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上海基础教育获3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15-07-01 15:53:00
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被誉为“教学奥运会”。记者从6月30日由上海市教委举行的媒体座谈会上获悉,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中,上海市基础教育领域获得15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获奖总量和比例在全国名列前茅,这36项教学成果涉及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立德树人、评价改革、教研机制、教师教育等各个领域,涵盖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各个学段,表明上海教学成果奖在基础教育各领域“开花结果”。值得关注的是,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上海基层学校获奖成果总计为25项,约占上海基础教育领域总获奖比例的7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市近三十年课程改革的成绩和教育实践的扎实根基,而且也为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获奖成果涉及领域广

  作为四年一次的“教学奥运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教学领域至高无上的荣誉,代表着教育实践的智慧结晶。依据国务院发布的《教学成果奖条例》(国务院第151号令)规定,报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中,上海市基础教育领域获得1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些国家级教学成果,同时也在2013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的评选中取得了佳绩。

  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在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36项成果中,涉及领域广,体现了上海教学成果奖在各个领域都颇有建树,尤其在课程开发、立德树人和教学改革领域,成果数量更为明显。同时这些教学成果涉及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各个学段。

  上海市绝大部分教学成果都和上海市课程改革的过程紧密相连。从1988年上海启动课程改革以来,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指导和关心下,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和市课改委的直接领导下,上海市课程改革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不断将上海的基础教育推向新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学成果不仅体现了上海市数十年如一日课程改革的成果,更体现了上海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学校的教育实践智慧和扎实根基。

  基层学校成为获奖主力

  此次国家级教学成果中,上海基层学校获奖成果总计为25项,约占上海基础教育领域总获奖比例的70%。这充分体现了上海经过数十年的课改,在基层学校层面已经发生了静悄悄的变革。

  很多具有影响力的学校教学成果,都是学校基于自身的文化历史、学校特征等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成果。譬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用18年探索,确立了“培育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的理念,形成了彰显人文性特征的语文课程方案,编撰了《中国人》《中华根文化·中学生读本》《中华古诗文阅读》等17种校本教材——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人’,书写‘中国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的情感与德性,卓有成效。据调查,复旦附中学子人均阅读《论语》等经典15部以上,写作“单元贯通”等10万字;25%的同学开展专项研究。近10年获得首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唯一大奖、首届上海十大写手最佳写手、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等各类市级以上文科类竞赛奖近700项。以兴趣选择专业的同学由10年前的20%上升到2013年的70%,自觉致力于研究中华文化的同学从10年前的5%上升到2013年的30%多;每届都有一批优秀同学带着传播中华文化的愿望到海外深造,有的还直接选择海外大学的“汉学”专业。复旦附中云纹课程新方案的探索同样增强了教师探索语文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除了参与编写《中国人》等校本教材、每年都举行上海市级“语文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教研活动外,学校教师还在近10年出版了《鲁迅散文精读》等文学、文化读本50多种,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2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在校园原创音乐剧的育人探索方面已经坚持了近十年。学校提炼出校园原创音乐剧开发的五原则(贴近学生实际的选题、注重原创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通过海选产生的演员、追求专业水平的排练、强调节约实用和自主创作的布景),实施的三策略(选拔和培养教师领军人物、项目核心团队建设和学校管理保障)和教学的六法(情感陶冶法、角色体验法、榜样模仿法、任务体验法、实践锻炼法和教育说服法)。迄今为止,学校已向社会成功献演了五部音乐剧(《美丽地平线》、《人生抒情海》、《与世博邂逅》、《中国少年说》与《松江印象记》),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实现了五部音乐剧从关注个体到关注个体社会化,再到关注社会责任化三个阶段的教育目的攀升,一大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益匪浅,尤其是在道德情操、艺术欣赏、修养审美、潜能发挥乃至品格人格上产生了积极变化。校园原创音乐剧不仅找到了普通中学学生亲身体验、综合体验、高峰体验的教育新载体,还探索了让全体师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新途径。从剧本创作到词曲谱写,从舞蹈编排到舞美设计,从舞台表演到歌曲演唱,一词一曲,一颦一笑,一招一式,师生在反复推敲、合作分享、情感共鸣和道德升华的过程中,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各育的内在统一。学生罗捷文(2010届毕业生)动情地说:“当音乐剧最后谢幕时,观众投以赞许的目光、热烈的掌声,我感动了。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谁能永远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当主角?谁能避开沉沉浮浮,成成败败?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论是叱咤风云的主角还是沉默寡言的配角,演好了,你就是成功者!”

