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打造“党建+科技+人才”协同助力乡村振兴党建品牌
2022-12-09 11:22:00
成都大学
  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四川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围绕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积极工作,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牢固树立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推进成都大学农业学科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落实成都大学“扎根成都、面向世界、服务社会”的服务定位,秉持“党建+业务”的工作理念,创建了“党建+科技+人才”协同助力乡村振兴党建工作品牌。
  依托学院优势学科和特色平台,以党建+机制建设、以党建+科技创新、党建+人才助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党建+科技+人才”协同助力乡村振兴模式。
  党建+机制建设
  依托学院优势学科和特色平台,推行“党支部+党员+人才”发展机制。以平台吸引人才,用党建凝聚人心,让党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磁场”,吸引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坚持引育并举,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人才,通过党员学术交流制度,实现党建与科研的双提升。
  学院党委要求教师党员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党建“反哺”育人,提升育人实效,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通过创新开展“全产业链”发展服务地方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学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建育人功能,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加快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通过抓优势、讲特色。奋力打造特色杂粮和肉类加工一流科研平台,强化平台的硬软件建设,以平台为依托,对内对外吸引优秀人才。同时积极发展科技特派员,让党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磁场”,使党建引领“融进去”,科研创新“活起来”,以科技服务地方,让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真正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人才。
  经过多年发展,学院现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3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四川创新团队岗位专家4人;建立了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累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
  党建+科技创新
  围绕学校的学科优势,推进与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和合作社等进行多形式合作。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要求党员三有三为,推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应用。
  一是心有团队,为平台贡献力量;二是心有担当,为三农服务产业。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已成为服务民生、大健康产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科技力量。学院坚决贯彻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做到博士下田,教授下乡。学院12名党员教师成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人员,在四川昭觉、美姑和重庆巫溪等地开展工作。8名教师参加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团。三是有情怀,为人类健康助力。学院党员围绕特色杂粮和肉品加工等产业,围绕产业,制作“小苦荞,大营养”、【食品安全系列科普】“食品添加剂”的前世今生等科普视频,在四川科普、食品加公众号、实验室网站等宣传,累计点击量达10万次以上。
  党建+人才助力
  依托学院平台优势,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青年优秀博士进行学术报告,促进青年教师的交流,学科交叉,思想碰撞。邀请专家报告10余次,并吸收青年老师300余人参加交流讨论,形成项目合作20余个,助力青年教师人才培养。吸引学生参与2000余人,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依托学院现有的科研平台,搭建开放共享和培训制度,让校内外的青年教师都能来学习使用科研平台中的先进仪器,为进一步吸纳优秀人才,搭建科研高地提供了硬件保障。通过党员教师定期开展仪器设备的理论和现场培训,增强了新进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传帮带制度,抓团队,讲传承。根据研究方向和学科特点,以支部为基本单元,通过以老带新,使新进教师快速融入团队。同时,深入挖掘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治学育人的典型事迹,搭建传帮带制度,以激励、引领青年科技人员做好科技报国、科教兴国。
  深耕细作,成效显著。学院党委通过树立典型提升内驱,下沉一线锻炼人才。累计服务或联系地方企业60余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0余个。示范推广新品种10余个,新技术20余项,累计推广面积500万亩以上,制定农业行业标准《藜麦粉等级规格》1项,选育杂粮新品种6个,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有效促进了成果转化。围绕杂粮种植基地建设、畜禽养殖和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学院教师每年深入企业数百余人(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200余项(次),解决技术难题近百项,技术培训千余人次;担任国家、省部和地方技术顾问、岗位专家、重大科技项目评委、科技进步奖评委等,每年参与向政府提供决策咨询食品安全应急、建言献策、产业调研等工作百余项。
  通过党建品牌的创建,实现了党建与科研的双促进,实现了科研氛围和工作作风的提升,增强科研人员对自身工作和社会服务的认同感、价值感和使命感,通过地方服务锻炼人才,进一步凝聚人心,增强使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