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州小升初全摇号新政待出 民办教育洗牌潮将至?
2020-03-10 12:37:00
时代财经

  “南湖一日游、萤火虫行动、摘葡萄活动……报名费200—400元不等,很多人参加。”一位小孩正处于小升初阶段的广州家长王先生告诉时代财经。

  这些五花八门的“活动”,实际上是小升初“密考”。

  很长一段时间,不少初中招生过程中,会通过校外培训机构组织考试选拔,这也迫使一些小学生四五年级就开始参加各种课外班,校外补课和“密考”之风盛行。

  王先生透露,自己没有带孩子参加过“密考”,不过也有所耳闻。“有一次我所在的‘密考群’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我问了一句考哪个学校,对方态度很傲慢,不让问,只给了一个入场券密码,让我带现金去现场交钱。”王先生说,考虑到350元也不便宜,地方偏远就作罢了。

  不过,最近一则公告的下发,很可能会彻底改变王先生所描述的这种局面。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其中提到,统筹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校100%小升初摇号、不得举办重点班、严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等,这也牵涉到了与之相关的各个利益方。

《意见稿》截图。图片来源:广州市教育局网站

  一位广州小升初的家长陈先生对时代财经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以前自主招生的方式好像都停了,我们只能等着摇号。”

  早就开始奔波自主招生考试的家长们此时则更加焦虑。一位家长表示,自己已经带着孩子参加了不少自主招生的考试,如今政策一出,此前的努力付之东流,“我家孩子还算好,参加的考试不太多。我身边有家长光是考试报名费就花了好几千,时间、金钱全浪费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政策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已引起各界广泛讨论。

  3月7日,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峰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新政策作用下,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盲目扩张,基本刹住车了,“义务教育阶段办民校,老老实实做公益做品牌就行,做产业投资赚钱的,门被关上了。”

  另外,统筹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和深化违规招生治理等政策之下,也动了不少校外教育机构的“奶酪“。多位家长向时代财经透露,《意见稿》出台后,不少培训机构的“密考群”消停了不少。

  从长远看,这些政策落地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但从当下看,许多问题依然不明朗:摇号怎么摇?政策是否有过渡期?民办教育产业未来前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月12日,《意见稿》征求意见将截止。此后政策还会有多大调整空间有待观察。可以确定的是,广州小升初正式出台的相关政策,会成为国内不少城市参照的样本。

  跨区招生被限制,民办学校遇拐点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3月10日对时代财经表示,过去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分类管理指导下,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较大,现在公民同招、摇号入学,那些靠提前招生选择生源的模式,对很多民办学校就不适合了。

  陈峰则指出,对于华美学校、广外外校这类15年或者12年一贯制的学校,冲击相对较小,只有初中部的学校,影响最大。“好生源对一所学校的教学成绩作用占到七八成,过去大家通过争抢优质生源,狠抓学生成绩,跻身优质名校行列。但新政策下,这样的老模式无法维持。新时代的义务教育名校,一定会有新标准。”

  陈峰进一步补充道,名校争抢生源,对整个教育行业的进步来说贡献力度不大。民办名校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发挥好生源以外的优势,比如积淀的教学模式、教师水平、学校管理、育人文化、薪酬机制等。

  除此之外,新政策中有关限制跨区招生的规定,也对民办学校影响颇深。《意见稿》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面向属地区招生,无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不得跨区招生,有寄宿条件且确有跨区招生需求的民办学校,跨区招生计划不超过总计划的50%。

  不过文件中的 “原则上”三个字也让政策多了一些想象空间:限制力度到底有多大?原则到底是什么?后文提到的“不低于总计划的百分之五十”又是否与前文所述“原则上”矛盾呢?那些担心“bet36体育备用移民”的学校是否会把广州以外的学生都拒之门外呢?这对于本来依靠市场生存的民办学校公平吗?这些问题的答案依然捉摸不定。

  不过,陈峰对时代财经透露,在这项政策的倒逼下,已经有学校在筹备寄宿。

  广州越秀区一位家长对时代财经表达了他的担忧,“一个区的好学校就几所,大家所填的志愿都差不多。越秀区已经算好的,公办优秀学校相对多一点,别的区估计更发愁。“

  “想法是好的,但更应该在师资力量上再缩小差距。”该家长指出。

  针对这项政策,陈峰也提出了他的建议,“从行业协会角度,还是希望跨区招生的问题不要‘一刀切’,要留有空间和余地。”

