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师者】真情洒沂蒙 大爱献老区

中国教育在线    2015-09-08    

    【师者】真情洒沂蒙 大爱献老区

  ——记沂源县实验中学原校长李振华

    为热烈庆祝第31个教师节,大力宣传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中国教育在线特推出系列通讯专辑,为广大人民教师献礼。

  李振华,江苏南京人,1937年出生,中共党员, 1953年,年仅17岁的他从南京师大来沂蒙山区支教,历任沂源县韩旺小学教师、沂源县张家坡中学教师、教导主任、沂源一中教师、沂源县实验中学教师、校长。

  扎根山东淄博沂源教育60载,为了山区的教育,他无怨无悔、默默耕耘,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为改变山区教育面貌倾尽了全力。

  一腔热血系老区

  1953年冬天,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李振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来到山东支教。初到山东时,领导得知他从小在城市长大,年仅17岁,怕他受不了苦,决定安排他留在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他却说:“还是让我到最偏远最落后的沂蒙老区去吧!”就这样,李振华肩背铺盖,手提行李,来到了沂蒙老区偏僻闭塞的穷山沟韩旺村。

  出乎意料的贫穷落后,令李振华始料未及。走进位于半山腰的由3间破庙改成的教室,映入眼帘的是洞一般的窗户、仅有的一扇门、透风撒气的四壁和大大小小石头课桌、玻璃瓶制的煤油灯、后墙角放着的一张旧床、不像样的泥炉子和提水用的灰罐子。村支书告诉他:“这大石头是课桌,小石头是板凳,上课时你就吹吹哨子,没有表,你就看着日头掌握时间,阴天时,点一段麻杆,麻杆燃尽就是一节课。”晚上,他躺在教室一角的床上,外面是漆黑的夜晚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狼嚎,更令他难耐的,是无尽的孤独与乡愁。

  他写信让家人寄来了一台收音机,每天跟播音员练习普通话,练了一段时间未能学会,以后就干脆学说沂源话。今天,这位透着朴实和慈祥的长者,从外表上看,与沂蒙山人没有任何区别:一身半旧的中山装,脚上永远是粗布鞋,态度谦和,口音依稀尚存南方人特有的轻柔,却是地道的沂源腔。

  一门心思为学生

  1965年,李振华被调到与韩旺相邻的张家坡中学,一干又是15年。文革期间,他受到了冲击,游街、批斗、住牛棚,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扎根老区的信念。恢复bet36体育备用后,他年年送bet36体育备用毕业班,为了更好的照顾那些住校生,他干脆搬进了男生宿舍,冬天为他们盖被子,夏天给他们驱赶蚊子。有的学生从睡梦中醒来,看到这种情景,不觉流下感动的泪水,对他说:“您白天这么累,晚上还为我们操心,比我们的亲生父母还亲!”由于他关爱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学生非常尊敬他,都发奋读书,年年考出好成绩。他教的学科在临沂地区每次都名列前茅,地区教育局在他任教的学校两次召开现场会介绍他的先进经验。

  李振华初到沂源时,曾经连续三年没有回南京看望父母。不是他不孝顺,是回家的路途太远,是假期的时间太宝贵,他要给学生补课;不是他不想家,是回家的车票太贵,来回42元,恰好是他两个月的工资。那时他月工资21元,10元寄给父母,6元自己花,5元资助贫困学生。在李振华心里,42元钱可以资助多少孩子上学啊!

  一团热情化“顽石”

  1982年秋,李振华被安排到沂源县城关二中任校长。这是一所新建的特殊学校,学生都是因素质差,爱惹是生非而被各学校刷下来的。刚招收的2个班共108名学生,大部分染有不良习气,其中9名是派出所的重点帮教对象;这些学生的平均入学成绩仅有28.5分,有26人的数学得了0分。这么一批后进生, 管住尚且不易,更何况要改变他们。“看守他们三年,推出去算了!”对于这种论调,李振华坚决反对,不能把“次品”输送到社会上! 话是这么说,可这群野性十足的“马驹子”根本不上“套”。对老师的教育,有的不屑一顾横眉冷对,有的无理取闹野蛮顶撞,更有甚者谩骂侮辱拳脚相向。有的老师被气病了,有的被打伤,还有的索性请了长假……面对这种局面,李振华这个校长也开始手足无措,一筹莫展。

  学生家长近乎绝望的哀叹和乞求,又一次唤醒了他的使命感。为了对症下药,他对学生全面调查,掌握了“病因”。李振华最懂得“情”的价值,因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就成了他教育后进生的良药。他向教师们提出“转化一名后进生和向高一级学校送一名优秀学生同样重要,撒向学生全是爱”的口号。他带头去做,他像慈父一般,体贴照顾着这些被社会冷落的孩子。他善于从小处肯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逐渐完善了他的“小目标分层推进法”:针对个体特点,帮助每个学生制定“小目标”,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激励学生朝着大目标迈进。同时,他建立了一套激励竞争评比机制,定期评比颁发“提高进步奖”,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丝毫的进步,就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小小的一张奖状,微薄的一点奖品,却能在后进生中掀起巨澜。这些在许多人眼里没有指望的“一百单八将,经过李振华3年的精雕细琢后,毕业的平均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升学率达96%。城关二中这所一度被称为“少年看守所”的特殊学校,1986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文明单位。1996年3月11日,《人民日报》专门刊登了介绍李振华转化后进生经验的报道,并配发了《校长是关键》的评论员文章。

  一抹夕阳情更浓

  1997年7月,李振华退休了。平时怕影响他工作而久不登门的山里乡亲,纷纷前来看望。这一切,又令李振华寝食难安:老区人民的眷眷真情,拿什么来回报?贫困山区那些失学的孩子始终让他难以释怀。教育的贫困是一切贫困的根源!捐资助学、扶持贫困生仍然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李振华倾其所有,把半生仅存的15000元积蓄和国务院特殊津贴,分成三份,分别捐献给他工作过的韩旺中学、张家坡中学和沂源县实验中学。

  李振华捐资助学的义举,像巨石激水掀起层层波澜。县委、县政府和韩旺镇的领导带头捐款,社会各界的群众也纷纷捐款。现在,三所中学的“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的资金如同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到目前累计资金已达293万元。几年来,向“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捐款的人数已达6000多人次。为了让基金发挥应有的作用,李振华走访了300多个村庄,摸清了哪些是最需要帮助的家庭。基金会建立以来,先后资助贫困学生8000多名,奖励优秀学生和教师2000余人次。

  再续关爱不了情

  已是78岁的李振华老人,几乎每一天都是那么忙碌。在教师的岗位上,他倾尽心血和汗水,回报老区人民;退休后,他关心下一代的脚步一天也没有停歇。

  他一退休,就设立了“振华青少年思想疏导热线”,先后与省内外260多名后进青少年保持经常联系,建立帮促关系,帮助他们疏导心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情的饥渴者,最容易被感情所融化。之所以后进,是因为某一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出了问题。”李振华还特别在报刊上刊发《“转后”与“培优”同样重要》、《认真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文章,在全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会议上作《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发言,利用多种途径和机会,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李振华却做到了,他将自己的大半辈子奉献给了老区,将一颗永恒的爱心融进蒙山沂水,融进老区人民的心中。半个多世纪的悠悠岁月,李振华对自己的亲人他负“债”累累,对自己的生活他苛刻之极;他收入不菲却一贫如洗,贡献巨大却拒绝索取。可也正因为他的付出,本来目不识丁的孩子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和广大有文化的劳动者,原本已经误入歧途的孩子转变为合格公民。这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书写着一曲感天动地的奉献者之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讲永远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