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富根:于方寸天地,为孩童播梦
人物名片
俞富根,高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校长,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全国推行《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工作者,杭州市第八届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杭州市美好教育优秀代言人,杭州市年度创新校长。
一城烟火半吴山。对杭州人来说,吴山是老杭州的“市中心”,也是藏着杭州半部历史的杭城史书。在吴山之麓,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下简称“杭师附小”)静立百余年,虽占地仅八亩,却真真切切地记满了“皇城根儿”一代又一代人学习与进步的轨迹,沉淀着教育变革浪潮下的育人记忆。
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这所百年老校还极具原创性教育思想,一直走在时代前列。bet36体育备用;年,这里迎来了一位与学校气质十分契合的校长——俞富根。在他的带领下,杭师附小再迈新台阶。
走进学校大门,目光很难不被蓝色的门厅吸引。这个陈列着各式各样贝壳的地方就是校园内的微型博物馆之一——“贝类王国”。而从这个亮眼的校园一角,便能窥见这个小小校园里蕴藏着的诸多惊喜。目前,校内类似的博物馆已有6个,这都是这位极富创新思想的校长的手笔。
俞富根接手的七年来,杭师附小不但一点点焕新了校容校貌,还频频传出让人称赞的消息。这个“小”学校究竟还藏着多少“大”惊喜?俞富根又有着怎样的教育智慧?如果你也好奇,就请跟着我们的视角,打开一本励志有趣又充满波折巧合的“故事书”,探一探他的成长经历和在教育领域留下的印记。
“追”着孩子打招呼 营造校园“亲情感”
内向害羞、不善言辞、成绩吊车尾,这些形容似乎与现在的俞富根毫无关联,但这却是少年时代的他的特点。
“我发自肺腑地喜爱每个孩子。”俞富根坦诚地说。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小学时,俞富根性格内向腼腆,成绩下游的他是教室后排的“常客”,现在的流行语“小透明”恰好形容那时的他。儿时的经历,正如同一面独特的棱镜,折射出了他对教育本真的洞察——每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皆应被珍视、被发掘、被鼓舞、被成就。于是,在成为老师后,他暗下决心,要让每个孩子感受到“一个都不能少”。
“所谓的‘学困生’只是暂时落后,在杭师附小,我们更愿意称他们为‘潜龙生’。”在曾是“学困生”的俞富根看来,人的发展是动态可持续的,每个孩子都不能被小看,因此他要保护好他们。
当了多年校长,俞富根在校门口迎接过无数个孩子,爱笑是他的特点,而一头“鹤发”更成了孩子们一眼能从人群中找到他的标志。从教以来,他一直要求自己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或小名,再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的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就在记者参观校园时,迎面走来一个小姑娘,向我们轻声问好。几乎同时,俞富根叫出了她的小名,朝她挥手,连说“你好”,转头同我们夸赞道:“别看这孩子看起来有点内向,弹起古筝来可是架势十足。”
像是行走在校园里的“符号”,俞富根还会经常“追”着孩子打招呼,甚至聊上几句,“我会主动跟孩子们打招呼,特别是内向的、不好意思开口的孩子,打一遍招呼不行,我就多打几次,主动搭话。”
有时,他会惹得小孩儿们害羞,但时间久了他发现,哪怕再内向的孩子在感受到他的真诚后,也会自然地开始回应,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被记住、被关注、被尊重。同时,这种善良和真诚让孩子们十分愿意和他亲近,这也让杭师附小充满了亲情感,“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关系的处理”。
“要对别人好”这一来自父母的做人准则,使得俞富根不忘“对每个孩子好”,也让他收获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粉”。爱是相互的,即便校园小、学生少,也不妨碍他一心要给每个孩子最好的教育,让在“小校园”里成长的孩子拥有“大视野”。
打造“n”个博物馆 方寸天地见育人格局
百年附小,底蕴深厚,但历经时代的沧桑剧变和教育改革的浪潮,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带着对百年老校满腔的敬畏和对学校未来发展的使命感,俞富根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焕新校园。事实上,包括改造校园、打造“校园博物馆”等一系列举措,都建立在“对每个孩子好”这个质朴的愿望之上。
