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鲁少辛 通讯员 俞超)12月3日,由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主办,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杭州大关小学教育集团承办的拱墅区2024年“运河之声”课程教学节暨第三轮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展示研讨活动顺利召开。
本次活动围绕“强化学科实践 深化课程改革”展开,分享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引领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优化育人方式。
本次活动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场的主题是“强化学科实践 变革教学方式”,由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中学部主任李馨主持;下午场的主题是“深化课程改革 赋能学生成长”,由拱墅区教育研究院课程部主任徐瑰瑰主持。
活动伊始,由杭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屠晓丹致开幕辞。屠晓丹表示,近年来,在省各级领导和专家的专业引领与支持下,拱墅区坚持探索课程教学变革,开展了学校课程规划、教学评一致性、聚焦真实学习、强化学科实践等主题的实践探索,引起了广泛关注,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成绩。但任何改革都充满了挑战,深化课改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持续关注和支持。他希望各位教育同仁能够以本次课程教学节为契机,深入交流,共商、共享发展成果,不断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守得初心,方能玉成其事。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喻伯军致辞。喻伯军表示,一直以来,拱墅区秉持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的教育理念,在各级领导、专家的专业引领下,在“教学评一致性”“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教方式变革”“深化作业和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期待拱墅区教育局能够以本次活动为载体,持续深化课程改革,为广大中小学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思路,贡献区域推进课改的拱墅智慧。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平致辞。王平表示,拱墅区自2016年启动第一轮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升工程以来,在省市各级领导、专家的专业引领与支持下,探索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优化学校课程实施路径,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希望各学校以本次课程教学节为契机,深度碰撞、共享智慧,引领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优化育人方式,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随后,宋小华、吴建涛、方丽敏和罗才军为拱墅区第二批“学科实践”种子学校授牌。第二批16所种子学校的成立,意味着拱墅区学科实践从基础研究与尝试实施阶段跨入全面实施与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上午场活动的第二部分是课堂教学展示。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附属学校的刘燕、王佳丽老师带来了学科实践的创新展示课《马面裙设计中的数学》。本节课以“为自己设计一条合适的马面裙”为总目标,将课堂任务具体化为制作一个马面裙模型。课程伊始,通过播放马面裙的宣传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物深入了解马面裙的结构。在随后的结构分析环节中,老师们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制作马面裙所需的相关量,并找到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学生将根据给定的腰围数据计算出其它相关量,并据此制作出马面裙模型。
本节课高度融合了学科实践的要求,体现了数学作为工具与日常生活的完美融合。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同时深刻体验到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之美。
课堂展示后,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中学数学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王红权进行了指导。王红权对两位老师呈现的课堂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认为这是一堂充满活力、趣味且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课堂。
他指出,本节课选题恰当、难度适宜、定位深邃且数学味很浓,不仅使学生将数学视为一种工具,通过动手实践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提出,学科实践的设计应当基于单元视角,以学段目标为导向,进行全局性的规划,以提升其系统性和连贯性,从而更高效地达成育人目标。教学应给予学生以知识的自由,以探索的自由,以理解的自由。
上午场活动的第三部分是两位专家的主旨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允漷以《新教学:用课程思维“抓大统小”》为题作主旨报告。崔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利用AI技术分析,提炼出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好课常模”,发现“听中学”是主要学习方式,这与语文课程的根本宗旨相悖。
崔教授指出,当前课堂对话和课堂民主的质量不高,容易培养出“知道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课程思维。因此,他提倡要学习像课程专家一样思考,培养课程思维,包括实然思维、民主思维、开放思维、工程思维和一贯思维等。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备课”,应从学段目标到学期目标,再到单元目标,最终细化至课时目标。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郭洪瑞博士以《新课程中的学科实践》为题作主旨报告。郭博士从“新课程改革的历程”“何为学科实践”“为什么推进学科实践”以及“如何落实学科实践”四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分享。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及课程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迈进核心素养时代。
郭博士指出,所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都是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都强调知行合一、以学为中心。他进一步强调,核心素养的目标转向呼唤推进学科实践的教学变革,即通过学科实践来迭代升级以往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最后,郭博士还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提出了实施学科实践的关键要点:实施单元化、主题意义化、任务特色化以及评价表现化。
