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行纪念祝尔纯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忠诠-尔纯”思想政治教育奖设立25周年座谈会。这场座谈会,不仅是对祝尔纯先生崇高风范和大爱情怀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立德树人最崇高的礼赞。
“忠诠-尔纯”思想政治教育奖作为上海乃至全国高校首个思政专项奖,25年来已激励819名师生,作为上应大立德树人的闪亮名片,成为所有上应人心中的一座精神丰碑。
师者初心,大爱无声立丰碑
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祝尔纯、眭忠诠两位老人的名字与故事,是师生们心中永远的精神灯塔。
祝尔纯作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离休党员干部,她与丈夫眭忠诠年少时便在进步思想的滋养下成长,青年时代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烽火岁月里,他们怀着“为人民谋利益”的坚定信念,用热血书写忠诚;步入耄耋之年,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他们倾其所有,奉献一切。
座谈会现场,祝尔纯老人与丈夫眭忠诠捐资助学的赤诚情怀和感人事迹再次被深情讲述:2001年,两位老人做出了一个决定——将数十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十万元捐赠给学校,设立“忠诠-尔纯”思想政治教育奖。这一创举,不仅开创了上海高校的先河,更是全国高校首个“思想政治教育奖”。
“要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使青年学子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二老说。在此后的十几年间,他们对教育的奉献从未停歇。在建党90周年时,他们卖掉了唯一的住房,交出一笔沉甸甸的“特殊党费”,选择将家安在养老社区。
两位老人累计向学校捐赠高达220万元,这些善款不仅用于“忠诠-尔纯”思想政治教育奖,还投入到诚信生活助学贷用款和校园“先贤语迹”文化景观建设中。
师道永续,绵绵春风育桃李
“爱的方式有许多种,我们只不过选择了一种!”祝老这句熟悉的话响起,现场所有人的心弦都被深深拨动,思绪弥漫。二十五载春华秋实,历届荣获“忠诠-尔纯”奖的师生代表们纷纷回忆起难忘的获奖经历,更畅叙这份荣誉带来的激励鞭策。
首届教工二等奖获得者、原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怡回忆道:“二老家中陈设简朴,却将毕生积蓄献给教育。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爱党爱国不是口号,而是点滴奉献。”
“两位老人将积攒的10万元现金捐赠给学校,当时捐赠现场,我热泪盈眶、心潮澎拜……”两获教工一等奖的原机械工程学院谈理教授深情讲述了专业课教师的使命,“不仅传授技艺,更要铸造灵魂”。
学生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其冲校友发言坦言:“‘忠诠-尔纯’奖在我心中埋下家国情怀的种子,激励我在科研中始终心系国家需求。”
“百年烛火映苍穹,廿五春秋薪火红。……尔纯精神今犹在,我辈扬帆建新功!”荣获教工一等奖的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迟娟用一首诗表达了对二老的景仰之情,“AI时代拥抱科技浪潮,更要坚守教育初心、传递价值火种。”
“传承祝尔纯先生的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中……”学生一等奖获得者、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张嘉睿同学表示,要传承二老的崇高精神,在青年学子身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原创校园大师剧《祝尔纯》导演王丽鹤以“用艺术唤醒信仰”为题,揭秘创作初衷:“我们以倒叙、回忆和时空交替手法,让二老感人至深的故事能够鲜活呈现、影响生命,而非停留在说教层面,让青年学子与祝老跨越时空‘对话’,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这是一部不论我看多少遍都会忍不住红了眼眶的作品……”青年祝尔纯扮演者、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研究生蒋怡琛动情表示,“每一次演出都是灵魂洗礼,祝老的大爱与无私让我深刻领悟‘小我融入大我’的真谛。”
薪火传承,爱的故事永不停歇
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代代相传、接续奋斗的崇高事业。活动现场,最新一届“忠诠-尔纯”思想政治教育奖颁奖仪式举行。一批批一线教师为教育事业勤奋耕耘,一批批青年学子为理想信念执着追求。
现场还发起了捐赠倡议。上海畅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美澳国际教育向学校“忠诠-尔纯”思想政治教育奖基金慷慨捐赠。涓涓细流终能汇聚成海,师生与社会爱心人士们加入这份爱的接力中,他们用实际行动延续、发扬二老的无疆大爱,让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谊不断传承。
“为天下之情怀,流芳百世!我们抒发对两位老人的崇敬、缅怀之情,共同擦亮学校这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深情表示,纪念祝尔纯先生,就是要传承“大爱无疆、大德如阳、大任在肩”的精神品格,以“大爱”滋养育人沃土,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更多应用创新型人才;以“大德”涵养校园风尚,将两位老人的崇高品德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以“大任”砥砺担当作为,紧扣上海市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机遇,承载这份红色基因和时代精神的火种照亮上应历史新征程。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