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刘培军:打好有组织“组合拳” 突破科研“天花板”
2024-07-01 14:46:00
中国教育报
作者: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并公布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未来科技事业发展方向作出重要指示。此前,国务院已公布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修订体现了新时代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鲜明导向:一是突出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二是坚持国家战略导向原则,强调国家科技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三是注重基础研究,提出要“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

  地方高校是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是破解地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卡脖子”问题的中坚力量,更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来看,地方高水平大学通过“提前谋划、精心部署、有序组织、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完全有能力触达国家科技奖的“天花板”。

  当前,对于地方高水平大学来说,要继续在科研上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条例》导向,打好有组织科研“组合拳”,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明方向”。首先要明确科研服务导向,紧贴国家和所在区域的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活动。地方高水平大学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应当深入研究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规划,确保学校的科技工作与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同步、与地方重大需求同频。其次要明确科研主攻方向,有选择地追求卓越,打造“单项冠军”。地方高水平大学作为地方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服务辐射广泛。然而,若要重点培育国家科技成果,则必须瞄准国家和地方主导产业需求,立足区域特色及自身优势,厘清创新的主攻特色方向,找准攻坚关键技术的突破口。尤其要化地域比较劣势为自然禀赋比较优势,在主攻领域紧盯国际学术前沿,明确差距及短板,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二是“找队伍”。当前,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域组建科研团队,乃至与国外科研组织合作,实现借力发展,对地方高水平大学至关重要。为此,学校首先要着力于组建好校内跨学科团队。一直以来,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普遍短板在于力量分散、过多关注短平快项目且缺乏组织化。为改变这一局面,学校有必要依托自身的优势学科及领军人才,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组织有规模的、跨学科长周期攻关的“国家级”团队。其次,学校须注重与国内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实现借梯登高。形成系统性的特色科研成果及技术优势,是获得国家科技奖的有力基础,因此,采用科研兵团作战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学校应主动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合作,推进科技协同攻关。再次,学校还需注重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拓展科研资源、拓宽学术视野,进而提升学术实力。

  三是“搭平台”。当前,深化科研平台建设,依托科研平台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已成为高校科研工作的新导向。地方高水平大学首先应当注重加大基础研究平台,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平台的建设力度。学校可以利用各省份大力推进省实验室建设的契机,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主动融入或牵头负责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从而优化学校在特定领域的科研资源配置,提升创新能力。其次,学校要以科技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五问’”为指引,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凝练科研重点方向及任务,倒逼特色化高质量成果产出。再次,学校要搭建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互动的平台。地方高水平大学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需要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互动,找到“真问题”,从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进而推动原创性、实用性技术发明的诞生及技术成果应用效益的提升。

  四是“强组织”。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强化有组织科研时,首先应当围绕国家需求和国家目标调整重组科研组织,主动牵头整合区域行业领军企业的优质创新资源,有组织地推进协同创新。通过集中科研目标、科研力量和科研资源,积极承接国家重大项目,力争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其次,学校要做好长时间投入、持续攻关的准备。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需要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勤奋和积累。因此,学校更需要坚定科研战略定力,汇聚并有效利用有限的科研资源,有组织地给予支持和引导,持续稳定地投入,久久为功。

  五是“给保障”。《条例》特别强调科技奖励的诚信建设,以及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为此,地方高水平大学要进一步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和科研激励机制建设,为科技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要借助《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诚信建设和学术不端治理的指导意见》,健全完善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体系,把科研诚信建设与学校科研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时,学校还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科研考核特区制度,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活力和潜力,鼓励他们潜心研究、敢于超越、勇于攀高。

  (作者系广西大学科研院副院长)

  作者:刘培军

  《中国教育报》2024年07月01日第5版 版名:高教周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18677521 2023-12-29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