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台州大陈岛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唱响生态回归、向海而兴的幸福歌
2025-07-04 08:48: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陈胜伟)清澈的海水、干净的沙滩、碧绿的海岸、美丽的海湾……近日,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生态等学科的专家,经过约两个小时的海上航行,登上了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大陈岛。一上岛,他们就被这里的蓝天碧海所折服:“这就是很多游客向往的度假天堂,简直就是梦想中的世外桃源。”

  大陈岛坐落于台州列岛,位于椒江区东南52km的东海,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大陈岛是省级森林公园、省海钓基地,岛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渔场,素有“东海明珠”之称。不久前,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台州大陈岛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名列其中,成为全国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国家级美丽海湾。

  大陈岛优美的环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以前的大陈岛砾石滩等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由于缺少方便游客步行和休闲的步道,再加上恶劣天气和海水侵蚀导致砂砾流失,岸线不断后退。与此同时,破旧杂乱的滨海环境与城市发展格格不入,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帽羽砂砾石滩等区域养在深闺人未识,游客难以真正亲近沙滩游玩。也有人说,大陈岛是守着宝藏景区,却没有吸引来游客,砾石滩的知名度、影响力都急需提升。

  大陈岛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在各级部门支持下,2021年,《台州市椒江区“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实施方案》成功获批,并从2022年12月开始实施,2024年11月底正式完工。项目主要包括帽羽砂砾石滩修复工程、木栈道、后滨步道以及马道头森林步道工程。其中,砾石滩修复工程基于近岸地形地貌特征以及现有岸滩弧形走势,岸滩修复长度382m;木栈道布设根据地形地势以及尽可能快速到达砾石滩等要求布设,布设总长度107m;后滨步道布设两端与上山坡道连接,总长约150m;项目还专门修缮了3座石屋、修建了38米的亲水步道。与此同时,还修建了总长2537m的马道头森林步道。

  考虑到帽羽砂砾石滩位于上大陈岛北部西侧,基于近岸地形地貌特征以及现有岸滩弧形走势,滩肩设计宽度达30m;考虑到帽羽砂海岸涌浪作用较强、潮差较大,在高潮时会造成比较高的波浪爬升而冲越滩肩,滩肩高程自滩肩前沿线至后滨4.0~4.5m;考虑海岛气候环境等因素,木栈道面层结构采用石英塑防腐材料,底部采用多跨混凝土板结构,栈道混凝土立柱基础根据地形地质情况设置。同时,后滨步道的南北两端与山坡及现有道路相接,马道头森林步道通过穿越森林,连接不同的海岛区域,不仅有助于保护海岛生态和森林防火,也便于海岛森林保护……根据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编制的项目跟踪与监测报告,整治项目的产出指标、项目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各种绩效指标均达到实施方案的预期要求。

  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的实施,不仅保护了珍贵的砂砾质岸线,修复了受损和问题突出的海洋生态系统,恢复了近岸滩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岛屿生物多样性状况,也提高了海岛岸线生态功能和大陈岛生态承载能力,打造了风景宜人的滨海环境,也增加了民众亲海空间,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了“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建设目标,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摄影胜地。

  生态修复的最终落点,是浸润人心的幸福感。根据一项公众调查显示,大陈岛上100%的群众对附近生活环境表示满意或者比较满意,92.6%的群众认为修复项目对生活有明显改善或者有所改善,88.9%的群众认为与修复前相比来游玩的想法明显增加或者有所增加,96.3%的群众认为修复后区域的景观功能得到明显提升或者有所提升。

  一条新建的木栈道,串起了便捷与风景;一片重生的砾石沙滩,承载了欢笑与休憩;一条连接上山坡道与砾石沙滩的后滨步道,安放了诗意与远方……随着“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成效的逐渐凸显,游客纷至沓来,岛内的旅游业也实现了蓬勃发展。据介绍,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修复,大陈岛近年来的全年游客量呈飞跃式增长,年游客量实现近100%的增幅,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如今的大陈岛,海风吹过郁郁葱葱的生态廊道,游客在天然氧吧中自由呼吸,大陈岛的碧海银滩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通过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片蓝色海湾照进了现实:海岛居民祖辈相传的渔家日常,与远方游客心中向往的海岛慢生活,在碧海蓝湾的怀抱里和谐共生,交织共荣。潮起潮落间,大陈岛诸湾的浪花拍打出动人的生态韵律,唱着生态回归、向海而兴的幸福歌。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