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局局长来江飞:美好教育的状态是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让学校经历成为孩子美好生活的一段历程
2021-02-01 10:3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美好教育”的奋进之年,杭州市有着先行示范的使命和责任。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志文专访了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局局长来江飞。根据近日出炉的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结果,高新区(滨江)2019年度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总得分88.16分,高于全省平均14.58分,位列全省第二。
  陈总编和来局长围绕高新区(滨江)教育的发展状况,共同探讨近年来高新区(滨江)站在“产城融合”的背景下,如何稳步开展美好教育的探索与践行,实施区域教育的创新发展、智慧教育的科技赋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等一系列举措。相信这一期访谈,会让所有关心教育的人所有感悟和启发。
  人物名片
  来江飞
  杭州高新区(滨江)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长三角首届名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数学专业)
  杭州师范大学数学系硕士生导师
  著有《教育如水》
  一、凝练教育文化 做好区域教育价值导向
  陈志文:来局长,滨江教育的特点或者说优势是什么?
  来江飞:应该说有很多,但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滨江列入国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展序列,滨江有着非常丰厚的办学资源,产业、城市、人才三态融合相对较好,汇聚了一大批优质家长群体,是美好教育很好的实践地。
  陈志文:我注意到您特别强调了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是决定性的一个环节,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以北京为例,西城区聚集了大量的中央机关,海淀区高校与中科院林立,这两区聚集了大量优秀家庭,而正是以这些优秀家庭为核心,才形成了bet36体育投注基础教育的两个发达地区。像中关村二小(老校区)这种连一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的学校也成为了好学校,核心原因就是其坐落在中关村核心地带,周边聚集了大量优质家长。
  来江飞:是的,英国教育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之一,他们研究显示,好学校第一要素是家长的素养,我国教育界认为,好学校的要素是管理、设备设施、好老师和好生源。可见,大家都谈到家长群体的重要性。我区不仅家长文化水平高,教育资源丰富,比如需要举办一些家长论坛,家长的能力非常高,甚至可以把爷爷奶奶也请来。滨江区产业生态非常优越,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这对于我们推进区域教育工作非常有帮助。
  陈志文:您是从一线教师一步步成长为校长,到如今的局长,您认为这三个角色有什么不同?分别有哪些挑战?
  来江飞:总体来说,作为老师、校长和局长,思维方式、观念、格局和境界都有所不同。
  一个老师,只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学生,和家长协作育人,把学生教好就行。
  但一个校长,要管理的方面有很多,主要涉及到的就是一个学校如何发展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营造怎样的学校文化,怎么用好学校教师,让教师有发展、有成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更多关注教师的发展,并善于调动周边资源,为学校发展所用。
  而作为一个局长,关注点主要是整个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问题,这个时候思考的,不仅仅只有区域教育一个概念了。它是一个大教育观,比如刚才说的,教育一定要在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去思考,区域教育要在更大范围内去思考发展方向,这些都是大教育观要考虑的问题。
  陈志文: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所以要发展教育必须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来江飞:对,我们经常说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促进一流城市。我们立足高新区(滨江),必须跳出狭义上“教育”的一亩三分地,要站在“产城人融合”的背景下去考虑教育、布局教育和发展教育。
  我们一直在提创新创业生态,其实,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链,因而我们教育的视野要更加开阔,格局要更大。
  滨江产业业态丰富,所以我们教育提倡“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教育也必须服务好企业,服务好人才”,所以发展教育,一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发展了,反过来又能促进教育发展。
  我担任副局长时,分管义务教育,当时我就在思考,“教育是为什么服务的?”当时很多企业反馈报告,都是希望滨江教育能够给他们优秀人才的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特别是处于云集50多家上市企业的高新区(滨江),教育更要为人才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后来担任局长之后,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对于滨江教育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有了更多的认知——高新区(滨江)的教育要有高新的味道和高新的品质。
  陈志文:您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局局长,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来江飞:我认为需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方针,不断思考如何做更好的教育;
