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的到来和学前教育需求的增强,上海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为更好地应对学前教育入园高峰,实现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进一步满足市民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特制订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县和各有关部门的努力、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上海市学前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园条件,努力提高保教质量,基本满足了市民的需求。
(一)基本情况
1.总体规模
2010年,全市共有独立设置幼儿园1252所,实际办园点1709个(其中民办396所,占31.6%),在园幼儿40.03万人(其中非上海市户籍幼儿占31%),常住人口适龄儿童的入园率达98%以上。
2.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委托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训应届非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毕业生充实学前教育师资队伍,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郊区农村幼儿园任教,开展幼儿园新任教师上岗培训,完善幼儿园保教人员职后培训和育婴师培训机制等,拓宽了幼儿教师的来源渠道,提高了在职保教人员的学历和专业水平,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逐步做到持证上岗,上海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2010年,全市共有幼儿园教职工4.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67万人。专任教师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93.6%,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45.95%。同时,通过实施幼儿园“名园长、名教师培养工程”,采取园本研修、课题研究、多形式带教等方式,培养了一批骨干园长、教师。
3.办园条件
“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幼儿园园舍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设备配置,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新建、改扩建、迁建、公建配套和教育资源调整使用等,全市新增幼儿园近400所。
2010年,上海市幼儿园的总占地面积由2005年的398.67万平方米增加到652.6万平方米。其中,园舍面积由2005年的25305万平方米增加到429.73万平方米。
4.幼儿园内涵建设
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加强保教研究,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各级各类幼儿园通过内涵建设,保教质量与办园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过中心城区优质幼儿园与郊区幼儿园结对,加强园长教师带教、对口科研课题指导、教研活动交流等,推动城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提高了郊区幼儿园管理和教育水平。通过公办与民办幼儿园结对,加强对民办幼儿园内涵建设的支持,帮助民办幼儿园提高质量,目前全市有10所民办幼儿园达到一级幼儿园水平。
目前,全市一级以上的园所已达383所,占幼儿园总数的3059%。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工作得到普及,全市95%以上户籍0-3岁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得到4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
(二)学前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1.全市面临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
受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上海市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影响,近年来,上海市户籍育龄妇女数量不断增加,形成新的人口出生高峰。同时,近几年非上海市户籍人口大量导入,形成非上海市户籍出生幼儿人数的高峰。两个高峰叠加,造成较大的入园压力。
据市人口计生委统计,200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出生数为12.39万人。其中,上海市户籍出生人口数为8.25万人,占66.59%。据测算,2013年上海常住人口出生数将达到16.5万。其中,上海市户籍约9.2万人,占55.76%。本轮人口出生数上升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增幅明显,2013年将较2005年增长33.17%;二是非上海市户籍人口出生数比例不断提高,将从2005年的33.41%上升到2013年的44.24%。根据上述预测,2013年上海市在园幼儿数将达到50万人左右,各区县将普遍面临较大的入园压力。由于区域出生人口分布与幼儿园数量不平衡,部分区县面临的压力更大。2005-2010年上海市出生人口情况
(单位:万人)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常住人口12.3913.4216.6616.6616.4617.51其中:上海市户籍人口8.258.1210.089.679.2310.02占常住人口比例(%)66.5960.5160.558.0456.157.26其中:外来常住人口4.175.326.586.997.237.49占常住人口比例(%)33.4139.4939.541.9643.942.742.师资队伍数量有缺口,优秀专业教师需求矛盾突出
根据幼儿园15∶1的生师比要求预测,未来三年上海约需新增专任教师8000人,新增保育员3000人。达到本科学历、接受过学前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供需矛盾突出。根据各区县的规划需求统计,新增幼儿教师60%以上要达到本科学历,61%为师范类专业毕业(其中,79%为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因此,需要尽快扩大上海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模。同时,由于近年来学前教育教师大扩容,新任教师在职培训提高任务也非常艰巨。
此外,由于受财政投入体制机制的制约,0-3岁散居婴幼儿家庭接受科学育儿指导服务难以保证。现有幼儿园的保教人员(保健教师、保育员和营养员)受用人机制、待遇等问题的制约,队伍难稳定,人员素质难以保证。
3.园舍建设任务重
为应对未来三年的入园高峰,需要新增园舍面积90万平方米。其中,通过新建幼儿园而增加的园舍面积达50万平方米,约100所幼儿园。根据人口流向分析,这些幼儿园将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和郊区。由于目前动迁难度加大等原因,新建幼儿园园舍面临时间紧、任务重、资金有缺口等困难。
4.内涵建设要求更高
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进程也要求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上海的学前教育正面临着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的双重挑战。
二、发展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儿童发展为本,健全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促进学前教育规模与内涵同步发展,妥善解决入园高峰的困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二)总体目标
1.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构建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实现对适龄儿童学前教育和看护服务的全覆盖。
3.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保障幼儿园安全,确保在园(看护点)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4.进一步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三)发展指标
1.构建和完善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积极稳妥应对入园高峰,逐步实现上海市常住人口中3-6周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及看护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扩大3周岁以下儿童家长每年接受4次以上有质量、免费的指导服务。
2.全市新建和改扩建100所幼儿园。保持各级各类幼儿园园舍建设和设施设备的达标水平。80%以上幼儿园达到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标准(试行)》,新建幼儿园所达到2005年上海市制定的《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幼儿园的设施设备按照《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配备达标。幼儿园的安全技防设施按照标准配备。
3.规范建设民办三级幼儿园。三年新增民办三级园205所,规范320个学前看护点,逐步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和看护的需求。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保教人员专业发展。建立开放、灵活、多样的师资培训机制,构建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相衔接的保教人员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职初教师、保育人员的专业培训,受培训率达到100%。专任教师基本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60%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保教人员(含早教指导人员)持证上岗,专业能力得到发展,保健教师、保育员和营养员按照规定配置。
