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专访 | 浙纺服职院校长郑卫东:与滨海时尚之都相融 与服装时尚产业同行
2023-10-20 09:31:00

  

  10月19日,2023宁波时尚节暨第27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启幕。

  在本届时尚节中,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纺服职院”)依托宁波雄厚的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带来数字时尚展、非遗文创周、旗袍动态秀等系列展示,打造了一场数字化、智能化、非遗化的时尚盛宴,进一步服务服装产业,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具有纺织服装特色的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体系,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东方滨海城市的发展。

  作为本届宁波时尚节的重头戏,由浙纺服职院和宁波文创港联合主办的特别版块“宁波非遗文创周”也于当晚开幕。本次的非遗文创周以“滨海印迹”为主题,以宁波金银彩秀、余姚土布制作技艺、红帮裁缝技艺等国家级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为基础,旨在挖掘和发扬宁波非遗文化,培育民族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

  启幕当天,中国教育在线记者就浙纺服职院27次深度参与宁波时尚节的经历,专访了该校校长郑卫东,听他讲讲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郑卫东

  记者:浙纺服职院始终坚持走时尚纺织服装专业之路,您认为多年来深度参与宁波时尚节,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有哪些重要意义?

  郑卫东:在今年的教师节期间,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来学校调研和慰问,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我们对此做了一个梳理,相信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今年已是学校第27次参与宁波时尚节,为宁波和行业产业服务的同时,极大推进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这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有三方面的意义——

  一是成为技术引领的高地,服务好宁波地方经济和时尚产业,提高学校纺织行业技术引领水平。具体来讲就是要特别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纺织服装的智能制造,另一方面是纺织服装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本届宁波时尚节中,在6号馆的“时尚数字”展区展示了我们校企合作共建项目成果,展厅名为“纺服时刻”。该展厅除了展示服装设计软件、面料设计软件、订单系统、场景设计、试衣设备、织造设备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外,还静态陈列了针织成衣服装、品牌电商、创意设计等作品。

  学校也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不断探索专业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比如学校与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3D服装设计应用与推广中心,模拟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设计,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了服装产业从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销售到品牌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提升,围绕着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和数字化发展,助力转型升级后的服装企业培养数字孪生与设计创新的跨界新型人才,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成为时尚服务的高地,通过举办时尚节、国际服装节、时尚秀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成多维度的时尚服务展示平台。

  比如说将学校打造成一个属于宁波时尚界的“金色大厅”,不仅面向年轻人,还要面向儿童、老人等不同群体,举办相关的服装秀、文艺展演、文化活动等,将系列活动“串”起来,让时尚、创新、设计等“活”起来,呈现一个开放性的时尚校园,体现专业的时尚服务和文化传播的高地。

  学校还积极服务宁波时尚名城建设,与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宁波时尚经济研究所,与宁波市社科院共建宁波市时尚研究基地,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师生的可持续发展等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为学生走上社会赢得先机,让每个人都成长成才,更好地发展。

  三是成为红帮文化研究的高地,通过服装设计和对时尚元素的运用,传承和发扬红帮文化和精神。在今年新生的开学典礼上,我给同学们上了“传承发扬红帮精神,共创共享美好生活”的开学第一课,传递了“敢为人先,精于技艺,勤奋敬业,诚信重诺”的“红帮精神”。红帮文化是我们学校独特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基因,历久弥新、永不过时,因此,我们要去研究其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并且发扬和传承下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记者:“非遗文创周”是本届宁波时尚节的特别板块,而且是由浙纺服职院领衔主办,其中的用意何在?

