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广州南国书香节主会场掌声雷动,当象征着1亿册销量的璀璨数字在大屏幕上亮起时,千余名读者共同见证了中国原创童书的历史性时刻——《大中华寻宝记》累计销量突破1亿册。这场由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指导,江西出版传媒集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主办的“从1到1亿册的寻宝奇迹”荣耀庆典,不仅是对一部现象级童书的礼赞,更是中华文化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的生动写照。
十年耕耘:从纸上乐园到文化IP
庆典现场播放的回顾短片,带观众回溯了这套书从2012年问世至今的成长历程。十余年间,《大中华寻宝记》以漫画为载体,将祖国各地的地理风貌、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编织进悬念迭出的寻宝故事中,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走遍”中华大地。正如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致辞中所言:“这套书用孩子最易接受的方式,完成了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是少儿出版‘守正创新’的典范。”
如今,这个起源于图书的IP已形成涵盖影视动漫、数字阅读、文创产品、文旅研学等多业态的产业矩阵,先后斩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版权最佳内容创作奖等多项荣誉。江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维国在欢迎辞中表示:“1亿册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集团将继续支持IP深耕创作,为孩子们奉献更多精品。”
作者心声:以书为媒的文化接力
作为“大中华寻宝记”IP创始人,著名漫画家孙家裕的出场引发全场小读者的欢呼。“这1亿册的背后,是千万双渴望了解中华文化的眼睛。”他动情地说,自己始终记得创作初衷——让孩子们在趣味阅读中亲近传统文化。
他说:“1亿册的达成,最根本的动力来自读者的热爱和支持。”他还举了两个“忠粉”的例子“一位因为看了他的书,对科技产生兴趣,考上重点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另一位从小看《大中华寻宝记》,毕业后还应聘到他的公司任插画师。孙家裕说,这跟印度诗人泰戈尔《用生命影响生命》写的一样,现在的他,希望“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自己。”
他希望所有小读者都能因为这道“光”,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活动现场,两位小读者的分享印证了这份初心的力量:五年级的李芊悦因《云南寻宝记》迷上民族非遗,四年级的俞承恩则通过《陕西寻宝记》对秦始皇陵产生浓厚兴趣。
小记者专访孙家裕老师
庆典后的专访中,孙家裕与来自南国书香节的小记者杨佳沛、雷越甯展开了亲切对话。
因为书成了“忘年交”
2025年8月16日,南国书香节期间,我带着多年“寻宝迷”的情怀有幸专访了《大中华寻宝记》作者、著名漫画家孙家裕老师。作为该系列图书的忠实读者,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迷上了《上海寻宝记》,尽管当时有些字认不全,但书中寻宝少年队阻止司徒英俊盗取文物的情节让我深深着迷。至今,已读完《大中华寻宝记》和《寻宝记神兽发电站》共48本。
采访中,我向孙老师提出了多个问题。当被问及神兽设计灵感时,孙家裕表示灵感源于中华文化和小时候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只小狗。他认为神兽作为中华图腾,蕴含着强大的能力和智慧,可以很好地呈现中华文化;同时神兽也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忠实伙伴,就像在童年时曾陪伴他成长的小动物一样。
谈及编辑出版《大中华寻宝记》的初衷,孙老师神情郑重地说:“我是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中华文化。”他举例说,很多人知道上海简称“沪”,却不知其源于渔民使用的竹编捕鱼工具“扈”,后因“扈”字笔画繁复才简化为“沪”,“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对于《大中华寻宝记》出版后带给自己最大的感受,孙老师认为是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他亲切地表示:“像你这样,还有很多人因为这本书与我成了忘年交,这是最令我欣慰和受鼓舞的事。”
——小记者 杨佳沛(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本原小学五年级)
在专访中掌握了写作文诀窍
活动后,我和小记者杨佳沛在休息室专访了孙家裕老师。刚开始,我激动得说不出话,孙老师鼓励我:“不怕,大声点。”
我问他:“你写书这么厉害,小时候是不是语文课代表?”他说:“我语文真的很厉害,不仅是语文课代表,还是学校的演讲队代表。”
我又问:“那你的作文是不是很棒?有什么秘诀吗?”他回答:“当然有啦,我告诉你啊!我一开始也不喜欢写作文,但老师要求写,我每天就写一些东西交上去。后来,我觉得可以写多一点,于是开始写一些细节。细节写得越来越多后,我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他还补充说,“平时除了多练笔,多阅读也能提高作文水平。”
我还问孙老师:“这两年南国书香节你都来广州,广州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他打趣道:“同一时间,我工作的地方——上海也是正在举办书展,为什么我会舍近求远来广州?因为广州有可爱的你啊!所以我要来见见你们。下一本新书我写的是泉州,到时可能会再带着新书来见你们哦!”这句话把我乐坏了,我一定继续追更寻宝记。
作为一名地道广州人,我还教了孙家裕老师粤语,他主动要求学“寻宝记真棒”粤语的说法,我告诉他是“寻宝记好劲”,另外也教了怎样用粤语念他的名字。这次难忘的采访就在如此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结束了。
——小记者 雷越甯(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四年级)
编辑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