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黄侃:探索“在地国际化”,教育国际化不一定要走出国门
2024-05-23 17:11: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在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黄侃,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高等教育国际化如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国际化人才的引育等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和思考。

  中国教育在线:黄会长您好,您参加本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有什么感想?

  黄侃:此次参加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收获颇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了一些展区,也参与了一些会议,高博会无论是论坛的主题设计,还是展区的题材安排、应用场景等,都能看到对教育国际化的涉足和重视。

  当然,如果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还可以在高博会的平台上,更好地展现中国教育在世界教育大的坐标系中的地位,体现中国教育方案以及高等教育改革新的实践,期待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加强。

  中国教育在线:立足新时代,既要做好“走出去”又要做好“引进来”这两篇大文章,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如何做?

  黄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学习方法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下的高等教育已经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更加积极地拥抱未来、拥抱世界、拥抱新技术。总结中国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互学互鉴,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

  具体到“引进来”和“走出去”,这是相辅相成的。要同时设计、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在具体方式和国家政策支持上,再做进一步设计,使得“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效果能够更加明显。

  中国教育在线:“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就是国际化人才,尤其是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我们该如何培养、用好国际化的人才资源呢?

  黄侃:当前,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发挥着明显的作用。我们应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参与到我们的教学科研之中。

  随着时代的变化,引进的形式和方法应该有所改变,应该更加灵活、更加开放。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和共享平台,支持不同国家之间,跨时空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现在有一个概念叫做“在地国际化”,就是教育国际化不一定要走出国门,在国内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国际课程资源、优质的科研成果及合作团队,共同合作研究课题、研发产品等,这些都是国际化的具体体现。

  应该鼓励更多的优秀学子和科研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际交流。更好地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化的研究机构,为中国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我们青年学者参与国际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层面应出台更多鼓励国际交流的政策,鼓励更多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在国内创新创业。同时,服务于中国的产能输出。

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黄侃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

  中国教育在线:在教育国际化及教育对外开放方面,您认为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或是挑战呢?

  黄侃:首先是观念上的更新。当前,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产业革命、技术迭代、知识更新愈加迅速,教育要主动服务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及发展环境。

  第二,政策层面需要加强设计。要鼓励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参与到国际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引进和吸引优质的海外资源。同时,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爱华的海外人才,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并且促进我们的产能输出。

  第三,把握节奏是关键。要分出轻重缓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人群,来具体设计我们教育国际化的合作内容、合作时期及具体任务。

  第四,建立评价机制。无论是国家对外开放支持政策,还是资金保障,都应该要有一个动态的效果评价,及时优化和调整方案设计及支持力度。

  中国教育在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您认为我们的国际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发力,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呢?

  黄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创新驱动,包括创新理念、创新载体以及创新人才。

  国际教育如何来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认为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第一,深化科教融合,将科技创新融入到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高等教育要服务新质生产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青年学者,使其能够直接服务于我们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二,重构教学体系。包括国际领先的教学要素、教学方法、课程及教学资源,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融入更多创新元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精神、协作精神,能够敏锐把握新生事物的能力。

  第三,加强资源整合。在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产教研用等方面,更好地协同融合多方资源,发挥要素的集成作用。高等教育要更好地借助国际交流合作的机制和平台,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黄侃在第61届高博会“高教前沿”栏目的访谈实录,内容有删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5-17 13:46: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5-15 10:34:00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5-10 14:20:00
ys.jpg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5-09 10:43:00
tan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