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首批全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公布 其一花落嘉兴大学
2024-04-11 14:23: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魏京录 钟琳)近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3年全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由嘉兴大学牵头,联合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全省多模态感知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通过认定,这是嘉兴大学科研平台建设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全省重点实验室是浙江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为支撑国家战略,打造浙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策源地而建设的高能级科创平台。首批通过认定的全省重点实验室仅15家,其一花落嘉兴大学,背后的科研故事有哪些?

  建设基础好

  科研实力强

  本次通过认定的“全省多模态感知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依托嘉兴大学已有的“浙江省医学电子与数字健康重点实验室”“生命健康智能感知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信息网络与智能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建设而成,前期已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任务,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生命健康智能感知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与“浙江省医学电子与数字健康重点实验室”相互牵引、相互驱动,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深入开展电子信息与生命健康交叉研究,成体系解决生命健康领域的全时空感知、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等科学问题,为“全省多模态感知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跨学科协同

  “大兵团”作战

  “全省多模态感知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不仅实现了跨学科资源集成,更推动了跨单位力量整合,吸收了研究方向相近的科研机构为共建单位。

  就跨学科而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嘉兴大学校长、实验室主任陆军领衔组建的科研团队,70余位科研人员分别来自嘉兴大学信息网络与智能研究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医学院、数据科学学院、附属医院、附属第二医院、G60科创走廊产业与创新研究院等学校相关单位。实验室通过强化人工智能渗透性与引领性,深入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研究和应用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电子、医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学科交叉,推动相关领域研究及应用的融合发展。

  就跨单位而言,嘉兴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在多模态信息传感和多领域智能管控方向已开展了长期深入合作,已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也将共同开展实验室建设相关工作。

  此外,实验室成立了由国内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医学等领域15名专家(其中院士5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发展规划进行指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有组织高质量发展

  突破“卡脖子”难题

  “全省多模态感知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面向人工智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遵循“四个面向”,围绕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着眼“互联网+”科创高地和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聚焦“生命健康”等多个应用主题,构建以多模态感知为基础的智能系统,力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实验室将全面开展基础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构建科学装置与验证系统,成体系解决“信息传感—态势感知—智能管控”等关键科技问题,推进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打造从基础理论到科学装置的完整科技体系。

  在陆军院士看来,此次入选首批全省重点实验室,是嘉兴大学深入实施有组织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强国战略部署,主动融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布局,嘉兴大学于2023年9月开始实施有组织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内部治理体系、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机制、资源配置模式、考核评价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6大改革,并明确了18项改革重点任务。

  陆军院士表示,“全省多模态感知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在整合相关平台建设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实验室长期从事多模态感知与智能系统领域研究的优势,将应用背景由生命健康扩展为“多模态感知与智能系统”,致力于成体系开展多模态信息传感、多维度态势感知和多领域智能管控研究,目的就在于通过有组织的科研,突破相关“卡脖子”难题,满足国家和浙江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重大需求。

  未来,嘉兴大学将以深入实施有组织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为契机,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标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全省多模态感知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建设提质增效,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嘉大力量。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676916458 2024-04-02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