5.推进学前教育规模与内涵同步发展。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加强幼儿发展规律的研究,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加大城区、郊区幼儿园结对力度,缩小城郊、园际差异;提升每一园所的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深化学前教育办园体制与机制的研究,满足社会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四)主要措施
1.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坚持“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区县政府对本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负主要责任,根据人口变化趋势,制订本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负责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与指导。
(2)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协调学前教育发展工作。教育、卫生、人口计生、财政、城建、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指导、服务和管理。
(3)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区县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财力相对薄弱区县,特别是远郊农村地区财政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对经济困难家庭适龄幼儿实施学前教育资助。
(4)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托幼园所。深化办园体制改革,完善非营利民办幼儿园管理制度设计,进一步探索“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机制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力量办园的支持力度,鼓励、扶持非营利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促进不同体制幼儿园协调发展。
(5)进一步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看护的基本需求。各区县政府着力办好公办幼儿园,对因入园高峰、资源紧缺造成的公办幼儿园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由各区县政府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建立根据办园成本向就近民办幼儿园购买服务的机制。各郊区区县与乡镇政府创造条件、挖掘资源,按照标准建设和规范民办三级幼儿园和看护点。积极探索和研究非上海市户籍适龄儿童申请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制度,基本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和看护需求。
(6)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保教质量。加大中心城区与郊区对口合作力度,推进中心城区幼儿园赴郊区和大型居住社区办分园,促使城区资源向郊区辐射。推进区域内园所结对发展,实现学前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7)开展区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专项督导。保证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幼儿园规划与建设数量与常住人口数相匹配。
2.多途径实施园舍建设,积极应对入园高峰
(1)确保公建配套幼儿园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交付使用。继续强化对教育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督导,健全教育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规范化管理,保障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有序。
(2)统筹和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区县充分预测区域人口出生和流动的变化趋势,统筹区域内的各类教育资源,缓解园所资源紧缺的矛盾。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以及建设民办三级幼儿园等手段,确保全市每年增长30万平方米以上的园舍面积。其中,三年建设100所以上的幼儿园。
(3)幼儿园的设施设备按照《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以及相关的卫生、安全标准配备,保证儿童在园生活和保教活动的需要。
3.构建开放多样的培养培训体系,提升保教人员的专业水平
(1)多途径解决新任教师来源问题。合理规划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增加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招生数量,加大学前教育专业招录男生的力度,探索非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中期转专业途径,继续实施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入职培训项目,采用委托、自主定向等培养方式,保证新任教师来源充足。
(2)提高教师学历水平。通过专升本等方式,提高高学历层次和受过专业教育的毕业生充实到幼儿师资队伍的比例。同时,鼓励优秀教师和园长攻读高层次学位,逐步提高在职教师学历水平。
(3)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改革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及内容,依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职业定位,建立分层次、按需要设立的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形成师范大学、区县教师进修学院等相关教育与培训机构、幼儿园联合培养保教人员的多元化格局。研究与建立有上海特色的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课程体系。
(4)加强师资梯度式培养。依托名师、名园长基地和工作室,搭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培训一体的园本研训制度,实施梯度培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开展三年轮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5)加强保育员和保健教师准入培训,拓宽营养员的培训途径,开展对全体保育员继续教育的轮训,加强规范、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保育员、营养员和保健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出台上海市幼儿园保教人员管理办法,建立行之有效的保育员、营养员和保健教师队伍稳定的保障机制。
4.深化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1)进一步深化学前保教工作改革,注重内涵发展。遵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深入研究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幼儿保教内容,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和园际的差异,提高整体办园水平。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引领和辐射作用,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2)加强医教结合,关注幼儿健康发展。切实加强托幼机构因病缺课缺勤每日网络直报工作,探索建立由教育、卫生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幼儿健康水平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幼儿健康发展状况。在加强儿童保健医生对在园幼儿健康科学指导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保健医生进园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加强对保健教师和家长科学育儿的指导。
(3)继续开展0-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的研究,提高各区县早教中心和机构的服务与指导质量。探索0-3岁早教从业人员专业培养、培训机制,确保每个早教从业人员持“双证”(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上岗。
(4)完善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体系。研究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标准,加强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效率;建设托幼园所网页,开辟论坛互动板块,增加家园互动方式。
(5)拓展国(境)内外学前教育交流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国(境)内外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国(境)内外幼儿园交流平台,建立长三角幼儿园园长学习交流制度,促进上海市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