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召开“生涯德育课程一体化”研讨会 德育新概念闪亮登场
中国教育在线讯 5月12日下午,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召开“生涯德育课程一体化”课题研究会。学校领导高一鸣、魏庆峰、王慧卿、陈方勇、刘浩和课题组成员潘荣彦、楚荣国、雷付海、赵锋、李宗强等老师参加会议。另外,还特别邀请各级部领导、班主任参加会议。
此次课题研究会,主要是就课题结题有关事宜进行研讨,对课题结题准备情况进行汇报,聘请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李教授进行点评指导。
会上,课题组负责人、学校教师发展中心陈方勇主任汇报了前期课题结题准备情况,李教授和课题组成员审阅了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课题主要成果《生涯德育视域下高中德育课程一体化》书稿,李教授对材料进行了指导。
“以生涯规划课程为主线的高中德育课程一体化”(一下简称“生涯德育一体化”)研究,是指在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和高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的背景下,整体构建“以生涯规划课程为主线,以班会课程和德育活动课程为两翼,以学科课程为辅助”的高中德育课程一体化体系。本课题研究从2017年3月启动,bet36体育备用;年5月经济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立项。课题组历经文献研究初步探索、整体建构试点实验、课程开发调整提升、课题总结凝练成果等阶段,在充分学习、研究、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生涯德育一体化”的内涵要素和目标追求,形成了“生涯德育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架构,制定了“生涯德育一体化”实施纲要,编制了纵观高中三年的生涯规划校本校教材(三册)、班会课程教材(三册)、实践活动课程(一册)、学科渗透课程(一册)等课程资料,形成了生涯规划课、班会课、主题活动等许多典型案例,编著完成了相关的文稿和书稿,先后通过不同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了一定的交流推广。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
该课题研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提出了“生涯德育”的概念。生涯德育是课题组在高中德育创新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生涯德育的提出,是对长期德育困境的思考,也是现实高中德育的需要。
生涯德育即“生涯教育”视角下的德育,它以生涯教育为主题,实现生涯教育与传统德育的深度融合。不同于传统德育,它强调基础性,着眼学生生涯发展,重视学生身心健康、行为习惯、生涯规划、价值选择,扎根学生生活的土壤,实实在在陪伴着学生的成长;突出生成性,遵循学生成长节律,直面学生发展需求,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实现德育与生涯(学涯)同步前行;注重全程性,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生涯发展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德育涵养提升的历程,承前启后,上下衔接,表现为一个完整的“德育链”。
“生涯德育”的提出,有利于更新德育观念,丰富德育内容,转变德育方式,促进德育实施,增强德育效果。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孩子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长期以来,对于德育,尽管国家学校都比较重视,花了很多功夫,但效果却不甚理想。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些“高大上空”,空洞说教多而联系实际少,没有把德育与学生生命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空对空、不落地,不能贴近学生实际,紧密接触当下生活。近年来,许多学校在德育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形成了形成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样式。但是,总体来看,上述样式仍然比较空泛,缺少聚焦的主题,形不成强大的合力。
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先后探索以“励志教育”“养成教育”“激情教育”作为实施德育的切入点和载体。2016年9月,学校开始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对“生涯教育”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几年的学习,逐渐认识到,生涯教育是实施高中德育的适切形式,学校德育要由“思品小德育”走向“生涯大德育”,丰富德育内涵,拓展德育形式。课题组提出,把生涯规划教育和学校传统德育的“思品教育”“励志教育”、“养成教育”、“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实现生涯规划课程与学校传统德育内容的整合,构建系统化、实操化的生涯德育,作为高中学校实施德育的载体,切实解决德育的“高大上空”问题。
课题研究和和实施三年来,随着生涯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学校德育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德育活动更富吸引力和影响力、学校工作得到加强,学生思品德和生涯发展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很好地实现了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应有效果,为高中德育课程一体化探索出了一个有效的实现形式。
面对新的形势,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德育应该积极创新德育内容形式,努力担负起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职责。如何推进德育体系的创新,是当前高中德育的一个现实问题。以生涯教育作为切入点,实施生涯德育课程一体化,对高中德育进行创新,无疑是一个正确选择。(通讯员/王若兰 陈方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