  第二,要有足够开阔的教育视野,不仅要立足区内的“一亩三分地”,还要放眼区域外、省市、全国,甚至国际,了解其他区域教育的发展情况,为优质教育的创新发展蓄力;
  第三,管理好三支队伍——一是校长干部队伍,要让校长们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和一定要发展学校的责任使命感,让他们学会一只眼睛盯着校内教育怎么发展,一只眼睛盯着校外的优质资源如何利用;第二是研究员队伍,包括以教育研究院为龙头,以及渗透在各个学校内的教学研究、科研队伍;第三支是教师队伍。
  除此之外,追求区域内的教育价值导向非常重要。我们一直在思考,滨江的教育文化,主要特征一定包括三个词语,即创新、包容、开放。
  滨江作为一个国家级高新区,本身自带一种强大的基因,那就是创新;包容首先是体现在理念上,教育的各种发展模式都是我们可以吸收的,同时因为滨江大气开放,因此吸引了非常多的人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同样,他们的子女也来自全国各地,这时就需要我们用包容的心态去凝聚每一份力量。
  我们认为,教育文化的核心就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其实就是价值观,所以我们提炼了“滨江教师价值观宣言”。
  ※发布教师码
  我们区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展序列,全国一共十个。
  所以我们提出了“教育何为”三问。
  第一问: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教育何为?回应我刚才说的,教育要有一个更宏观的视野。
  第二问:助力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成长,教育何为?
  第三问:育好每一位在滨江入学的孩子,教育何为?
  后面我们又对教师专门提出了三个“何为”。
  第一问:让每个孩子得到真心关爱,受到优秀品德引领,教师何为?
  第二问:让教学能力再精进,使自己的职业荣誉感更强,教师何为?
  第三问:胸怀美好教育情怀,践行滨江教师价值观宣言,教师何为?
  希望老师们从学问等身到精神等身,实现自己教书育人的人生价值。
  二、多位协同发展 助力一流教育
  陈志文:中国教育的问题比较复杂,大家意见可能不一定一致,但在解决教育问题上,大家还是有共识的,这就是提高教师的水平与能力,您怎么看?
  来江飞: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我认为,需要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2020年教师节,滨江教育全面启动“卓越计划”,加强教师中坚力量的个别化发展与培养,促进专家型教师持续成长。目前,首批有16位卓越教师。他们分别是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培养人选,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培养计划和目标,也设立专项培养经费,在培养过程中,每月会有一张量表,他一个月内上公开课、外出学习等情况都要清晰地反应在量表上,实施精准培养,一人一册。
  ※ 后备干部培训班
  陈志文:在您看来,滨江教育做到什么程度或者什么模样,才是一流教育?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
  来江飞:一流教育的定位有多种多样,但基本围绕以下几方面:
  第一,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一方面是引进优秀教师人才,另一方面是做好教师队伍的培养。我们对于教师的培养是基于分层分类培养机制的,我们现在选拔副校长,除了采用传统任命的方法,还采用公开选拔的形式,让优秀的教师有机会冒出来。哪怕是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只要能力优秀,我们可以降低门槛,甚至破格提拔。这样做也是贯彻我们人才培养的价值观导向,让教师意识到,只要有能力,就会得到认可,得到提升。
  对于教师,我们去年就提出了“关怀教师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全区广大教师的幸福指数。其中的内容包含美化校园环境、建设温馨人文环境、引领教师精神境界、关心教师困难、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助力教师成长等方面,最大程度满足教师对美好教育与生活的向往与需求,另外,还设立了针对老教师的“荣休仪式”等,使教师有职业的荣誉感。
  我一直认为,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他们找到一种价值感,是“关怀教师”工作的核心。
  此外,对于校长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我们将采取校长“职级制”。让校长也要拿出绩效来,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第二,培养优秀学生。从“五育并举”角度出发,区域层面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这“五育”是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素养。近年来,滨江教育在学生的智育、德育上做了不少努力。我们现在在考虑心理健康问题,这是我们接下去要突破的点。
  以疫情期间为例,我们安排孩子们在家上网课,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依然雷打不动,每天一节心理健康课,重点突出安全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另外我们全区的心理专职教师不是为一个学校所有,而是为全区所有,所以一个孩子如果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全区的心理专职教师都可以任他挑选。
  此外,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及开学前过渡期的心理防护和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和家长缓解身心压力,提升学习效率,促进亲子融合,我们滨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骨干教师还研发并制作了《疫情下的“滨江10课(时刻)”——心理调适系列微课》。
  不仅如此,我们还引进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参与其中评测,实施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暖心立交桥”行动方案。
