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0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培训班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
2020-12-22 15:48:00
作者:

    1217日至20日,2020年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培训班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顺利举行。本次培训是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研究院首次举办的课程思政培训。

2020年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培训现场  

 

    本次培训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精神,全面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培训由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研究院主办、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来自湖北省中、高职院校的60余名学员齐聚一堂,共同交流研讨课程思政建设。

高度重视  周密部署

    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研究院副院长、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李洪渠,对本次培训班高度重视,多次专门批示并亲自审定培训班工作方案,对日程安排、报告主题、学习方式、学习纪律等进行周密部署,提出严格要求,指出要不惜任何代价把本次培训班办好,要邀请知名专家授课,确保参训学员收获满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李洪渠在开班典礼上致辞

 

1218日,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开班典礼上,李洪渠发表了启人深思的致辞。他指出,在岁末大忙季节,各中、高职院校选派人员来参加本次课程思政培训班,共同研究课程思政建设,非常不容易,各学校教师的学习精神让人感动。

    李洪渠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提出了十个观点。他指出,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靠质量,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注重全面质量,因此培根铸魂的课程思政会越来越受重视;每位教师都要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来,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每门课程都有思政元素,需要老师去挖掘、展现;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好的老师才能真正得到学生尊重,才能让学生终生受益;教师的育人水平需要培养、开发,需要政策、机制支持;课程思政建设方法非常多,要注重润物无声,不能生搬硬套;教育部对课程思政非常重视,预计课程思政的相关改革即将展开;教育部出台了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指导意见或指导纲要将会随之而来,希望全省各职业院校联合起来,助推湖北省职业院校在课程思政方面走在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从开班之前的指导、下发通知,到对培训安排的审核,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研究院对本次培训班给予了全程关注和大力支持。在18日的开班典礼上,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研究院院长、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蒋晓明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他强调,近年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推进思政课“三教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打造了“匠心中国”思政创新品牌,不断提升思政工作成效,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为全国课程思政研究院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素材和资源。

多方联动  精心部署

为了做好本次培训,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继续教育与培训处、教务处、双创学院、信息化办公室等多部门联动,层层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次培训形式灵活、课程紧凑。在18日上午的课程安排中,受疫情影响,居住在成都的四川大学原副校长、本次培训班讲座专家石坚教授无法到现场授课,经培训班工作组商定采用线上直播授课,授课当日,吸引了除培训班现场学员之外的200余名教师进入会议直播间听课,授课超出预期效果。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员们收获更多,本次培训早、中、晚都安排了课程,聘请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校的知名专家授课。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决赛现场  

 

培训班学员参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双创协同教育中心  

 

    本次培训环节别致、衔接顺畅。在课程设计上,本次特别加入了一个环节——观摩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决赛。19日下午的决赛精彩纷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1支参赛教学团队,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貌,观摩决赛的全体培训班学员聚精会神,不少学员掏出手机全程录像,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环节;在19日晚上的课程中,加入了参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双创协同教育中心的环节,夜幕下的双创协同教育中心温馨、温暖,让学员们放松了身心,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次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民战“疫”本就是一堂思政大课,本次培训班专程安排了参观“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环节,让学员们感受抗疫过程中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不少学员在参观过程中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有学员表示,抗击疫情过程是一个课程思政教学富矿,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挖掘、提炼总结。

名师名家  内容丰富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名师、名家为学员授课,内容丰富、指导性强。

四川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石坚教授作线上直播讲座 

 

四川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石坚教授,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作题为《立德树人 润物细无声:课程 思政 育人》的主题讲座。他指出,高等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教育的关键课题;高职院校是最接地气的高等教育,在教会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他强调,加强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主要落脚点,育人出自细节中,在高等教育中,老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育人是第一责任,要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学生成长。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韩君华作专题讲座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兼本科生院副院长韩君华带来题为《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人才培育使命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题讲座。她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课程思政要做什么、如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为基本框架,抽丝剥茧、层层深入,阐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韩君华提出,课程思政重在观念转变、重在师德风范、重在内容融合,不能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课程思政,更不能简单照搬思政课的概念,要做到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曹敏惠作专题讲座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曹敏惠,多次获得全国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她以《有机化学与课程思政美妙的化学反应》为题,详述了自己在教授专业课《有机化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指出做好课程思政,先要做好课程建设、做好教学改革、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曹敏惠强调,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而言,设计为王,要确定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方向、根据课程特征选择合适的元素。曹敏惠分享了自己在具体章节中的教学案例设计思路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得到学员一致好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世峰作专题讲座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世峰作《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如何有机结合》专题讲座。陈世峰指出,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要做到教师团队化、内容开放化、形式专业化,其中,教学形式专业化需多学科支撑、教学内容开放化需要多学科共建、教师团队化需多学科合作。陈世峰强调,走不出思政的思政不是好思政,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新闻、艺术等学科的技术支持,思政课需要与多学科联手探索建设的新形式,各学科也可以探索短视频等思政育人新形式。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聂钟鸣作专题分享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2019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匠心中国”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聂钟鸣,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法及应用——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主题讲座。聂钟鸣指出,课程是传授知识、培育技能、思政教育的载体,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聂钟鸣结合自己在国际市场营销等日常教学中的案例设计,分享展示了自己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及方法。

学员感慨  反响热烈

本次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培训班,是一次高质量、高强度的培训,从早到晚的学习,不仅没有消解学员们的热情,反而激发了学员们的昂扬斗志。64名学员无一缺勤,上课期间认真记录、积极互动,不少学员全程举着手机录音、录像,学习状态让人感动。

培训班学员参与教学互动  

 

来自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陈玉平感慨道,“自己酷爱职业教育事业,为事业奋斗了35个春秋,一直坚持用以德育人的心态对待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但从没像本次培训这样深受教益,尤其是听了华中农业大学曹敏惠副教授的讲座后,对如何让课程自然无形地融入思政、让专业课自然实现育人功能有了灵感。”她表示,自己多年的教师情怀和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追寻,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悟到了思路、方法和韵味。

来自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付景芳老师,在培训学习之余写了一系列诗词,以表达心中的感慨。她在《临江仙·武职大赛观摩有记》中写道:字字锦心多斟酌,分明思政高人。而在另一首《卜算子·武职培训有记》中,付老师写道:我从黄州来,君在江城驻。江北江南一水居,共历寒和暑。思政满课堂,指路开云雾。汤逊湖边大旗举,独步惊风雨。

首届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培训班结束了,这是结束,更是开始。正如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研究院院长、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蒋晓明在贺信中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以此为契机,湖北省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将会蔚然成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也将进一步发挥作用,承担更大责任,带动湖北思政教育水平大提升!(中国教育在线 党委宣传部 董豆豆 摄影 凡凯哥 肖佳旎)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