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服务乡村振兴,广州大学南粤古驿道产学研实践基地教学成果再获殊荣
2020-12-29 14:07:00
广州大学
  中国教育在线讯 日前,广州大学广东省文化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南粤古驿道产学研实践基地)(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的教学成果《古驿道之家——乡村建筑遗产活化设计》(以下简称《古驿道之家》)获2020年度全国城乡建成遗产保护优秀学生设计作业评选活动建成环境修整类二等奖。此前,在2019年度全国城乡建成遗产保护优秀学生设计作业评选中,广州大学南粤古驿道研学项目获三项奖励,其中毕业设计“破界”获得建成遗产保护利用及更新设计主题三等奖,“围屋记”、“庆典记忆”获优秀奖。
图为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资料图)

  深耕产学研闭环模式

  自2019年1月,研究中心正式挂牌以来,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和支持下,依托粤赣古道(连平段)开展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科研教学实践。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邓毅介绍:“研究中心致力于探索开展“古道学”视角下建筑遗产活化理论研究与实践,特别关注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动因的古驿道结合文化遗产如何进行活化与利用。经过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科研驱动、教学深化、实践落地’的较为自洽的闭环模式,正处于螺旋上升的过程。”  

  据了解,广东省文化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南粤古驿道产学研实践基地)是由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共建,并吸纳了中国香港、意大利等院校的专家力量。该研究中心主任蔡凌副教授介绍,在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2019年以来,研究中心已多次组织学院师生赴实践基地进行基础调研、建筑遗产活化政策宣讲,并联合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研究团队对南粤古驿道建筑遗产进行基于H-Bim(heritag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历史建筑信息建模)技术的信息采集;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行的课程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等活动,先后有一百多名境内外师生参加了与古驿道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

  图为研究中心向何新屋所在地村民介绍何新屋保护利用规划设计方案。(资料图)

  图为国际课程。

  同时,研究中心还组织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围绕河源何新屋的保护利用问题,开展保护发展规划与建筑遗产活化方案设计,并对当地村民进行政策及设计方案宣讲,切实推动建筑遗产活化等实践工作,服务乡村振兴。

  开创河源何新屋活化新路径 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及社区治理的典型样板

  据设计团队毛锐、孙会梅介绍,《古驿道之家》方案以河源连平何新屋客家围屋为基地,研究传统建筑材料与营造工法,通过实践探索古驿道对遗产活化的激活和推动。该方案设计历时半年,于今年3月最终形成,并得到了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具体指导。

  何新屋位于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油村,是一座客家半圆形围龙建筑,已有350余年历史,今仅保有最古老的四围。同时,何新屋还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旧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契约文化、客家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方案通过对大湖镇多维度的前期规划调研分析,结合建筑遗产与古驿道的互动关系,从激活社区公共空间、延续历史风貌记忆、丰富社区基础设施等切入点进行了活化设计探索。设计充分尊重场地历史信息,在完整保留场地原有空间格局、留存遗迹和树木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和植入部分结构体系,打通了原来狭小分隔的建筑内部空间,创造出流动多变的空间体系,更好地适应建筑转变为研学展示、旅游服务、社区服务的多种复合功能。

  图为总平面图。

  图为立面图。

  图为节事活动场景。

  图为研学活动场景。

  图为二层空间效果图。

  图为多功能厅效果图。

  图为《古驿道之家》一期方案设计实体模型。

  “我们在何新屋的整体活化利用上已经运用了‘渐进式规划和负面清单管控’,把何新屋分为四个等级区域,有核心区、外环区等,其中《古道之家》方案涉及的范围是第四等级区域,可以进行一些修缮、改造以及产业的植入。”蔡凌介绍。

  邓毅表示:“我们希望借助这个方案,把何新屋打造成乡村振兴及社区治理的典型样板,也是古驿道高质量的游客中心、宣传中心,成为古驿道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及一张闪亮的名片。”

  据了解,何新屋的活化利用得到了省市县镇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省自然资源厅曾多次调研了解、协调推动何新屋活化利用工作,河源连平有关部门及当地村民组织积极配合推进,设计方案得到了各方认可。出于保护原建筑、拓展建筑空间、确保材料质量、减少现场开工、方便配套构件等考虑,该方案采用新型现代木结构,当前,研究中心正与当地部门积极沟通项目实施的相关问题,争取早日促成作品落地。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彭野 广大宣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