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访丨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吴树超:用三十三年种下“生命教育”这棵树,用毕生追寻教育的真谛
◆ 人物名片
吴树超,现任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全国教改先进个人、省特级教师、省教育科研百佳个人、省基础教育科研之星、市十佳创新校长、省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多所高校研究生导师及特聘教师。2014年,吴树超提出以“生命?生态?生长”的“三生理念”为导向,创新智慧教育,构建三维空间,提出“重构未来学习场”的教育理念,以变革教学环境的方式,打造“乐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生态,让孩子快乐生长,赢得未来。其办学特色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让孩子们学会珍视自己的自然生命,并发挥出社会生命的价值,继而使精神生命丰满,幸福、美满地过下去,这便是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
——吴树超
校说新语
bǎi nián shù rén
百 年 树 人
原意: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新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吴树超校长在追寻教育本质的33年来,一直在育“生命教育”这颗大树。每一个人漫长的人生都从孩童开始,吴树超坚信美好教育能够让每个孩子拥有完整的、美满的生命和生活。他穷极全部,奋力让“生命教育”这棵大树参天,好拂照每一株初生的幼芽,让每个自由、健康生长的孩子,生命有质量,未来有光明。
△ 与吴树超校长教育经历相关物件
物件介绍——三十多年来的工作日历
这是厚厚一叠鲜红色的小日历本,被吴树超珍惜地锁在办公室的保险柜里。从吴树超1988年工作第一天起,他就将自己每天的工作安排记在这个小日历本上,日积月累,逐渐养成了习惯。到后来,这样样式老旧传统的小日历本市面上已经很少有卖了,但吴树超依旧坚持每年都买到这么一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几十个本子记录着他三十多年的教育之路,也让吴树超对教育有更透彻完整的体会。
(完整专题页面请戳“阅读原文”)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显婷 陈昊昱 胡语彤)2020年1月21日,湖北武汉,封城前夕。
当人们纷纷向外走时,现任杭州采荷第二小学(下简称采荷二小)教育集团校长吴树超却焦急地在往里赶。由于女儿和女婿即将携手奔赴抗疫一线,六个月大的小外孙无人照料,他必须赶回去。
△吴树超的小外孙女
两天后,封城了,这座英雄城迅速“安静”下来。夜色里,霓虹熄了,车水马龙不再,路上空荡荡,仅有万家灯火孤独地闪烁着。吴树超怀抱着小外孙,被隔离了。
他清楚记得,自己隔离了76天,那种凄冷感是无边无际的。有时候太难熬,他便隔着窗透过玻璃,抱着孩子向楼下望:街道上空无一人,昏暗的路灯下,偶尔开过一辆消毒车,又迅速地消失了。
△封城时窗外的武汉
吴树超至今难以忘记女儿坚持要赴一线的样子,他拦不住,也没再阻拦。他抱着小外孙,坐在床上,把信纸摊在腿上,深一笔浅一笔地给女儿所在的医院写了封回信,恳请医务人员做好自我防护。这是一个父亲、一位长辈、一名教育者的恳切关怀。
生命当然是最重要的。从事教育工作33年,吴树超始终在做同一件事:生命教育。在这个特殊的艰难时刻,他仿佛在女儿身上,看见了生命教育的缩影。
不惧阳光,亦能顶风雨。生命有质量,未来有光明。
一个不可回避的眼神
1985年,在教育艰难、经济发展不足的年代,成绩最好、最先走出来的一批批年轻人大多选择了师范专业,投身教育。“那一代中师生,默默地挑起了基础教育的大梁。”吴树超怀念起当时,仍很郑重。
也正因这些人太优秀了,不少人就像是一颗颗流星,在教育的岗位上停留过,付出过,却“一闪而过”,最终离开教育领域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了。
吴树超也是这一批优秀青年中的一人,可他走向教育,专注教育并扎了根。
△年轻时的吴树超
“其实,我也有很多次机会能离开教育的,但我从来没有离开的念头。”他笑了笑,停顿了一下,继续回忆着33年来自己的教育经历。
1988年,在黄冈老家,吴树超成为了黄冈市武穴实验小学一名语文老师。此后,素有“教育之乡”的黄冈,为他的教育生涯打下了浓重的底色。
说到黄冈,许多人的印象就是“学生会考试”“成绩好”,但是吴树超知道,不论是艳羡、赞美还是不认可,黄冈教育都不是人们口中一句评论可以说得清的。
“全民都很重视教育,老师、学生,每个人都十分刻苦。”吴树超说,这是黄冈教育独有的精神与魅力。当时的孩子就清晰地知道,接受教育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因而为此拼搏努力。“我刚去当老师的时候,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孩子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那是我无可回避的。”
△吴树超和采荷二小学生们的合影
教育的影响自古都是双向的,吴树超心中震颤,被这样的刻苦与纯粹深深打动。“所以,这就无形中让我忍不住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哪怕能对他们在未来过上完整的、美满的生活有一丁点帮助。”
说到底,这是关于“生命质量”的话题。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的生命有质量、生活充满幸福?这个问题,一思考就是33年,这个朴实而遥远的教育之梦,被吴树超三十多年来一点一滴地充盈起来,汇聚成为了今天的“生命教育”。无论从黄冈到武汉,还是从武汉走到杭州,他都将做“生命教育”的信念揣在心间。
