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翻译资格考试特点及备考建议

http://en.jybest.cn  中国教育在线  潘波  2007-02-26    

 

  特别提醒:科学填报志愿比取得好成绩更加重要。考试结束了,尽快估分选大学、确定志愿吧。请点击这里,帮你解决!

走近翻译资格考试

  在翻译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价高质量,低价低质量,无价无质量。”据统计,目前在政府部门、国企的专业机构担任全职翻译的各类人才大概有6万人左右,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家对翻译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尤其是中译英和小语种翻译及高水平的翻译和定稿人员。

  而在现阶段,中国的翻译行业还没有专门的权威机构来管理,没有专门的法规来规范翻译市场。笔者从bet36体育投注考试院了解到:目前仅北京市就有800多家翻译公司,除了新华社、外交部、中国外文局、中央编译局、中国对外翻译总公司等正规翻译机构外,翻译市场上存在大量不规范的翻译公司,一间屋子、两张桌子一拼,找些临时人员兼职就能开张。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翻译行业迫切需要一个标准对其进行衡量和规范。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副主任卢敏认为设立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规范翻译市场,实施翻译专业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建立国家翻译标准,引导翻译教学。

  2007年报考人数将创历史新高

  一些数据很能说明翻译考试的发展历程。

  翻译考试自2003年开考至今,已举行8次考试,有5000多人获得翻译资格证书。从2003年首次考试的1682人报考,2004年开设法、日文翻译考试,5000多人报考,2005年1万多人报考,到2006年上半年开设阿拉伯语翻译考试,下半年开考俄、德、西语考试,共18000多人参加考试。据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估计,2007年5月的考试报考人数将突破上万人。

  很多台湾、香港地区的考生也在广州参加了这项考试。全国翻译资格考试网每天的点击量达上万人次,据统计,有来自55个国家的各行各业的人员访问过该网站。在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举办的日语翻译考试中,有5个日本人参考,其中2人通过了考试。

  权威性与广泛性铸就翻译第一考

  作为国家人事部主办、中国外文局组织和实施的一个面向全国的,国家级翻译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翻译资格认证的权威性。

  此外,笔者从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了解到,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独特之处是深化职称改革。过去获得职称必须通过评审,现在,如果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三级笔译或口译考试,就可以申请获得助理翻译职称。助理翻译是翻译专业系列初级职称。通过了二级笔译或口译考试,也可以申请翻译职称。翻译职称是翻译专业系列中级职称。

  与四六级英语考试不同的是,翻译考试面向社会,报考条件没有年龄、资历、学历和专业的限制。报考者可以选择考任何级别的口译或笔译的考试,获取翻译证书并申请相应级别的翻译职称。一个大学毕业生,无论是在国家机关工作、还是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公司工作,获得翻译证书后,都可申请翻译职称。

  在校考生需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备考

  从近几年的翻译资格考试报考人员来看,有1/3的考生都是在校大学生,一般说来,他们缺乏翻译工作所需的实践经验,如何弥补这个不足,成为摆在大学生报考翻译资格考试的首要问题。


  对此,有关专家给出建议,首先,大学生要重视翻译考试大纲,根据考纲要求和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从考生人数最多的英语翻译考试来说,在笔译的英译中练习时,可以在互联网上阅读国外书刊、报纸等材料,少而精,但需注意选材面要广,政治、外交、法律、贸易、科技、工业、农业等文体都要有所涉及,然后选一小段,根据自己所学的翻译技巧动手翻译。翻译后可找业界水平较高的老师、专家或外籍人士帮助核对、润色,对照高手的用词、句子结构、译法等,进行分析,找出差距,系统总结,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吸收别人的好的译文,积累翻译经验。中译英方面,专家建议考生可以找一些国内出版的外宣材料、中国出版的报刊、书籍,一般是反映中国国情、大政方针和改革开放成果的材料。练习笔译,一定要阅读大量中、英文素材,不光是阅读Time、Newsweek,听BBC、VOA、CBS、ABC等,更应多阅读中文材料。

  口译方面,和笔译一样,希望考生能扩大知识面,同时重视中文。建议考生通过现场录音、人机交流的形式来加强口译训练,注意语音、语调、语速。另外不要忽略在口译说中文时,一定要说标准普通话。

  报考方面,专家建议大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三级笔译或口译考试,研究生可以参加二级笔译或口译考试。

  来源:中共人事报

如有相关问题,可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外语电子周刊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