为了贴合校史改造校园,俞富根观测、调研、学习学校发展文脉,设想将宋韵设为整体格调,秉承“科技 阅读 运动”融合的创新理念,打造一个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三馆合一的综合育人场域,并在走廊、楼梯等各处架设运动设施。但疫情的突袭,导致改造被迫暂停。
“校园改造绝不能停滞。”俞富根绞尽脑汁,甚至整宿睡不着觉,直到脑海里响起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他才豁然开朗。那么,如何让校园周边的博物馆成为教育资源?他提出设想:以打造校园微型博物馆的方式来改造校园空间,打造学习场境。
△ 建馆前的杭师附小门厅
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浙江自然博物馆着手开展校园博物馆的建设项目。这让俞富根又惊又喜,于是他立刻动身,主动登门拜访馆长严洪明“求合作”。一番交流后,严洪明发现这位心思笃定的校长和他对于“博物馆进校园”愿景实为相似,第二天便带队进校考察。
由于校园场地有限,打造传统的博物馆几乎不可能。于是,根据俞富根的提议,他们最终决定打破大家对博物馆的固有印象,使用与学生贴近性更强的命名方式,并活用门厅,简化配套设施,打造一个人人随时都能看得到、摸得到的微型博物馆。
经过一番规划设计,“贝类王国”博物馆项目迅速动工。建造时,路过人无不好奇地驻足,其中就有浙江省财税博物馆时任馆长徐向。后经商讨,他们决定将“小小理财家”博物馆设在杭师附小,位置就在人人都会经过的教学楼一楼走廊。
2020年年末,杭师附小2个校园博物馆正式开馆。“贝类王国”共展出实体贝类标本千余件,数字多媒体展示三万余件,并通过灯光与投影等模拟了海底世界;“小小理财家”分为“从贝到财——货币”“大家的财——财政”“自己的财——理财”三个板块,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了解货币的演变,学习财政税收与国家治理、公共生活以及自己的密切联系。
至此,杭师附小成为了《意见》发布以来,全国率先响应号召并实践的学校之一,也成了省内唯一的“浙江省校园博物馆学习中心”。
“文”“武”不分家 思维跟着身体“动”
光有“文”的博物馆还不够,体育老师出身的俞富根还想让孩子们“武”起来。他脑洞大开,想到让宋画里的游艺活动照进现实。于是,他找到杭州博物馆副馆长,提出希望利用操场一角打造“宋韵游艺”博物馆的想法。
杭州博物馆认为这个想法很有意义,于是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打造了“宋代游艺”博物馆。捶丸、相扑、投壶、陀螺、击壤、毽球、打秋千等800多年前风靡一时的体育游艺项目纷纷出现在校园,热闹的场景让人仿佛走入了宋代的市井生活。
“三个馆,还是不成气候。”俞富根还想继续建馆的想法。跨过年关来到2021年,“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又一次让俞富根茅塞顿开,“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军事教育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爱党爱国情怀。”
于是,二楼走廊处,军事知识科普墙、武器装备模型等逐一落地,“少年军事”博物馆将党的发展史和中国军队的发展史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
看着一个个馆建成,孩子们的心活络起来,对建馆也有了新想法。站在回字形教学楼的中庭,抬头便能看到空中的鸟儿。善于观察的孩子们便提出“鸟儿怎么过冬?”“人造鸟巢鸟儿会使用吗?”等问题,并向全校发出为鸟儿做窝的倡议。经过鸟类专家的指导,孩子们自制鸟巢。从一个有爱的想法到一次科学实践,校园里出现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鸟窝,“小鸟乐园”博物馆水到渠成。孩子们开心坏了,他们的思维也随着动手探究,变得活跃。
博物馆接二连三落地,俞富根意识到,这是一个契机,是学校发展的增长点。因此,他请相关专家把脉,带领全体教师围绕“我在博物馆上小学”做了一系列课题,包括“我在博物馆上小学场境学习”“一公里学习圈”等,为学校赢得了首个杭州市优秀课题成果一等奖和首个杭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022年8月,杭师附小正式发布“我在博物馆上小学”教育品牌,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为“我在博物馆上小学”题词。作为国内首提“我在博物馆上小学”,推进“场境学习理论与实践”原创性研究的学校,杭师附小围绕馆校融合的师资、课程、课堂、实践、评价等要素,开展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性学习,并形成了“家庭、班级、学校、社会、云上”五位一体的博物馆。
一时间,“附小模式”成了杭城教育圈热议的话题,“我在博物馆上小学”也成了杭师附小一张耀眼的金名片。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俞富根多年来的积极奔走,以及让博物馆这个载体改变育人现状、重塑育人价值、指向完整儿童培育的决心。
