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采荷中学校长赵志英开学致辞:传承宋韵文化,需要我们身体力行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白菁洁 通讯员 魏李飞)8月31日,在学校开学典礼上,杭州市采荷中学校长赵志英和大家探讨了宋韵文化的传承与发掘。
以下是致辞全文:
9月1暑假期间,许多同学参加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走读新上城的,有迎亚运的,还有传承宋韵的。其中,宋韵传承小队的同学们亲自体验了点茶、投壶、活字印刷等活动。活动后,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比如点茶,与常见的冲泡法相比,现代人对于点茶并不熟悉。其实它喝的就是茶汤的泡沫,通过不同的浓度搅拌以后形成一种悬浮液。一个个看似重复而繁琐的步骤,告诉我们何为循序渐进,以及量变会引起质变。激发茶力并非只依靠腕臂之力,而需依心,心直则力正,反复击拂的过程也是在放松身心、修身养性。
再如投壶,你知道在古代除了游戏,它更是一种宴会礼仪吗?就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射。要想成功投进,会涉及投掷时的角度、力度与专注度等问题。其实,传承宋韵文化远不止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它就像一座富矿,等着我们去开采。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东京梦华录》被称为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它事无巨细地追忆了北宋汴梁城中百姓生活的风雅情致,我们能从其描述的市井生活之中细腻地感知到中华文化发展高点的繁盛形态。不过这座城市转眼变成了梦中的繁华,其黍离之悲(深刻的亡国之痛)引人深思。
宋韵文化最缤纷的,无疑就是饱含家国情怀和传统美德的爱国主义精神。杭州作为南宋都城长达138年,宋韵文化,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已深深地烙印在杭城的山水及百姓心中。西湖边的岳王庙是同学们经常去的打卡圣地,“精忠报国”的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是我们一代代人成长的记忆。文以载道,宋代诸多爱国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也为我们所熟知。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再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实,纵观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宋代尤其是南宋,是爱国主义“氛围感”最浓厚的年代之一。我们知道当时杭州被称为“临安”,其实这个名字也是暗含玄机的,是“临安”而不是“长安”,只是临时暂避之所,由此也可见南宋朝廷想要收复中原故土的决心。
同学们,如今社会和平安定,相比于宋代的人们,我们无疑是幸运地,但我们仍要有一种忧患意识,如宋的先民一样,要将爱国主义真真切切地融入内心与行动之中,肩负使命,心怀强国梦,站好自己的这班岗。如在《2022中国诗词大会》决赛舞台上,民间出题人韩喆明以点茶方式出题,只见他以茶勺作笔,以茶膏为墨,瞬间一幅水墨丹青便呈现于茶汤之上,引得不少观众赞叹。之后,许多人通过他的作品开始对宋代茶文化和美学产生兴趣,进而更深入地探究中华文化的精神意趣。多年来,韩喆明不遗余力地推广着宋文化,正如他所说的,“我所做的事情,就是为大家打开一扇宋韵之门。”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对国家的热爱发自心底,体现于行动,韩喆明做到了。
除此之外,宋代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也与我们现在倡导的“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谋而合。展望未来可以仰望星空,但想要理想变为现实,必须得脚踏实地。宋代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创新创造的精神取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与今天我们所说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也有着相似的内在逻辑。当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信息化社会,我们有很多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敢于创新,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贫瘠。
解码南宋文化基因,传承创新宋韵文化,弘扬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践行求真务实的生活学习态度,重现“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生活美学,新学期,希望同学们能对宋韵文化传承有着新的理解并付诸实践。
责任编辑(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