  陈峰认为摇号已经控制了招生大乱象,存量的民办学校此前在招生范围上没有限制,如果已经限定50%属地内招生,剩下的50%是否严格限定区域,值得慎重审议。“毕竟民办教育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补充性的特点,应该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更大的空间。”

  在陈峰看来,民办教育存在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各区域发展不均衡,“政府可能有意淘汰些多余的、低水平的民办学校。”至于50%属地招生后,政府扶持的政策后手将如何跟上,陈峰表示目前还没有听到风声,不过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都是“钱随人走”。

  此外,陈峰也提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交融加深,跨区招生对“非穗籍”学生限制后,可能会出现港澳台和外国学生的择校问题,对于以“国际化”为办学特色的民办学校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3月5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2020年工作思路》,提出在国际教育方面,探索新型国际特色学校(学生不限国籍),争取每个区至少布局1所;推动实验效果较好的学校转型为中外合作办学。

  陈峰认为,深圳的做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密考”消停了,校外培训乱象被遏制

  早在去年6月,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就对招生考试制度进作了明确规定。其中提到,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

  可见,广州市教育局这次颁布的《意见稿》,是对中央政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细化。陈峰在接受采访时对时代财经表示,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追求公平,过去的一些教育生态并不健康,“广东很多学校,在旧模式下,不少以文化课、奥数、竞赛等为主的培训机构对招生的涉入很深,家长孩子们为了准备五花八门的考试,非常痛苦。”

  而全面摇号政策之后,民办学校没有了提前自主招生的权力,家长和学生也不必提前奔波各类考试,只需按照政策填报志愿和参与摇号。

  一位家长对时代财经表示,政策最大的好处是打击了一些投机取巧的机构。该家长提到,自己所在的一些“密考”群,这几天已不再更新考试信息,也停止了教辅资料的售卖。

  短期看,新政虽然让不少提前筹备各项考试的学生白费了功夫。但从长期看,它对教育生态将起到规范作用。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招生的“这块肉”,无法继续“啃”下去。

  陈峰提到,从政府的文件来讲,趋势是不鼓励文化课超前学习,而是音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培养,“老的招生套路弊大于利,新制度从整个教育方向来看是正确的,但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各大培训机构对新政策又如何看待呢?时代财经联系了数家校外培训机构了解详情。

  精锐教育总裁柯金书对时代财经表示:“我们小学业务主要是素质类和语言类课程,初中才主要做学科类文化辅导,另外小学文化类业务占公司整体业务比例较小,所以影响并不大。”

  好未来相关负责人透露,现阶段好未来做了很多公益项目,暂时没有相关文化课业务的调整。“我们并不做密考,公司有红线要求,违规的事情不能做,一些小机构可能会投机,正规大机构这样做太不理智。”

  新东方公关负责人则表示,公司并未关注有关小升初的新政策,新政策暂时未对公司产生影响。

  大势所趋,民办教育的未来在哪里?

  小升初的讨论背后,牵涉的是民办教育产业的发展问题。

  民办教育发展初期,是对公办教育的补充,经历几年市场化的发展,尤其在2017年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后,民办教育逐渐成为重要力量。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民办学校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民办教育办学经费从2007年的80.93亿增长到2015年的187.66亿,翻了一倍,预计2020年民办学校办学经费突破400亿。迅速增长的经费规模也体现了民间资本对民办学校的青睐和投资热情。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陈峰向时代财经介绍,市场化之下,自主招生、自主收费、自主课程和自主管理是民办教育赖以生存的“四根柱子”,随着相关部门出台各项政策,民办教育逐步统筹规范化管理,部分民学恐遭遇“寒冬”。

  一旦全面摇号政策落实,民办学校无法自主选拔生源,部分倚重提前招生选拔生源的民办学校优势将被削弱。

  陈峰表示,2020年,民办教育产业将进入“洗牌期”,民间资本或出现退潮,“投资者还想进入民办中小学,如果不是为了做公益和品牌,那就不要做了。”

  在熊丙奇看来,民办教育的意义在于差异化选择,“公办民办应该形成有益竞争。”

  提到民办教育发展拐点问题,陈峰说,“民办教育的法规、政策导向大势所趋。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老老实实做公益,想投资赚钱的不能碰,基调不对。”

  熊丙奇也表示,民办学校往后要把精力放在提高教育质量,树立教育品牌上,办出有特色的模式,促进教育多元化发展。作者:时代财经 付丹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