目前,俞富根正在构思新馆“西湖博物馆”,他打算将新老西湖十景的微缩景观,呈现在校园各处。另外,从孩子的健康出发,他预想在未来继续建设“明眸馆”和“中医药”博物馆。
每年至少登一次大舞台 创造让梦想“闪光”的机会
硬件改造完成,俞富根又琢磨着增强孩子的“软实力”。其中一个重点,就落在了阅读上。
儿时,他的家境并不富裕,成绩也不理想,但只要是关于学习的事,父母总是尽全力支持,哪怕借钱也要给他买书,从名著连环画、经典文学到言情小说等“闲书”,种类十分丰富,只要捧起书他总觉得有滋有味。“我的父母没什么文化,但他们始终认为,教育是最重要的事。”
上小学时,语文老师孙昌建发现了他爱看书的喜好,允许他在课堂上看“闲书”,表扬他写的作文,悄悄地守护他的兴趣。后来,在班级文学小比赛中,俞富根获得了二等奖,并收到了孙老师编写的一本诗刊。这恰似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自此,文学的种子在他的心田埋下。“读书改变了我,从看‘闲书’开始,我爱上看书、啃书,最后喜欢上了学习。”
△ 俞富根(左)在读书节活动中表演朗诵
无疑,是阅读丰富了彼时俞富根的内心,提升了他对文字和文学的敏感度,让他慢慢有了自信。如今,他依旧热爱文学与阅读,读新闻、翻诗刊,也啃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灵感找上门时还会写写诗,笔名“鱼汤”。
正因曾深受书本滋养,从教之后,俞富根十分重视孩子的阅读。尽管初入教坛笃定教语文的他阴差阳错之下成了一名体育老师,但他依然心思细腻,文采飞扬,能言善道。近年来,杭师附小每年都会举办诗歌朗诵会等读书节活动,他还以此为由头,为孩子们争取登上大舞台的机会,“每个孩子每年都至少有一次登台的机会。”
这几年,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诗歌作品不断登上浙江音乐学院、东坡大剧院、吴山广场等大舞台,亮才艺,展风采。随着登台经历愈加丰富,孩子们在校园里也更为自信从容,学习便成了水到鱼行的事。
大舞台意味着大见识。入职第一年,俞富根作为连队辅导员代表讲话,尽管稿子背得滚瓜烂熟,但毫无大场合讲话经验的他只得在台上双手交替拿着话筒,身体不自觉地左摇右晃。“这段经历让我印象深刻,表达和演讲是一种‘通行证’,我希望为孩子们创造机会,从小培养,提升勇气,增强自信。”
体育与多个学科融合 换着花样让孩子们运动起来
1993年,俞富根自告奋勇地成为了参加天长小学自主面试的第一个“考生”。面对语文老师充足,体育老师刚好缺一个的情况,他当即展示了一支舞蹈、扎实的体育功底和他从教的赤子之心,获得了面试官的一致好评。最终,怀揣文学梦想的他,成了一名体育老师。
之后筹办时代小学,时任校长俞国娣请他担任辅导员,并鼓励他,“你是一个能带动孩子情绪的活泼的老师;是一个有创造力,擅长想办法的老师;也是一个有看报习惯,对教育有自己理解的老师,是做辅导员合适的人选。”就这样,他决定挑战一把。
期间,俞富根参与开展了很多极有影响力的活动,例如至今仍被许多学校应用的德育活动“口袋里的鸡蛋”,巧妙地将育人与趣味游戏融合,还创新了亲子运动会的形式。在他看来,活动和课堂可以融合育人,体育课能够“包罗万象”。带着这个想法,他设计了一堂“点心机器”的课程,通过跨学科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奇思妙想,培养综合素质。后来,这堂课先后获得了市、省、国家级奖项,也让俞富根在教坛崭露头角。
来到杭师附小后,如何让孩子在有限的空间里变着花样地动起来,他是细细想过的,“运动是高贵的、意义丰富的,是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意志力极佳的载体。一个充满运动气息的校园,孩子往往精气神十足,综合能力也不会差。”
如何做?第一步便是立下注重体教融合的课程理念,实行体育走班项目制,从活力四溢的舞蹈体操到热血沸腾的球类竞技,再到砥砺意志的搏击对抗,注重个性化体育发展。同时,学校还将体育运动分成专业课、普及课和休闲运动三部分。其中,专业课分年段开设,类型丰富,8个体育老师齐上阵,可着孩子的兴趣来。值得一提的是,专业课拉长课时至70-80分钟,内容更丰富,能让孩子们充分进行学习和体验,诸如开展篮球教学,课上就能来一场完整的篮球赛,将教学融于真实的比赛场景中。
围绕体育的研究,远不止课堂。近几年,全国掀起“课间15分钟”改革热潮,可早在两三年前,俞富根就想过延长课间时长。但课间多出5分钟究竟有何用处?多几分钟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吗?课间适合开展怎样的运动?这一系列改革带来的问题,都值得他深入思考。
于是,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课题组成员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孩子在运动方面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解决了锻炼时间碎片化、不同运动项目锻炼强度和效果不同等问题。“课间代表的是一种休闲,而休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习一样不可或缺。”
