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做学生成才路上的引路人:浙大城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实践
2020-11-12 17:31: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胡语彤 通讯员 李冠琳)今年,浙大城市学院开始设立“求是雏鹰班”,聘请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担任学员的学术导师。日前,各学院已陆续开展了导师见面会。本届求是雏鹰班共设文理科实验班各3个班级,共160人,配备校内外导师50余人,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发展平台,让学生提早享受到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城院的老师们在“本科生导师制”方面的实践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他们将这一理念深入融入到学生培养过程中,带领同学们参加科研项目、开展学科竞赛、进行实习实训、组织社会实践……着力构建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本科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点对点的指导:形成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相长的育人环境

  在大二的下半学期,浙大城市学院传媒学院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选择想要跟随的导师,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中期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中文1801班陈晨跟随传媒学院姚逸超老师做《朱淑真断肠诗词集》的古籍整理项目。在项目的过程中,姚逸超耐心地引导陈晨,帮助她寻找到自己的学术兴趣点。“这算是一种知识的传承吧,我把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分享给她,从而引发她的一些新的思考。”姚老师说,“在她做完古籍校对的任务之后我找她交流,看她是否从中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学术兴趣,评估这个兴趣是否能成为她毕业论文的方向。”

  “刚进入大学时的我很困惑,对法学专业的学习空有兴趣,却找不到方向,直到我上了袁继红老师的《刑法学》课程。由于‘太爱了’,我连续修了两年。”法学2010届校友、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俊坦言,袁继红老师在本科阶段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让他受益一生。原本不善言辞的他,在袁继红的鼓励下参加各类竞赛和实训基地实践,如今也成为了站上三尺讲台口若悬河的教师。他说,通过比赛、实践这些纽带,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使老师们能一对一指导学生,发挥着导师般的作用。

  这样的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这一模式突破课堂交流的有限性,增加交流的深度与有效性,对同学的成长起到了切实的引导作用,成为了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载体。

  “导师制的推行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实现精准化的‘思想帮扶’。”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陈麟看来,导师制中的师生之间一定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不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陈麟都喜欢用轻松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晚上在学校跑步的时候,我经常会在操场碰到我的学生。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探讨一些学术问题,或是社会热点、个人发展等话题。”就是在这样自由而又轻松的氛围里,陈麟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想法一点一滴地传达给学生。

  有时陈麟也会布置学生把他特意找到的优秀论文逐字打一遍,刚开始同学们可能会摸不着头脑,但完成打字任务后,学生兴致勃勃地找到陈麟:“陈老师,我在这篇文章里面找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这时陈麟趁机引导:“是啊,那能不能写写文章呢?”一个个的研究切入点就是在这样一些小小的任务中得以发掘,并最终撰写成一篇篇论文。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认可度提升的重要因素,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得到收获的幸福感则是本科生导师制的最突出亮点。

  以竞赛、实践为纽带:实验室里育“新”才

  如今IT领域技术发展迅猛,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而学生们仅凭借自身的知识积累,在面对新技术和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时,不一定能找准方向。“所以,导师在学业、专业技术和未来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很关键。”计算学院教师蔡建平如是说。

  除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原理等课程的教学之外,蔡建平会依据当前主流技术来精心设计科创实践课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智能物联网、深度学习等主流技术的开发能力。不久前,蔡建平指导的“Sofit”项目学生团队获得了浙江省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带领他们进入科创实践的大门。同时言传身教,给予他们更多IT人正面的影响。从我们计算机综合实验室走出去的学生,用人单位是很青睐的!”

  “蔡老师会经常和我们探讨技术,交流观点,指导我们完成各类好玩的创新项目,还经常带我们去看新技术展览拓宽视野。”计算机1803班的张帅表示,在学生们眼里,蔡建平是一位真正会关注到实验室里每一位学生的“引路人”。

  信电学院的“哆啦E梦电子设计兴趣班”至今已开办了14年,它注重于电子设计技能的系统化训练,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小车竞赛、电子技能竞赛等赛事培养后备人才。培训中,学生三个人一组,根据老师布置的题目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并讲解设计思路和完成过程。任国海作为该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会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遇到出现纰漏时便一对一耐心讲解。

  “在平时的基础学习中学生很难发现自身的问题,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暴露他们的不足,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夯实他们的基础。”任国海注重培养的是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基础达标后会着重训练学生的应用设计能力,培养他们的专长。这样的培养模式一方面为同学们补充了一部分常规学习中无法接触到的应用型知识,另一方面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未来就业时增加了自身的竞争力。

  去年,我校医学院学子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荣获一等奖。临床1701班的张哲晟作为团队成员之一,特别感谢参赛过程中潘建平教授和方洁老师的悉心指导,“师生之间通过竞赛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老师们会把最前沿、最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我们,对我们的指导从文献综述到实验方案再到现场答辩,无微不至。除了比赛以外,我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是方法与思维,这为我今后的科研打下了扎实基础。”

  校内校外导师组CP:协同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由法学院教授吴红列牵头,与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合作建设的泽大·城院律师工作坊去年正式成为浙江省“十三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培育基地,通过两年的实践,培养了多名优秀律师校友。“法学本质上是一门技艺,学好法学理论的同时,更要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吴红列教授多年教学所秉承的理念。

  泽大律所派出资深律师作为实务导师对城院学生进行“师徒式”的一对一结对指导,律所还将带实习生作为对律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考核。今年暑假,16位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了泽大律所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短学期实习。在学生编制的每周工作简讯中,不仅有例行周报、共享课堂感悟,还有导师专业且温情的评语。

  “泽大·城院律师工作坊的实习,以校内指导老师联手业界律师共同作为学生实务导师的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培养模式,最终让城院毕业的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吴红列介绍道。

  今年暑假,建筑学1602班的周思言、缪唯清、傅天奇三位同学也收获了“双导师”王牌组合的指导。

  在建筑学教师周淼的推荐下,三位同学获得了北京故宫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机会。同学们主要负责天山汉墓的建模复原,在挑战自己并不熟悉的“考古”领域过程中,他们需要根据图纸和查找缺失的材料,将天山汉墓的王墓和后墓进行电子化,建立成模型,运用CAD软件将天山汉墓重新建模复原。

  故宫考古所的吴伟博士在作为实习导师,与同学们一起深入沟通、探寻方法、解决问题。同学们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充分调动起来,转换为实操能力。“把新的知识点和方法拆分成一次又一次的练习,系统化融入实习训练的过程之中,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建筑系学生拥有了过硬的本领。”周淼表示,在探寻建筑专业与考古专业的交叉互融中,同学们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这种校内校外双导师共同指导的‘王牌组合’模式,使同学们更精准、更快速地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转换为实操能力。同时,两位导师从不同角度的指导,使建筑与考古完美结合,让同学们信心倍增、受益匪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OMC_979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