  郑卫东:对于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大家都表示要重视,但是怎么去做这是我们不断思考的。一方面,非遗文化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载体,而推进非遗文化能够实现我们现在常提到的“五育并举”。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能够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审美能力,提高人格修养,还能够通过对非遗文化和非遗技艺的认识和理解、传承和发扬,树立工匠精神,是德育和美育的重要实践平台。此外,非遗文化还能够与广义的劳动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相互促进。

  传承非遗文化,核心力量是年轻人,不论是作为传承人还是受众,非遗文化和技艺首先要抓住年轻人的眼球,让他们有兴趣,这就离不开创新,离不开时尚和现代,做到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我们要让“非遗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形成崇尚非遗文化的氛围,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一方面,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学校致力于非遗教育传承创新研究工作,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非遗文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利用宁波独特的文化土壤,我们积极探索“大美育”路径,组建“宁波纺织服装院非遗传承创新中心”,构建起以非遗传承创新为主线的服饰文化研究与实践传承体系。

  在“非遗文化周”上,学校策划推出了百人汉服游园会、十里红妆非遗秀、传统文化旗袍秀、少儿创意服装秀、儿童原创汉服秀等多项非遗印象动态秀,演示非遗技艺,树立匠心精神。不仅如此,我们组织植物染蓝印花布工坊、宁波泥金彩漆融创工坊、绳结艺术品工坊、皮雕非遗技艺工坊、金银彩绣活化工坊5个非遗工坊的教师团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为切入点,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时尚元素,将非遗技艺应用于现代生活,与时尚集市相结合,推出1000余件非遗展品,全方位展示宁波文化的魅力。

  无论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抑或是一个地方或者学校,它最终的核心竞争力聚焦的一定是文化引领,这是最持久的,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

  记者:浙纺服职院每年多层面、多维度、多角度参与宁波时尚节,承办多场展演活动,这种底气来源于哪里?

  郑卫东: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与宁波这座东方的时尚名城相融共生的,学校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的发展。

  第一个底气来源于办学多年的积累。办学40余年来,学校累计为行业和地方培养了6万名技术技能人才。

  第二个底气来源于专业链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是浙江省唯一一所以时尚纺织服装职业教育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是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最全的行业特色院校,是全国同类别专业体系最完整、规模最大、举办历史最长的高职院校之一。

  现有浙江省“双高校”高水平A类专业群招生专业,如现代纺织技术(智能制造)、数字化染整技术、环境艺术设计(软装设计)、纺织品设计(设计与贸易)、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与工艺(时装管理)等,还有教育部高职骨干专业2个,浙江省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专业2个,浙江省特色专业7个,浙江省优势专业3个,时尚类主体专业和支撑专业占总专业数的70%。

  第三个底气来源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认为,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三年来,学校建立博士人才引进基地49个,引进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1人,高层次人才25人,获全国技术能手7人,柔性引进中国服装设计大师、中国美院博导吴海燕等知名专家6人。

  第四个底气来源于校企合作办学。学校与雅戈尔、太平鸟集团合作开展服装新零售人才模式改革,我们主持的《标准引领、课程重构、真岗实战:依托头部企业培养新零售人才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了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国家教育教学领域最高奖项的历史性突破。这个奖项四年评一次,相当于高校教学界的“奥林匹克”,含金量非常高。

  2012年,雅戈尔投入1500万元与我们合作共建雅戈尔商学院,校企合作探索新零售人才培养改革。在合作中,企业全程参与办学,学校根据企业新零售人才需求和岗位分析,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推动课程改革,并把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学校基地供学生运营。

  十年磨一剑。这次获得的国家级一等奖的教学成果立足宁波地方优势产业,对接产业链人才需求变化,依托与头部企业合作,围绕新零售岗位群变化,率先开发了新零售人才培养标准,构建了“平台共享+模块共融+拓展自选”的递进式课程体系和“基地实操+公司实战+园区顶岗”的培养路径及多元评价机制。

  职业院校的发展要坚持产教融合,而且要始终如一,因为没有产教融合就没有职业教育。所以,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对于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实力,并且能够越办越好,是相当重要的。

  第五个底气来源于社会各界。高职院校的发展,少不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更多的企业、大师、专家来关注和参与,才会让职业教育的路越走越宽。(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频道;作者:陈显婷 王国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