别人眼中的“教育傻子”
1992年,吴树超被派往北京参与培训,一年后刚回黄冈开始担任市级小学语文教研员。这时的吴树超年仅22岁,在颇重资历的教研员岗位上,他显然太年轻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一颗做生命教育的心固执又坚定。
△吴树超2021年前往北京培训
2003年,33岁的吴树超重回教研室担任主任一职。而此前,他两次担任学校校长,并在31岁时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获得“黄冈市十佳创新校长”荣誉。
吴树超最早当校长是在1997年,那是当时黄冈当地最大的城乡结合处——江林小学,仅一年时间,这所乡村小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来不少学校前来观摩,黄冈市还以此校为现场,多次召开全市常规教学经验交流会。
随后,1998年,28岁的吴树超跟着一位浙江宁波的老校长学习常规教学管理,仅半年时间就接到了一个新的重任——担任一所新校的校长,创建一所新名校。这个机遇,让他由一个教学者和教研者转型为了一个管理者。
这所新名校说的就是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当时,尽管吴树超前去就任校长,可提供给他的只有一所刚破土动工的新校和20万元创建资金。不仅如此,他还面临了诸多实际问题:一切从零开始,没有校园文化,没有办学理念,就连教师队伍也保障不了。
△吴树超(左三)在武穴二小期间
“什么都没有,给了我一个‘梦’。”吴树超笑着说,尽管一切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但他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践行与完善自己心目中的生命教育。
于是,他提了一个条件就接下了这副担子:教师由他招聘。就是这个梦开始的地方,最终成了吴树超最大的“造梦”试验田。
最开始那几年,每年春季开学,学校操场上都会长满荒草。在那个一分钱都要当做两分钱来用的时代,吴树超什么都不想,就带着老师们徒手去拔,一弯腰一起身,再一弯腰一起身,反反复复。拔到最后,大家的手都泛起了晶莹的水泡,有的已经磨破出血。
“很多人都说我,是教育的‘傻子’。”吴树超笑了笑,“既然这样说,那我就是带着一群‘傻子’在追梦,共同追梦。”
△吴树超在武穴二小期间
追梦六年,武穴二小如愿完成了蜕变——不仅师生拿奖不断,口碑和声誉也不断攀升,还成为了湖北省黄冈市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学校。
在很多人看来,这所在吴树超手里成长起来的公办学校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公办。不禁有人会问,开展那么多活动,搞那么多花样,不觉得累吗?
△吴树超在武穴二小期间
吴树超却淡淡地回应,累是累的,却也始终快乐着。跑资金、搞建设、立制度,一样一样下来,吴树超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乐园,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他们让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快乐,他们有质量的人生充实了我的生命。”
到后来,武穴二小的校园里一根荒草都不见了踪影,处处绿植覆盖,空气清新、环境幽然,成片的红杉树更是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点。这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吴树超带着老师们从校外移植过来的。他十分珍视树的生命,特地请专家指导照料,移植存活率达100%。绿化和基建同步推进,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吴树超离开的时候,这所新校已累计投入了7000多万元,这些资金都是吴树超带领大家筹集来的梦想教育基金。
2003年之后,吴树超进入黄冈当地教育局做起了教育管理工作,成为当地最年轻的党委委员、教研室主任。他主抓教育教学工作,其中bet36体育备用、中考的成绩连续八年在黄冈市名列前茅,他不仅严把学科质量关,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倡导乐学模式,关注生命成长,鼓励创新思维,组织并参与“生命成长”系列课程(思想品德、晨会、学生行为规范)教材的编写,提倡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绿色、可持续发展。
2011年,他又进入武汉市教育局做了两年管理工作。这近十年间,他潜心专注于生命教育研究、打造生命教育模式、开展生命教育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的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谁能以自己的生命倍增人类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谁能进行自我教育,那他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又想追梦了,他说。
于是,2013年底,他来到了第二个梦想启航地——杭州,江干区教育局为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生命教育理念的舞台。而此时的武穴二小早已迈入知名公办学校的行列,“共渡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当年吴树超写下的这十二字发展标语,直到2021年的今天,仍是学校践行的办学理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