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赴南浔古镇调研
2025-07-06 10:26: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叶亦同)近日,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天纬地承蚕魂,云梭智绣新乡韵”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南浔古镇景区,围绕当地“村晚”举办与非遗发展情况开展实地调研。团队通过发放问卷、访谈交流等形式,广泛收集景区从业者、游客及当地居民的意见,为“村晚”与非遗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青年视角的思考。

  作为江南水乡文化的典型代表,南浔古镇不仅为游客呈现了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湖笔制作技艺两项特色非遗文化,其“村晚”也颇具研究价值。实践团成员穿梭于南浔非遗馆、辑里湖丝馆等文化地标,向商户、游客发放问卷,重点了解大家对“村晚”活动的参与度、非遗项目与“村晚”融合的可能性与期待值、“村晚”表演常态化的意愿等。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还与当地居民展开深入交流。游客、当地居民和商户都对非遗融入“村晚”表现出较大兴趣。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先生表示:“在游览古镇时,若能观赏融入非遗元素的表演,定会为旅行增添独特的文化体验。”经营毛笔店的古镇商户王阿姨还热心建议实践团成员与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深入交流,通过了解上层规划来深入掌握“村晚”的举办情况,进而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非遗与“村晚”融合发展的路径。
  实践团还关注到,近年来各地在文旅融合领域积极探索,部分村落已尝试将非遗元素融入“村晚”。同属南浔区的和孚镇荻港村通过《渔家乐》舞蹈,巧妙地将传统养鱼工具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而善琏镇含山村的蚕花庙会表演,生动展现了蚕桑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成功案例为非遗与“村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实践团成员表示,后续将结合调研数据,为南浔古镇探索“非遗活化+村晚IP”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建议,助力“村晚”与非遗的多向发展。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58981171 2025-05-19 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