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10时,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一流政法大学建设主题论坛,华东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在松江校区富田体育馆隆重举行!各级领导、嘉宾、海内外校友和全体师生员工线上线下欢聚,共同庆祝华东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钱锋,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晓云,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陈勇,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孙潮,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永平,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上海市委办局和区领导、市司法机关、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单位、期刊杂志和新闻媒体领导以及学校领导、老领导、功勋教授、老同志、职能部门、附中附校附高代表、校友代表、师生代表出席大会。
踔厉奋发 开拓进取
擘画一流政法大学发展路径
在筹办建校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学术会议过程中,各界领导和校友通过不同方式向学校表示祝贺,对学校未来寄予殷切期望。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在讲话中表示,建校70年来,学校始终与新中国法治建设同向同行,秉持“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精神,逐步建设成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中国法学教育重镇。
学校把自身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进程,肩负起法治兴国和法治强国的历史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素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华政方案”。
进入新时代,华政积极融入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构筑一批高水平研究平台,形成一批学术理论成果,打造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学校以“绣花功夫”建设苏州河华政段,交出了高校积极融入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出色答卷。
他提出三点希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特色内涵发展之路,在更高质量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上作出示范;积极服务法治中国建设,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大支撑。
向史而新 守正创新
谱写一流政法大学建设新篇章
“我们必须以谦卑心恭敬心体会创办这所大学的初心使命,必须以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思考探索这所大学前行的道路。”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致辞。
以“向史而新、守正创新,谱写一流政法大学建设新篇章”为题,以“初心使命”“教育理念”“学人担当”“法治理想”“发展路径”为关键词,回顾学校不平凡的办学历程,描绘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每一个华政人,都应该铭记创业者的嘱托,铭记奠基人的功勋,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
郭为禄表示,新征程新起点,回望华政70年,我们更加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70年的校史启示,我们必须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我们更加坚定“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第一,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实际行动赓续传承“帐篷精神”。师生的发展便是学校的发展,好大学不仅是学术共同体,也是价值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
我们更加坚定“创新、务实、开放的海派法学”的学人担当。一流政法大学应该在建构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有更多建树。推进法治中国、法治上海建设,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更加坚定“人民至上温暖正义”的法治理想。近20万华政学子奔赴五湖四海,在政法、经济、教育和社会各个领域施展才干,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国家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我们更加坚定“融入城市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路径。华政始终与大国之治同呼吸共命运,与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建设发展同频共振,华政学者在各个领域为法治中国建言献策。
我们通过把中国最早的大学校园融入城市滨河空间,更充分理解了“一流城市孕育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成就一流城市”的关系。
回望70年校史,一代代华政人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接续奋斗。
郭为禄表示,我们深信,我们的法学教育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一所好的大学一定要扎根自己的土地、立足自身的禀赋、坚持自己的特色去耕耘去奋斗。
郭为禄强调站在新的起点上,华政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培养社会主义法律人才”的初心使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为中国式现代化输送一流人才,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让这座“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熠熠生辉。
砥砺前行 携手偕行
勇立中国法学教育潮头
七十年风雨兼程,成就七十载绚丽画卷;七十年筚路蓝缕,书写七十载的壮丽华章。
“举办主题论坛和建校70周年大会,借此机会梳理建校70年来的发展成果和重要经验,更加清晰地擘画一流政法大学发展定位、建设任务和实现路径,激励全体师生奋进新征程,提振士气改革再出发,推动华东政法大学的事业发展迈上更高台阶。”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主持大会开宗明义。
他表示,我们将继续落实好市委、市政府部署给华政的各项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变化,落实新要求,探索新路径,拓展新格局,勇于扛起建设一流政法大学的历史责任,奋力谱写出属于我们这代华政人的时代华章。
上级部门、兄弟高校、友好合作单位、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各地校友会、海内外各界校友纷纷来电祝贺。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播 bet36体育备用;主持人秦畅宣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致信。
“华东政法大学70年的建校史是国家民主法治的建设史,也是中国法学教育的奋斗史。”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发表视频致辞,祝贺华政建校70周年。
他表示华政与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同心同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法治人才,全方位参与和推动新中国的法治进程。
同为传统五院四系的兄弟院校,两校同舟共济、肝胆相照,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密切合作,携手勇立中国法学教育的潮头,合力谱写京沪大地法学教育的辉煌篇章。
中国政法大学校园
展望未来,中国政法大学愿携手华东政法大学,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合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各个方面。
重点在深入研究阐释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等方面协同创新、久久为功,为新时代法学教育事业和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
华东政法大学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的发展理念,坚持开放包容的海派法学教育底色。
先后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188所高校、机构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亚洲法律学会、欧洲律所联盟等8个国际性、区域性组织签订385份协议,建立良好关系。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副校长Colin Grant教授通过视频方式,代表海外合作高校向华政70周年校庆表达祝贺。
他回顾了两校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历史和成果,期待两校未来持续加强合作,延续博采中西之长的传统。
风鹏正举 薪火相传
“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群星闪耀
校庆日,在上海、深圳,在苏州、福州,在纽约、在世界各地,校友们纷纷为母校亮灯祝福。大会现场,全国各地校友会发来视频祝福。
在70年的办学实践中,华东政法大学精心培养了近二十万毕业生,他们奔赴五湖四海,在祖国各地、世界各国担当作为,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七秩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校友代表施净岚致辞表示,希望学弟学妹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成为中国法治的栋梁。
祝福恩师阖家幸福、顺遂安康,为国家培育更多良材。祝愿母校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引领法学教育发展,闪耀浦江之畔。
华东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师代表胡玉鸿教授以“满满的感恩”“真真的表白”“殷殷的祝福”为关键词,以一名普通老师的身份郑重承诺。
将秉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真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将潜心科研,为学校学术研究事业添砖加瓦;要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学校的信任。
大会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学校官方视频号和B站等平台全球同步直播,让因疫情影响不能到场的华政校友和华政之友在云端分享喜悦,共有5万+人次观看。同时,学校在长宁校区、松江校区设有多个线下平行会场。
下午,学校还特别举行华政学者文库“明珠阁”揭牌仪式。
为展示学校学术成就、赓续华政文脉,传承办学理念,构建具有华政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历时两个多月,华东政法大学在明珠楼建成“华政学者文库”,冠名“明珠阁”。
文库总体功能布局分为教师著作展示区、校友著作展示区、功勋教授(法学家等代表学者)著作展示区和交流会客区四个功能区。
本次学者文库共遴选732位教师、校友著作文献3226种,展现了华政70年办学的丰厚学术研究成果。
晚上,在富田体育馆还举办了“奋斗的青春正当时”建校70周年师生联欢会。
整场联欢会用“风雨兼程 砥砺奋进”“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青春绽放 强国有我”等三个篇章,讲述华政故事,传递华政精神,凝聚师生校友情感,充分表达了华政青年一代的坚定信念、理想追求和奋斗决心。
学校向全校师生和校友送上专属华政人的校庆餐。
每个窗口都会推出特色套餐,可供自由选择。无论是套餐中的华政糕,还是环保餐盒、一次性用具餐包,都体现着华政餐饮文化。
一次性用具餐包设计别出心裁,用完可别先急着丢弃。扫下餐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聆听华政校歌。
两校区分会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