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新文科建设教学成果展示周活动
2021-11-15 16:01:00
四川师范大学
  11月1日至5日,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在狮子山校区综合实验楼701举办新文科建设教学成果展示周活动,校党委书记李向成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校长汪明义为新文科班学生专题授课,副校长王川出席学习沙龙活动,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及教师到场观摩。本次教学成果展共举办15场学术活动,包括8场名家讲坛和7场学术沙龙活动;同时,活动现场还展出了两年多来新文科班部分教学成果。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学术活动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开展,共有3000余人次参与。
  李向成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文科教育是培养青年学生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肩负着增强下一代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使命。新文科建设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的专业体系进行提档升级。他强调,学校将以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发展的根基和使命,从四个层面扎实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工作,一是培养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英;二是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范生;三是引导全体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向国外留学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汪明义作题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学新文科课程建设的思考》的专题讲座,他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大学新文科课程建设思考。他谈到,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的大学人才培养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融合。新文科人才培养要着眼于知识素质能力、思维情感意志力、视野胸襟情怀等多个维度,要着力培养学生宽阔的视野、独立的思考能力,要深入学习研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求和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性、人类性、平等性等时代价值体现,领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融合,既要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更要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奉献者。
  四川大学教授曹顺庆、李怡、阎嘉、张法、张弘(普慧)、周俊勋等著名专家学者在新文科建设名家讲坛分别作专题讲座,立足教育学、文学、美学、文艺学、语言学等专业领域,以广博的学术视角、对标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兼顾思想价值引领与学科知识提升,为学生提供了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文化滋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术积累。
  在学术沙龙活动中,新文科班导师庞弘、郭大勇分别带领同学们深入研读了上野千鹤子《厌女》和伊格尔顿《How to Read Literature》两本书;导师高晓瑞以“症候式分析”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用这种理论进行文学文本细读;导师汪燕岗、王振、李国太分别围绕《成都地区古籍收藏、保护及利用研究》《语文规范与社会生活:成都旅游景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研》《仪式与文本:四川眉山唱花灯习俗》《文学民俗志:以川籍作家作品中的民俗书写为对象》等课题开展了学术研讨。7场学术沙龙活动涵盖了“读书会”“专题汇报”等形式,以新文科思维和视角聚焦学术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努力培养兼具创新思维和中国特色的新文科人才。
  2019年,文学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全校第一个新文科实验班——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创新实验班。近日,文学院《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拔尖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被列为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未来,文学院将继续扎实推进新文科建设,深入探索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实施和研究,将新文科建设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持续提升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质量。依托自身底蕴深厚的巴蜀文化研究传统和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推进新文科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学校创建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学院力量。
(王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