  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在一线探索实践中的显著成效表明,只有激发学校和教师自身改革的愿望,才会促进课程和教育改革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成长。

  彰显不断探索的精神和力量

  一项优秀的教学成果应该是从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立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过程是艰辛和漫长的。一项有价值的教学成果形成,其过程也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压力的,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坚定前行。一项有价值的教学成果,更加要秉承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持之以恒。

  据介绍,在上海市申报教育部的教学成果中,几乎所有成果都经过至少4年的实践检验,如果加上前期准备与局部试点,多数成果的研究周期超过10年。有些成果的实践起点,更是可以追溯至改革开放之初。譬如,上海市向明中学关于创造教育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坚持了30年之久。课程群包含3大模块:核心模块(含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自创性研究方法论和创造性人格培育4门必修课程)、创造研究与创意模块(含7大类50门学校特色选修课程)、创造实践活动模块(以协会活动为主体,任务驱动为主要方式)。三大模块各有侧重,形成整体,推进了学校三类课程的健康发展,学生拥有了个性化的学习课表,创新素质明显提升。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而课程标准内容与学习进度整齐划一,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如何更好地满足?面对普通高中基础学科教学中的难题,上海市育才中学坚持探索以“个性化学程”为核心的基础学科课程重组和教学方式、组织形式的改革。依据课标,结合实际,将每门学科在内容与难度上化分为若干不同层(类)、相对独立又具内在逻辑的“模块”,并将每学期划分为与其相匹配的三个“学程”,每个学程学生能自主选择若干不同模块,以内容、难度和进度的差异化组合,达成全体学生的个性选择。由此,学生获得了最适合“他”的课程,体验不一样的学习经历,形成不一样的知识结构,养成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使学习因自主选择变得更有意义。2010年学校还开发了课程管理数字化平台,使得每个学程近千张课表科学、有序地实施;开发了学习诊疗系统,使得过程性的个性化诊断、指导与评价即时发生;组建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给予学生在学业成长、心理调适、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指导。2013年,育才中学专门委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对该校已进入高校的学生作了调研访谈,结果显示:高中的个性化学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规划能力、反思调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现出比同龄人更适应大学学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怎么去做。该成果还写入教育部《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成为盖茨基金会教师成长与支持项目经典案例。

  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各所学校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学校如何依据校情和生情“量身定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择性的、立体的课程经历和学习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这是一道新课题。为此,上海市大同中学提出并实践了“学校课程统整”的策略。学校在现有高中课程框架下,将三类课型八大学习领域的课程进行功能统整,重构课程总体方案,让每一位学生通过不同的修习路径达成适合本人未来发展的基础。即:基础必修课程,共同修习,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选择拓展的课程,按学习领域模块式学习,发展学科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有所长;自主发展的课程,注重开放性学习与研究,实现学生个性特长的实践与发展,达成知行合一。大同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了“CIE”统整课程。“CIE”是Creativity(创造)、Innovation(创新)和Entrepreneurship(创业)的缩写。“CIE”作为一门课程,是以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开发并参与的项目为驱动的跨学科统整的课程。课程以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提出的项目为载体,如电视台运营、公园规划、创意建筑设计等,建立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跨学科的设计将碎片化的分科学习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经历从创意到创造再到创业的全过程体验。通过“学校课程统整”,学生统一课程学习的时间压缩到60%左右,基本形成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学习的局面。“CIE”课程形成了近30个项目的课程群。近三年来,200多名学生选修了该课程,有50名学生的30个成果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类竞赛中获得等第奖。“CIE”课程思想已经逐渐渗透进了学校各类课程的教学。

  值得关注的是,正是很多单位在教育教学方面长时间的坚持与不断的深刻反思,丰富了内涵积淀,磨炼了研究品质,增强了应用深度,提升了实践效果。绝大部分教学成果都是一批教育者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得坚持的结果。因此,教学成果奖,重要的不仅仅是成果本身,更加重要的是这些成果背后所展现的精神。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教学成果奖的结果真正的价值是要服务于教育实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日益发展,测量统计技术的日益成熟,今天的教育正面临着一系列机遇与挑战,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内涵发展阶段,很多瓶颈问题需要攻坚克难。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技术层面的、外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课程改革最难的是文化、思想等深层次的改革,还有对传统习惯性思维的挑战。因此,大力推进优秀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引领、共享作用,激励在改革中取得卓越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学成果的终极价值所在。

  原标题:上海基础教育获3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