  陈志文:确实,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太重要了,当下教育领域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您认为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来江飞: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家长焦虑的心态。家长焦虑其实是现在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很多家长认为,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所以就算挤破了脑袋也要争到自己认为的优质教育资源,如果对孩子的培养没达到自己的预期,家长的焦虑心态日积月累,就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其次,还有些家长不太懂教育,不懂得如何正确地跟孩子交流,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
  陈志文:确实如此,不过有另外一种现象也需要提醒:有些家长太懂教育、太懂孩子,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心理娇宠。我觉得,作为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用心但不能用力,可以出力但不能出手。
  家长关注教育没问题,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家长的手不能过长,更不能“伸”到学校里去。
  来江飞:是的,这个时候,就聚焦到一个关键问题——家长教育。我们非常重视家长教育的工作,很多时候为了更有针对性,都会以“案例+理论观点”的形式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这样更有针对性,家长也更能够找到痛点,对症下药。我们已经在编制《家长72课程》了,将在新的一年中采用线上学习的办法让家长尽可能掌握一些育人方法。
  陈志文: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应当前置到中小学阶段去解决。所以,最后的核心问题,很多时候还是得追溯到家庭教育。
  除了您前面提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您认为还有哪些途径能够缓解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来江飞:体育锻炼可以助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今年10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等。
  其实早在2020年6月,滨江区就出台了《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等要求的若干意见》。今年9月,滨江区每一所学校都实施了“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体育锻炼1.5小时左右”“家校联动每天平均运动2小时”,学生和家长很受欢迎。
  《意见》的全面铺开,目的明确,就是必须保证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在校园不缺失,不断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同时,助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让学生动起来、练起来、赛起来。
  ※校园足球
  陈志文:那您认为,体育锻炼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来江飞:体育锻炼除了促进身心健康外,对于人格完善也具有重要意义。我记得苏州市教育监测中心做了大量调查,结果表明,一个孩子的美育、体育习惯好,动手能力强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这就说明,其实体育不仅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有利的,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促进。
  陈志文:现在很多人忽略体育对于培养人的重要性。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最著名的中小学,比如英国的伊顿公学,非常强调体育教育的价值,大约学生四分之一的课都是和体育相关。学校里除了古朴典雅的教学楼、宿舍楼外,其余就是大片的草地和空间,以及6-7个专业运动场,可以提供足球、英式橄榄球、田径、板球、曲棍球等运动项目。
  再比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都非常重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每天都会看到一操场的人在跑步。他们认为,体育运动也是一种能力,体育不仅仅能给你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能磨练人的意志。体育教育是助力和完善学生成长的一个有效手段。
  而且,政府在推进体育教育、美育教育过程中,还会有“溢出效应”,收获一些其他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包括身心成长,还能推动学习文化课的成长。
  
  ※ 互联网+同步课堂
  来江飞:正是如此。就我们区域来说,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滨江区总共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3家上市企业,比如阿里、网易、吉利、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另外还集聚了一大批其他企业,比如106家后备企业,1500多家国家级高新企业,众多省级高新企业等,每年要吸引3-4万个人才。
  滨江区就像一个“聚宝盆”一样,让我们创新教育生态、发展科技教育有了一定的可能。我们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推进高新创客课程和“少年工程院”的建设,开展了“企业进校园、学校进企业、企业家进课堂”的三进活动,激发孩子心中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
  2021年已经来了,今年我们将成立一个“区人工智能教育中心”,把孩子学习和科技创新更加紧密地融合。此外,我们还将开展基础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发展论坛等,把各种资源盘活,着眼于“大教育”的理念与视角,打造特有的“滨江教育生态”,从小就赋予孩子一种创新基因,把一颗科技创新的种子埋在孩子心中,让孩子们懂得科技报国、为国效劳。因为我们培养的孩子,要敢于同世界同龄人竞争,追赶时代的潮流。
  陈志文:当下,大家都在提国际理解教育。您怎么看国际化教育?
