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丈量民情 数据赋能治理 宁波大学师生赴万市徐村开展生态宜居调研实践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李婷婧 赵晨 曹译予)近日,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庄市墟隅,徐村筑宜”生态宜居调研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教师党支部支委陈妤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顶着炎炎烈日深入庄市街道万市徐村,开展了以“职工聚居型城乡结合部的人居环境感知与基层治理路径探索”为主题的调研活动。秉持“脚步丈量民情,数据映照民意”的实践理念,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研、座谈交流等多维方式,精准捕捉居民生活痛点,挖掘基层治理创新经验,为后续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奠定坚实基础。
?预调研夯实基础:实地探访,为调研绘蓝图
调研首日,调研团队全体成员集体赴万市徐村,开启预调研工作。白天,队员们深入村庄,观察居民生活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与村委工作人员座谈交流,初步掌握村庄概况、经济结构与民生保障情况。
夜间,团队成员们兵分几路,实地走访大市堰、徐家堰、万嘉三村,通过与村民交谈和细致观察,进一步了解居民需求与基层治理状况。
在充分研判调研目标与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团队反复讨论、打磨,最终形成了一套涵盖村民生活、公共服务、发展需求等多维度的调研问卷,并分别面向村委人员与普通村民设计了多套访谈提纲。


分组深入多个村庄:观察与访谈双轨并行
调研第二天,调研团队正式开启数据采集工作。为确保调研全面且深入,团队分为“观察组”和“访谈组”双线推进。观察组前往村庄实地察看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公共设施布局等方面的现状,用专业的视角记录下最真实的情况。访谈组则在万市徐村村委会与各村支部书记进行座谈,围绕乡村振兴政策执行情况、村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获取了宝贵的一手信息。


傍晚,团队成员再次分别前往三村进行问卷发放。队员们挨家挨户拜访村民,主动讲解调研目的,耐心倾听反馈,并对不识字的居民进行一对一口述填答,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为了及时调整优化调研策略,每晚调研结束后,团队都会召开复盘会议,总结当天的工作成果与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次日的调研计划。


村委支持温暖人心:志愿协力高效推进
调研第三天,调研团队主动与村委沟通协作,各村村委积极响应,迅速组织志愿者协助调研工作。在志愿者的引导与陪同下,团队顺利深入村民家中,得以高效开展问卷发放和深度访谈。
在大市堰村,村委志愿者早早就在村口等待,热情地为团队成员引路,详细介绍每家住户的基本情况;在徐家堰村,志愿者不仅为团队规划好调研路线,还主动向村民介绍团队来意,帮助建立起村民与调研团队之间的信任。


在万嘉村,志愿者们全程陪同队员走访,对当地基础设施布局进行详细介绍,带领团队深入村庄的各个角落。在志愿者们的大力支持下,团队顺利完成了大量问卷的发放与深度访谈工作,获取了丰富、全面的第一手信息。
调研团成员们纷纷表示,非常感谢各村志愿者的无私帮助,正是因为他们的鼎力支持,才让此次调研工作能够如此顺利地开展。
未来,调研团队将依托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科优势,对调研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与深度挖掘,从城乡空间规划、资源合理配置等专业视角,探索职工聚居型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提升与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以实际行动诠释地理科学专业的责任与担当,为毗邻宁波大学的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智慧与青年力量。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