文英教授、潘友刚教授、易洪潮教授等多个学院专家学者参与支持。从选题的确定到课件的制作,从课堂板书的书写到大赛最新动态的跟进,他们用清单列得清晰明了,确保做到备赛过程环环相扣,万无一失。
有人说,像这样6个“一等奖”的荣誉集中在一个学院,在全省高校中也是凤毛麟角的。的确,能为教学做到如此,这背后有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有多少让人肃然起敬的情怀和坚守。
反哺
获奖的青年教师们做出了相同的青春选择,收获了不同的人生价值。他们用劳动和付出书写青春无悔。
在医学部浓厚的教学比武氛围下,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潜心教学、力争上游”的教学风气。“后续我也想报名参加校内选拔赛,争取拿到参加省赛的资格,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刚刚荣获学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的齐小伟说。
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眼中有光了。当课程结课时,每个人都成为这场学习比赛的“赢家”,正如2021级学生赵树萱所说,“彭芳老师的课堂上,师生交流多,案例多,提问多,同学们没有打瞌睡,玩手机的。不仅能学到很多的学习方法和专业技能,还能了解课程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让我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学习。”
“学生们每次课前都会抢座位,大家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质量、学习效率显著提升,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这就是费杨最乐意看到的场景。她认为,竞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名次,获奖固然可以为学校争得荣誉,但竞赛成果的转化才是每个获奖教师应该思考更多的地方。
在“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的指导思想下,医学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竞赛、实践实习也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临床医学执业医师通过率长期位列省属高校前茅,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通过率稳居全省第一,学生“天使健康行实践团”、天使健康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先后受团中央表彰。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泰山杯”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学生(本科)实践技能大赛、中国大学生医学生技术技能大赛、湖北省大学生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技能大赛等省部级以上竞赛中获奖150余项。
“长大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岗位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荆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刘四斌这样评价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医学部,60%以上的毕业生都成功应聘到三级医院工作,而在影像学专业,这一比例达到了80%。
看到学部师生们昂扬奋发的状态,医学部常务副部长龚权认为,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中,老师们锐意进取,让教赛融合式的教学发挥了更大的育人作用,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活力。未来,他希望更多老师不断推动教学创新,为培养更多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医学生而不懈奋斗。(通讯员:杨云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