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两项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第一署名单位太原理工!
2023-03-02 17:31:00
太原理工大学

01、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王俊文、丁传敏课题组在《JAC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日前,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王俊文教授课题组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Reversible trans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determination of diverse Pt single atom speci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JACS》(影响因子2022:16.383)。该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为太原理工大学,丁传敏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王俊文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冰副研究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Li-Juan Yu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页面截图

  单原子催化剂(SACs)由于其特殊的活性、选择性以及原子利用率最大化等特点,逐渐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载体表面不同的单原子结合位点致使活性金属配位环境迥异,进而带来反应活性巨大差异。最近,通过多种合成策略调节CeO2负载的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局部环境被广泛研究。然而,由于定量描述研究的缺乏,导致揭示其特定位点反应活性和调节其转化仍然极具挑战性。


单原子物种的动态转化调控及及其定量研究

  王俊文教授课题组采用氧气和氮气气氛分散制备两种Pt/CeO2单原子催化剂。通过原位透射电镜捕捉了氧气和氮气气氛中Pt原子簇向单原子转变的动态分散过程并验证了不同单原子物种间的可逆转化。采用DFT对大量不同配位环境下单原子配位结构进行模拟,并与拉曼光谱对照,确定了催化剂表面主要存在的三种单原子物种及其构型,发现仅占14.2%的Pt1O4-Ce3+-Ov单原子物种贡献了最高的CO氧化活性。同时发现不同Pt/CeO2SACs之间的可逆转化可引发CO氧化催化活性的震荡现象。


不同Pt/CeO2SACs中Pt单原子物种的定性与定量结果

  本工作发展Raman光谱结合DFT计算方法对不同单原子物种可实现定性识别与定量统计,为单原子催化剂提供了更本征的一种描述符,为单原子催化剂中活性中心的多样性研究提供借鉴。王俊文,太原理工大学,教授。2003年在英国Newcastle大学访问交流;2009年至2011年,访学于加拿大McGill大学,2012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煤基小分子催化反应中金属催化剂抗烧结、抗积碳方向的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2c12106

02、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课题组在《AFM》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日前,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课题组郭鹍鹏教授团队和陕西师范大学新能源高等研究所刘治科教授团队合作,在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以“24.64%-Efficiency MA-Free Perovskite Solar Cell withVOCof 1.19 V Enabled by a Hinge-Type Fluorine-Rich Complex”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9.924)。该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为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李芷君为论文第一作者,郭鹍鹏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段玉伟博士后和刘治科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页面截图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高、制备条件温和等优点,受到科研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层/空穴传输层界面处的缺陷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CoFAc修饰界面过程及其修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

  郭鹍鹏教授团队和陕西师范大学刘治科教授团队将一种铰链型富氟络合物钴(II)六氟-2,4-戊二酮(CoFAc)引入到FACsPbI3薄膜的表面,以解决钙钛矿/Spiro-OMeTAD的界面缺陷问题。最终,采用CoFAc进行界面修饰的FACs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显示出24.64%的优异效率和1.191V的超高开路电压,这是所有报道的电子传输层以TiO2为基底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纪录开路电压,24.64%的效率也与FACsPbI3体系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纪录效率几乎持平。CoFAc修饰的器件表现出出色的长期稳定性,在没有任何封装的情况下暴露于环境大气1500小时后依旧可以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5%。


CoFAc修饰和未修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对比

  郭鹍鹏,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10-2012年香港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经历。主要从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等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212606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