  来江飞:从我的感觉来看,目前有两种声音在交错,一种是认为应该培养国际人才,一种是认为随着我国教育水平提高,不需要推崇国际理解教育。
  就滨江教育而言,应要立足国内,但也要放眼国际。我们一方面要学习一些国际先进理念,另一方面我们要有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意识。比如人工智能,欧美的一些国家很早就在推进了,但是我们还刚刚起步。我们应该有国际视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识,做符合自身校情、学情的国际理解教育。
  三、深化教育改革 共创美好未来
  陈志文:您希望最后把滨江教育办成什么样的水平,或者说想达成怎样一个状态?
  来江飞:我觉得,最好的状态就是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家长不因孩子上学而焦虑。我希望办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学校之间没有好差之分,但却能各有特色,各美其美。这其实也是我心中对于美好教育的追求。
  ※ 新初中教育研究院成立
  陈志文:10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此您有何看法?
  来江飞:其实,这正是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了一剂清醒药丸,让教师和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
  前段时间,某区教育局局长发表了一个演讲,内容提到,“当前教育存在媚家长、媚社会、媚上级的不良现象。教育是科学,学校要有自己的思考空间,有独立的人格支撑保障。 ”我对此非常认同。教育人要有教育人关于教育的独立性。
  同样,在前些日子,我们滨江区推出了《滨江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约(试行稿)》,对家长和老师在使用班级微信群时的言行分别作出规范性约定。央视新闻频道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栏目,报道了滨江区“班级微信群公约”,并为滨江引导规范班级微信群的做法点赞。
  我们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其实就是为了立规矩,在公众平台建立规则,也是对教师和家长的保护。
  陈志文:这份“班级微信群公约”,让我想到了教师的惩戒权。惩戒一直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可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家长被一些舆论与观点所误导,认为中国教育只应该有表扬、鼓励、肯定,而没有惩戒。这是非常可怕,不少非常令人痛心的事例就表明,从小缺乏规矩约束,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来江飞:是的,教育应该有独立的精神,在国家的政策下,规则规范一定要立起来,规矩有些以公约的形式,有些以要求的形式,还有一些以引导的形式呈现。
  现在家长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越位”,过犹不及;还一个是“缺位”问题,这个跟家长的文化层次和认识观念有着直接关联。另外,现在一些网络自媒体带有功利性,甚至虚假的宣传,对于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也有误导。
  想要实现家长的“均衡”,让家长普遍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
  ※ 疫情期间,来江飞局长慰问值岗人员
  陈志文:2020年绕不过疫情。疫情的到来,让线上教育来了一场实战演习。您如何看待信息化手段对于教育的影响?
  来江飞: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和改变是势不可挡的,是一种潮流和时代需求。比如,现在不少学校都有学校大脑,也就是运用人工智能手段助力教育教学,精准布置作业,减轻师生负担等,目的是实现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陈志文:说到人工智能手段和信息化技术,我想到,这对于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比如,对于自主、自觉的孩子,互联网可能会重构教育,产生重大变革,但对于不够自律的孩子,可能是弊大于利,可能不宜放大。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微信图片_20210118135149.jpg
2020活动周1.png
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