下午场活动的第一部分是两位专家的主旨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胡小勇以《数智化赋能教师发展与教学创新》为题作主旨报告。胡教授指出,尽管技术并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或充分条件,但它确实是重要的优化条件。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教师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为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胡教授强调,对教师个体而言,关键在于提升双核融合能力,即学科素养与信息素养的结合;对教师群体而言,则需实现规模化的素养升级,包括成为智能教育风向的观察者、智能教育问题的深思者、智能教育知识的学习者、智能教学行动的践行者、弥合智能鸿沟的摆渡人、智能文化创新的引路人以及培育智慧生存时代新人的教育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郝志军以《指向学生真实成长的教学改革:着眼点与着力点》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隔离,导致学生学习无趣;二是知识意义与成长经验的隔离,导致学习被动。破解这两个问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着力点。
郝志军强调,要以课程意识来审视教学改革,即课程观指引着教学观。最后,郝所长指出,优质的课堂教学具有深度的思想性和高度的价值性,具体可归纳为“六度”:在活动实践上,体现精度和效度,推进精教精学的有效教学;在社会交往上,体现广度和深度,推进多维合作的深度教学;在价值文化上,体现浓度和高度,推进价值引领的高度教学,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
2022年12月,拱墅区启动第三轮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聚焦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科项目化、课程建设、学业述评、数字化教学等课程改革中的六个关键问题,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下午场活动的第二部分则是由拱墅区第三轮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六所试点学校的学校代表进行经验交流。
杭州大关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黄碧峰作《意现4.0:文化赋能学校课程改革的大关实践》的主题分享。黄校长首先概述了学校意现课程从1.0至4.0的迭代历程,随后深入阐释了学校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实践:以文化场馆建设为基础,打造特色课程空间;以文化脉络传承为策略,设计学校课程规划;以文化要素融合为路径,稳步推进课程实施;以及以综合素养提升为导向,迭代优化课程评价。
现场,黄校长还着重阐述了在品质化实施国家课程、多样化实施地方课程、精品化实施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具体操作策略,旨在达成课程素养导向、彰显学校艺术特色以及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等目标。
杭州市春蕾中学党总支书记陶志伟作《学科实践的春蕾行动与思考》的主题分享。陶志伟首先强调,学科实践若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随后,依托众多学科实践案例,他详尽阐述了学校在课堂教学变革、学生作业改革、考试评价转变以及主题活动引领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他认为,学科实践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学生的形成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为依据进行编写,确保核心素养可视、可见、可测。
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莫慧萍作《“四个聚焦”助力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分享。她结合“四个聚焦”,即聚焦教育理念更新,培养教师数字素养;聚焦智慧环境构建,促进资源联结共享;聚焦教学模式优化,推动智能场景应用;以及聚焦评价体系改革,实现评价多元发展,阐述了学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举措。
莫慧萍强调,要打造具有数字素养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使教师从单纯应用数字技术教授学生知识转变为能动地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知识创生,进而让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研究创新。
杭州市风帆中学副校长邓颖作《以“双师”课堂撬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的风帆实践》的主题分享。邓颖指出,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校本化实施中面临的困境,即如何将长时段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常态化教学,风帆中学探索出“双师”课堂模式。“双师”课堂指同段不同科的两位老师,合作上同一节课。
随后,她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两条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一是主学科引领,主题融合知识;二是关注共性要求,提炼跨学科切点。邓校长还特别指出,“双师课堂”是一个可操作的起点,期望教师能通过“双师”课堂建立起跨学科教学的意识,进而在未来的教学中,达到即使一人,亦是“双师”的效果。
杭州市长寿桥岳帅小学校长张冰作《学业述评:关注学生成长 促成素养达成》的主题分享。她指出,“学业述评”要弱化目前学业评价中的价值判断功能,强化学业评价的信息功能以及基于信息或证据的改进功能。围绕学业目标,学业述评可以用在课堂教学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等学习的不同阶段。张冰结合具体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基于述评理念的学业报告单设计。
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副校长潘燕莉作《四团队三路径:提升教师学科项目化实践能力的胜蓝行动》的主题分享。她强调,基于项目化开展学科实践,要有效地处理大单元与自然单元、大单元教学和项目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项目与教材和课标之间的关系,努力把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潘燕莉从整体设计操作框架、科学组建四大团队、有效实施三条路径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学校在学科项目化实践方面的主要行动。
活动最后,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沈旭东作活动总结。沈旭东从各级各类教育政策和文件入手,强调了课程育人、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的时代背景和使命担当,他提出,区域、学校和教师都应深入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意见,以及领导人和专家对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
随后,沈院长指出,在拱墅区第三轮课程改革中,对于六个关键问题,应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学科实践,区内所有学校应边尝试边前行,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二是其他五个项目,包括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科项目化、课程建设、学业述评、数字化教学,应先进行试点,再向全区推广。
惟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指向学生真实成长,教育应该回答时代的呼声。课程改革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专业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变革过程。拱墅区将持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育人方式的转型,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助力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成长。
数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活动,同时,杭州、绍兴等各地教研员、杭州各城区教研室主任、教育研究院院长,全区各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等600余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