“运动锻炼身心,也能推动交流。”俞富根创建的“俞富根强体俱乐部”,隔三差五几十号人就会浩浩荡荡地出现在吴山广场、西湖边,运动热情一浪接着一浪。“一起运动、竞技的经历是难忘的,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运动结识一群要好的‘发小’,有一个不孤单的童年。”
家校共育心连心 不被“边缘化”的教育最美好
近年来,杭师附小在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发展。这些积极的变化被家长们看在眼里,对学校的满意度逐年攀升。2021年,上城区教育局发起“幸福家庭日”的倡议,杭师附小是最早响应的小学之一。为此,学校还精心设计了灵活可选的活动菜单,包含研学、共读、运动、家务等多方面,呼吁家长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这让家校关系更为密切。
此外,为了增强家校的粘合度,俞富根提出举办“爸爸驾道”系列家长论坛,围绕父亲教育缺位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打破传统家校沟通的模式,将爸爸们聚集在一起,畅聊育儿话题。活动中,不同职业、年龄、性格的爸爸通过论坛、TED演讲等方式,比拼、分享育儿经验,与老师、教育专家共同交流育儿难题。
作为父亲,俞富根深知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独特影响力,“所以我相信,如果学校为爸爸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机会和方法,爸爸们肯定很愿意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来。”首届“爸爸驾道”TED演讲决赛当天,俞富根说。
正如他所愿,两年多过去,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力量逐渐显现。俞富根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笑着说,每年的运动会都会设置亲子项目,为给孩子争夺荣誉,家长们斗志满满,“现场总有十分感人的亲子互动画面,有的爸爸在长跑中累得气喘吁吁,孩子又心疼又自豪,哭得稀里哗啦。”
△ 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校运会
今后,俞富根希望还能以更高的规格开展家长代表委员会,让更多家长踊跃地参与到提案工作中来,结合孩子的学习、生活等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建设性、针对性的提案。他认为,家校政社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推动教育向着更高质量、更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家校政社并肩作战,让教育不再边缘化,这就是教育最好的样子。”
结语
专访当天,我们注意到了校门口的旋转木马。俞富根说,这是专门给一二年级孩子准备的,想啥时候玩都可以。从这个细节中便能看出,他做教育,源于爱。
从教30多年,面对育人这项“大工程”,俞富根似乎有用不完的点子和精力,这正印证了当初俞国娣校长的那句话:你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对教育有自己理解的老师。
这些年,在他的带领下,杭师附小拿下了许多“第一”和“最早”:国内最早在校内设立博物馆、省内第一座“浙江省校园博物馆学习中心”、国内最早实践“项目制学习”、国内最早建立“思政教育研究院”、杭州首批推出学后托管服务、省内最先引入驻校教官……诸多荣誉与成绩背后,是举步维艰,更是自得其乐。
借用“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俞富根感慨地说,“教育是‘慢’艺术,想把育人这件事做好,必定要经过漫长的努力,但等待孩子们慢慢长大的过程让我很享受,也很快乐。”
不光是为了孩子。为了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俞富根还改造了洗手间、教室,增设了教师食堂、茶话会议室等,还为教师办公室设计了更合理的办公分区和动线,他笑称这一设计为“360度全景办公”,希望教师拥有更舒心的学习工作环境。
“我们面对的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主张以教育家精神办学的今天,我们应当学会借势借力借机,让教育理念和主张真正落地,让学生受益。”带着从教之初的拳拳之心,俞富根将带领全体师生站在百年校史之上,继续秉持创新精神,让百年附小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频道;作者:占尘雪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