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守正创新上好这堂课,应老师 “ 破圈 ” 了!
2024-03-20 10:41:00
杭州师范大学
  2019年的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批自觉对标“六要”标准,主动“破圈”的思政课教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师大特色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守正创新之路。

2021年,于志凌获评
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
主办的第二届“思政星课堂
——我最喜爱的高校思政课老师” 

2022年,顾青青获评
第三届“思政星课堂
——我最喜爱的高校思政课老师”
 
2023年
应维华、胡祎赟、张坤、顾青青、胡成恩
姜海波、方勇骏、徐敏、奚颖瑞荣获
——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模范教师 

近期,应维华参评第四届“思政星课堂
——我最喜爱的高校思政课老师”
(作为10名优秀思政课老师之一,网站公示于3月17日结束)
 
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他们中的一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应维华
  怎样理解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我们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担负起看上去很宏大的时代使命?“人民至上”的理念,怎样彰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问题,在应维华的课堂上,都能找到答案。
  过去的2023年对应维华来说忙碌而充实。他坚守思政课堂这一段渠,深化学情分析,精心准备教案,把任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讲深讲透讲活,推进新思想入脑入心入行,受到学生好评。他参加了共青团中央、中央网信办联合主办的“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分享活动,线上线下受众超过1000万;他被遴选为团中央“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示范宣讲员成员,到东北三省进行示范宣讲;他承担了由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主办的“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全国巡回活动任务,奔赴山东、广西、云南、陕西、河南等地开展宣讲……
生活中的鲜活案例,是最好的思政教育素材
  “以往思政教学的优势是专业性、思想性、深刻性,但今天的学生们为什么愿意听你说那么久?”当了11年思政课教师的应维华发现,现在课堂上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以往几届发生了完全不一样的变化,“他们接触海量信息,思维方式相当活跃,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打破与00后大学生的壁垒,提高思政课堂的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成为应维华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此,应维华设计了自己的“独门秘籍”:活泼表达,讲清理论;代入现实,热点驱动;贴近学生,开放叙事。他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把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用‘青言青语’来讲述思政理论,增强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参与感和融入感。
  记者亲历了应维华的课堂。宏大的叙事,他从自己亲身经历切入, “我有一个同学,他高二的时候跟随父母出国。前年他回国后约我见面,可是因为手机没有安装导航软件,几公里的路程他找路找了1多小时。当服务员拿出Pad点单的时候,他也大为惊奇。那天晚上我收到他的一条短信,他说‘兄弟,没想到我竟然活在了旧石器时代!祖国真好!’”当应维华在课堂上展示短信截屏的时候,同学们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直观理解了祖国的伟大飞跃,理论的教学水到渠成。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上思政课要‘在故事中讲清道理,在对比中展示优势’,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就是最好的思政教学素材。把这些素材整合、凝练之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润物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应维华说。
  10年的教学考评优秀表达了学生对应维华课程的喜爱。2022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汤晴说,“平时经常听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但到底如何结合呢,应老师经常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和案例,让我感觉不仅是在学习课本上的一条概念,其实每一个知识点都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真正让我感受到了理论‘破圈’”。
从“思政课堂”到“社会舞台”
  应维华并未止步于课堂的讲述,他将展示的“窗口”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将“思政小课堂”搬到了“社会大舞台”。“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我有责任和义务让党的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他说。
  从2017年开始,应维华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热点等开展理论宣讲。先后入选杭州市青年宣讲团、浙江省青年宣讲团、团中央青年讲师团,获杭州市青年理论宣讲比赛一等奖,获杭州市“百名优秀党课主讲人”“金牌理论宣讲员”等称号。他参加了“理响新时代”“党建好声音”等电视节目, 宣讲视频在“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平台上登陆,宣讲的画面在央视新闻、黑龙江新闻联播、山东新闻联播等媒体中出现。
  2023年9月,应维华接到“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全国巡回报告的任务。“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誉,是团中央对我的信任。”在学校党委、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他投入到了宣讲的准备中。“传播党的好声音,我们马院人义不容辞。如何让15分钟的宣讲不仅引发听众共鸣,更启发大家思考,这是我要精心准备的功课。”应维华表示,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他历时两个多月,几易其稿。从张伯苓的“爱国三问”切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沿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小米加步枪到磁悬浮列车,从“一穷二白”到伟大复兴,从杭州“数智城市”建设到杭师大数字化改革……在应维华娓娓道来的叙事中,引发了听众思考“国家为我,我为国家”。
  “接地气”的语言,“冒热气”的故事, 每次应维华的宣讲都能收获线上线下的频频点赞。听众主动与应维华交流互动,畅谈感想与体会。“听众中既有大学生,也有一线工人,还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他们倾诉自己对青年担当的理解,也会吐露自身学习生活的困惑,这对我也是学习和成长,” 应维华表示,“这些交流,总能拨动内心里面的那根弦,也让我更加坚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未来的路上,我会继续努力,立足讲台讲好思政课,让思政之花开满校园内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